文/謝貽民
人力資源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而人力資源服務業是生產性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創業和優化人才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今年4月,我省出臺《川南人力資源協同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方案》,賦予了包括自貢在內的川南四市加快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提速增量、做大做強、打造川南渝西地區人力資源要素配置重要樞紐的歷史使命。
政策支撐力度明顯。近年來,為推動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升級,自貢市人力資源服務業穩步發展,特別是自貢市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建設自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大力發展高端人力資源服務業,為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自貢市人社局等部門立足自身職能,接續出臺《自貢市推動川南人力資源協同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行動方案》《自貢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扶持政策(試行)》一系列政策,在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市場主體培育、就業創業獎補等方面給予扶持,為統籌推進強主體、建園區、創品牌、優業態、聚人才,推動自貢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統計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自貢市共有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247個,從業人員1.81萬人,其中規上入統企業23戶;2020年,全市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增長至324個,從業人員達2.16萬人,其中規上入統企業35戶。機構數量、從業人員、規上企業分別同比增加,產業規模擴大的趨勢較為明顯。
營業收入持續增長。2019年,全市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營業收入18.5億元;2020年為21.54億元,占全市GDP的1.48%,同比增長16.43%,同比提高0.38個百分點,超過全市GDP增速12.53個百分點,人力資源服務業逐步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平臺載體建設提速。為使人力資源服務業從“散、小、亂”向“聚、大、興”轉變,今年,自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啟動建設,現已完成一期工程改造施工,并順利進入試運營階段。自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在運營管理服務、獎補政策、人才聚集與開發等方面給予園區入駐企業有力扶持,促進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集聚集群發展。
機構規模較小、分布不均。從規模上看,2020年,全市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業營業收入21.54億元,僅占全市GDP的1.48%,10家規上企業營業收入3.68億元,僅占總量的17.08%;從構成上看,全市324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主要為企業、公共服務機構、民辦學校、社會組織、技工院校等,呈現分布不均、相對分散的狀態;從空間上看,主要集中在自流井區,且產業規模小、收益低,缺少行業帶動性的龍頭企業,尚未形成產業集聚效應與規模效應。
服務質效不高,同質化現象嚴重。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研發能力弱,主要提供人才招聘、培訓、派遣、代理等服務,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全市各類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主營業務為基礎性人力資源服務的有293個,占比高達90.43%,高級人才尋訪、人才評價、管理咨詢等中高端服務和產品開發能力弱,信息化水平低,且低價競爭、惡性競爭加劇,不能滿足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
協同創新不足,發展合力尚未形成。受外來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擠壓嚴重,本地人力資源業務量增長壓力較大。當前,尚未有統一的協同匹配平臺以推動企業間的協同合作,本地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良性競爭、抱團發展、資源共享局面尚未形成,難以形成聚集式發展的合力。
從業人員能力不足,行業發展人才缺乏。一方面,人力資源服務業從業人員學歷與技能水平較低,中高端從業人員存量不足,人才引進渠道較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招人難、留人難的問題持續存在,影響了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成渝兩地虹吸效應明顯,本地人力資源服務業從業人員流失率較高。
加強市場主體培育。統籌外招內育工作,圍繞“優二興三”重點產業發展,主動承接成渝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外溢延伸,對接招商引資計劃,綜合采用園區招商、產業招商、聯合招商等方式,重點引進規模較大、業態先進、帶動效應強的優質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人力資源服務誠信示范機構”和“四川5A、4A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鼓勵“個轉企”“小升規”“規入統”。深化對外勞務協作,支持本土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走出去”,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產業和領域急需緊缺人才供求分析,采取人才尋訪、人才測評、管理咨詢等方式,促進市場“雙向流動”,提升“內動力”。積極對接寧波、昆山等勞務合作城市,支持榮縣、富順縣探索設立國有人力資源服務公司,開展有組織、成規模的勞務輸出、勞務外包、勞務派遣,精準服務農民工轉移就業,助力鄉村振興。健全公共服務體系,鼓勵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利用現有場地、網站、人才等資源與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合作,拓寬業務范圍,提升服務質效。同時,支持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深度參與就業創業、人才流動、農民工輸出等公共服務。
