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充市儀隴縣全力創建“德鄉人·建工”勞務品牌取得顯著成效,先后被評為“全國對外勞務合作行業基地縣”“全省勞務輸出基地縣”“全省外派勞務基地縣”“四川省建筑勞務十強縣”“北京市建筑勞務基地縣”。目前,全縣有18.2萬人從事建筑業,其中支木工、鋼筋工、混凝土等技能人才8萬人,持有建造師、安全員、操作證等相關證書的約1.2萬人。2020年,全縣建筑勞務收入近100億元,被授予“德鄉人·建工”稱號的700人實現勞務收入7800萬元,人均收入超過11萬元。
提升思想認識。堅持把勞動力作為一項重要的人力資源來定位,把建筑勞務作為支助產業來培育,牢固樹立品牌發展理念,堅定實施“匠人培育”工程,通過技能化開發、市場化運作、組織化輸出、產業化打造的方式,推動建筑勞務向組織化、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創建“德鄉人·建工”勞務品牌。
豐富品牌內涵。儀隴縣是朱德和張思德的家鄉,儀隴縣勞務品牌取名“德鄉人·建工”寓意為熱愛祖國、身先士卒、追求真理、勇當楷模、為人民服務的品質,體現了“德鄉”建筑工人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樂于奉獻、不怕吃苦的職業道德,同時也體現“德鄉”建筑工匠高尚人格、遠大理想、頑強斗志、過硬技術的敬業精神。
政策保障有力。出臺勞務品牌打造配套政策,支持務工人員免費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對考取到所從事行業認可的證書的由政府據實給予一次性補貼;建筑工人參加國、省、市、縣(或行業協會)舉辦的職業技能大賽獲獎的,以及開展“德鄉人·建工”品牌簽約儀式和品牌宣傳推廣活動的,給予個人一次性獎勵或補貼。2020年以來,投入各類培訓資金2000萬元,兌現各類品牌打造獎補資金320萬元。
統籌實施項目。通過“專項給、財政補、企業出、學校籌”著力解決勞務品牌培訓資金短缺的問題。圍繞品牌專業、優勢專業、緊缺專業,按照“統一培訓計劃,統一補貼標準,統一項目采購,統一培訓目標”的思路,統籌實施品牌培訓、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等項目。2020年,整合品牌培訓項目資金2000萬元。
優選培訓機構。按照“自愿申報、擇優選擇、授權簽約、動態管理”的原則,確定培訓機構,篩選優勢專業。通過外聘與內選相結合、專家與能人相結合,優化師資隊伍,選擇性培育了焊工、電工、鋼筋工、支木工4個主打專業,推進培訓項目向優勢學校、主打專業集中。2020年確定的10所培訓學校開展勞務品牌培訓達1.2萬人。
堅持以需定訓。按照“面向市場,促進就業,突出特色”的原則,圍繞勞務訂單和企業用工需求,采取校校聯訓、校企聯訓等方式進行專業培訓、就近培訓和能力培養。2020年,1.1萬人實現培訓后就業,人均勞務增收10%。
搭建信息平臺。投資500余萬元加強勞動市場、職業介紹中心和信息網絡硬件建設,依托縣、鄉鎮人力資源市場聘用了531名村級勞務輸出信息聯絡員,建立就業微信群,形成了上下互聯、內外互動、覆蓋城鄉、高效快捷的勞務信息平臺。2020年以來,共發布勞務供求信息3.6萬條,直接推薦1.2萬人異地就業。
發展訂單輸出。依托駐外商會、農民工服務站,收集發布用工信息;借助“川疆、川京、川藏、川深”等勞務洽談會,廣泛開展跨區域勞務協作;鼓勵縣內外勞務中介機構、鄉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農民工服務中心)勞務培訓基地開展校企合作、政企合作,廣開就業門路。
開發外派勞務。近年來,依托中國建筑工程集團、京冶建設集團、中鐵建設集團開發海外勞務市場,累計向海外輸出務工人員10685人次。
建立完善聯動機制。成立儀隴縣農民工工作暨品牌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部門聯席會議和“一事一議”等制度,協調解決品牌創建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形成了黨政領導親自抓、成員單位配合抓、社會各界共同抓的工作機制。
建立輿論導向機制。大力宣傳“德鄉人·建工”的典型故事、就業案例、創業成效、社會貢獻,對在建筑技能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人員授予縣“勞動模范”稱號,努力為打造品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儀隴縣委、縣政府把建筑勞務和品牌打造納入目標考核,年終進行專項打分量化考核。建立勞務品牌市場化運營機制,加強對運營企業的考核,政府根據考核評估結果兌現品牌打造運營資金,2020年兌現品牌打造運營資金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