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學結合是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突破口,也是高職院校培養合格的應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保障。本文通過基于工學結合模式下,如何改革瓦石工程修繕課程的設計思路和具體的改革的方法和途徑進行探究,力求人才培養規格更適應企業和社會的要求。
關鍵詞:工學結合;瓦石工程修繕;改革
一、《瓦石工程修繕》課程改革的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力資源價值。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如何培養適應企業一線需要的應用技能型人才,是我們進行“工學結合”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
瓦石工程修繕課程是一項實用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是古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的內容是學生畢業后必須的核心專項技能之一,主要包括瓦石部分設計、瓦石施工技術指導、瓦石施工資料的記錄、瓦石質量的檢驗等專項技能。為將來在古建筑設計與施工崗位上的綜合技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際崗位的動手能力,基于工學結合模式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課程設計的思路
因為環境和一些專業因素無法實現把課程直接搬到企業去,因此可以將企業的真實場景和環境模擬出來,把企業的項目引入課程中來,由企業專家進行指導。在課程內實現工學結合課程的開發、設計與實施。
首先要充分了解瓦石工程修繕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作用;其次要充分掌握課程要培養的學生的崗位能力;再次,在設計和開發過程中,要充分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設計合適的任務和情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同時針對任務開發工學結合的教材;最后在實施過程中充分融入企業人員的參與,制定更優化的考核方式。
三、工學結合模式下課程改革的內容
1.重組教學內容
工學結合的課程學習內容就是將來在企業的工作內容,在工作中實現如何學會知識、掌握技能和素質提升。因此選擇合適綜合性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過程,讓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就尤為重要。例如瓦石工程修繕課程,首先選擇北京古建筑中最常見的四合院建筑群為教學載體。將學生分成工作小組,通過合作一起完成古建筑瓦石工程部分的設計和施工任務,來達到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以及素質的提升。
瓦石工程修繕課程中,主要由兩個主要的工作任務組成,古建筑瓦石部分的設計和古建筑瓦石重點部分的施工。傳統的瓦石構造和名稱相對比較零散,沒有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學生在掌握起來難度較大。通過完成四合院建筑群中的單體建筑設計,學生們能把相對分散的瓦石部分知識點和技能點整合到一個建筑上,更利于需要對設計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瓦石施工工作任務的設計,選取典型的瓦石部分施工,各組學生在企業指導老師的演示和指導下,達到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以便于學生在其他的施工項目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改革教學方法
為了完成設計和施工的工作任務,學生們會形成工作小組。組內每個人的都有自己的設計和施工任務。設計任務既有相似又有不同,相似便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好地討論、溝通和交流,不同又能讓學生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在完成施工任務時,學生們可以根據不同分工,進行真是施工崗位的角色模擬,有施工技術人員、施工質量檢測人員、施工資料整理人員、施工的材料準備人員等。在完成整個過程中,更多地是通過合作完成任務。學生在完成施工任務的過程中,掌握職業知識和技能,同時了解了將來企業的工作內容。
線上和線下混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在線上發布任務書和工作頁讓學生在上課前有基本的資料準備。同時為了提高完成教學任務的效率,讓學生觀看標準的施工工藝視頻和多媒體課件,并提前制定任務計劃書。
3.配套開發工學結合的教材
由于教學內容的重組,使得傳統的教材無法適應課程的需要。因此開發工作任務頁、任務工作單式的教材尤為重要。內容主要是呈現企業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設計和施工操作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要細化,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數字教育資源來形成可視化的教學資料。這是的學生完成任務時更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給學生開放式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
4.加強師資隊伍
任課老師如果自身的實踐不足,無法對學生在實戰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引導與幫助。因此,教師應積極參加相應的企業實踐,從實踐中來積累豐厚的實戰經驗、提高自身的雙師素質。同時聘請企業人員共同進行課程的開發,以及在課程實踐過程中的演示和指導。企業人員的加入,能把當前專業技術領域最前沿的信息傳達給學生,同時豐富的實踐檢驗能更快地幫助學生從學生到社會人才的轉型,還能給學生樹立楷模,滲透更多的企業文化。
5.優化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包括過程考核、成果考核和必要知識點的考核和應用。可以邀請企業人員對學生完成的設計成果和施工成品進行評價,給出最真實客觀的評價。同時將考核必要的知識點中融入文物責任工程師的考試要點,為將來學生更進一步的自我提升打好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利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企業導師的融入,加強了學生職業能力和在將來崗位上的匹配度。教師在課程開發和實施過程中,也積累很多的經驗,同時跟企業人員的溝通交流,可以不斷提高,增強實踐能力。隨著同企業深入合作,期待能夠真正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紅燕,對提升工學結合課程建設實效的思考;江蘇教育[J]2019.12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闕少波,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認識與實踐,中國培訓[J]2019(2)17-19
作者簡介:王楠,1980,女,漢,遼寧義縣,本科,講師,古建筑修繕設計,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教學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2017年度“古建筑工程專業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GZC1317041)
(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