著力產業做優做強。瞄準自貢市人力資源發展的特色,優化布局人力資源服務業,增加與產業結構的均衡契合度。打造一批高校畢業生、外出務工人員外包服務基地(中心)和勞務規模化轉移輸出示范縣,與內江聯合打造川南家政服務專業技能人才培訓實訓基地。聯合開展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和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分析,集成開發利用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人力資源要素,形成區域規模優勢。推動人力資源產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高農民工轉移輸出和回引就業的專業化水平。提質布局高層次業態,引導有條件的企業牽頭組建“產學研”創新聯合體,支持從傳統業態向中高端業態延展升級,促進新興業態規范發展。實施“互聯網+”人力資源服務行動,開發應用專業化信息服務平臺或系統探索“市場下單、企業搶單、人才收單”線上供給新模式。集聚一批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人才服務機構,新建智能化的人才和項目信息交流平臺,完善專家來自貢創業創新的相關配套政策。
建強載體聚企匯才。推動人力資源企業聚集,按照“一核多基地N節點”的空間規劃布局,加快推進自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搭建多層次、多元化、多樣式的人力資源服務平臺,實現產業集群化發展。促進人力資源行業提質,把提升品牌作為突破發展的有效途徑,建立一批實力雄厚、影響力大、核心競爭力強的人力資源服務集團。通過構建協同模式,積極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核心產業開發,鼓勵創業創新性產業,探索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模式,進而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具有示范效應的人力資源服務機制。依托大數據手段,優化人力資源供給效率,提升對人力資源企業所提供服務的質量。依托城市功能發展、市場需求引導和新技術的應用,擴大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的規模。探索建立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推動企業功能完善和優勢互補,應用“互聯網+”平臺推動產業發展與人力資源服務供給的均衡匹配。
打造區域特色品牌。發揮“彩燈工匠”國家級勞務品牌標桿效應,打造“鹽幫菜”“鹽幫人”等傳統人力資源服務品牌,持續擴大“老字號”品牌影響力、傳播力。塑造“航空與燃機”“新材料”“康養”等新興產業人力資源服務品牌,大力提升“新字號”品牌創新力、競爭力。加強創意策劃、推介交流、市場營銷等工作,持續提升“樂業鹽都”“月是故鄉明”“鹽都杯創業大賽”“鹽都能工巧匠”等公共服務的品牌影響力、社會認可度,并鼓勵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發特色、專業品牌。提升品牌價值,加強品牌品質建設,爭創“中國質量獎”“四川省天府質量獎”和“省服務業‘三百工程’重點企業”,積極參與四川“十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獵頭十強”“外包十強”“培訓十強”等細分業態主導品牌評選。
提升協同創新能力。搭建協同創新平臺,進一步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業對就業服務和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健全創業培訓、創業實踐、咨詢指導和定點幫扶等創新創業培訓體系。舉辦創業大賽、創新沙龍等一系列雙創活動,不斷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完善智能化服務體系,建立集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人力資源創新創業、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人力資源素質提升、人力資源數字化服務、政務服務數字化融合和對外交流合作等多個板塊于一體的智慧化綜合服務平臺。加快數字賦能產業,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鼓勵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提升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完善現有人力資源服務數據庫,有效整合信息流和業務流,打破空間制約,提升服務質量、強化客戶關系、降低交易成本。
完善要素保障體系。鼓勵企業在自貢創辦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發揮產業園培育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作用,發展有特色、有潛力、專業化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實施運營成本優惠,對入駐產業園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給予租金和物管優惠等,提高本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競爭性和積極性。拓寬投資融資渠道,鼓勵各類社會資本以獨資、合資、收購、參股、聯營等多種形式進入人力資源服務領域,提高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社會資本參與程度,提高市場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