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婷
南充市嘉陵區有農村勞動力32.57萬人、農民工22.76萬人,其中省內轉移就業9.56萬人、省外轉移就業13.2萬人,返鄉農民工創業人數達到5940人,創辦各類企業1724個,實現總產值25億元,共吸納就業人數2.63萬人,農民工經濟約占全區GDP的1/4。嘉陵區農民工服務中心始終堅持“關心農民工,關愛農民工,服務農民工”的服務宗旨,靠前服務、主動作為,細化工作舉措,強化責任擔當,用心用情做好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并于今年2月被評為“全國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
根據市、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統一部署,對工作專班組成人員和職責分工進行及時調整,保障農民工防疫工作有序推進。
通過線上線下宣傳矩陣,加強宣傳引導,倡導農民工就地過節,鼓勵錯峰返鄉,引導減少聚集。堅持科學防控,嚴格落實“區、鄉、村、組”四級包干制,建立動態監測體系,做到“返鄉一人、監測一人、登記一人,慰問一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制定措施、及時整改到位。
通過建“農民工之家”和域外工作站,不斷優化農民工服務保障網絡。今年,在龍蟠鎮和四川省吉利商用車公司建立“農民工之家”,開辟農民工文化陣地,豐富農民工業余生活。目前,嘉陵區共設立3個“農民工之家”,為2600余名農民工提供了政策宣講、學習交流、健身娛樂的場所。
在烏魯木齊、深圳、成都建立了域外工作站,為在外務工的農民工提供勞動維權、就業推薦等服務。今年,繼續延伸服務半徑,為更多在外務工的農民工提供服務。7月,嘉陵區農民工服務中心協同嘉陵區工商聯前往成都,對駐成都農民工服務工作站進行實地考察,圍繞農民工維權、在蓉農民工信息收集、推薦就業、回引創業等工作重點深入交流,推動工作站強化“橋梁”功能,更好地開展服務保障工作。
開展勞務品牌和返鄉創業培訓。依托培訓學校大力開展“送培訓進村,送技術入戶”活動,共培訓1646人,其中參加勞務品牌培訓1200人、創業意識培訓(GYB)446人,率先高標準完成了培訓任務。為保證培訓質量,實行專人專訓,授課老師精心準備理論教學所需的課件和實操教學所需的實操器材,嚴格控制每班學員人數,并保證學員人手一本與培訓工種相符的正規學習教材及學習筆記本,加強勞動法律、法規知識教育,職業道德、職業指導、安全教育等公共科目的教學。同時,搭建就業平臺專場專推,提升就業效率,拓寬就業渠道。5月,在李渡鎮母嬰護理員培訓班結業儀式上,嘉陵區農民工服務中心與培訓學校舉辦了專場就業推薦會,用人單位全程參與培訓學員理論考試和實操考試,并與40余名成績優異的學員現場簽訂了就業意向協議書,做到了“培訓有途徑,就業有保障”。為保障培訓實效,嘉陵區農民工服務中心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建立微信工作群,嚴格履行培訓全過程的組織和監督的職責,對查出的問題及時與培訓學校進行溝通,確保培訓落到實處。同時,深入鄉鎮(街道)、社區、用工單位等調查了解培訓學員的就業情況及培訓機構的信譽度,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培訓成果。
組織農民工積極參加市級技能比賽。嘉陵區農民工服務中心會同嘉陵區人社局參加南充市第五屆“工匠杯”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嘉陵區從百余名報名人選中篩選出11名參賽選手,依托技能培訓資源,對他們進行“一對一”輔導。最終,嘉陵區獲得3個一等獎、3個三等獎的優異成績。其中裝配鉗工、焊接、宴會設計等項目獲得第一名,砌筑工、汽車維修工、茶藝師等項目獲得第三名。推選出2名農民工參加“南充市農民工技術能手”評選活動,其中一名是在生產一線從事鄉村振興產業的茍建平,另一名是來自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的“四星級員工”趙陽,趙陽獲得了“南充市農民工技術能手”的稱號。通過廣宣傳、細篩選,鼓舞了嘉陵區農民工積極轉變觀念,加強技能學習,提高技術水平,點燃了農民工蛻變為“工匠”的工作激情,為更好地建設“現代化宜居新嘉陵”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