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摘要: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和經濟穩定、持續高效發展,人民生活安全與穩定的提高,社會政治改革取得成功和順利實行的根本和保障。一個社會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密切注意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并使其不斷完善。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公平與效益之間的關系。在社會保障體系的各個層面,我們合理選擇公平與效益的不同側重點,在以經濟健康發展的條件下保證人民擁有穩定、安全和持續提高的生活。
關鍵詞:社會保障;公平;效益;經濟增長
引言
在生產關系方面,我國正在將自身的經濟體制改革從原來的計劃經濟逐漸調整為市場經濟,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努力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在生產率方面,它面臨著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和工業經濟學轉變的趨勢。知識經濟的冗余轉型、工業替代、技術進步、生產集約化、摩擦和結構性失業也將加劇。我們還面臨著諸如人口基數過大,數量增長過快以及人口老齡化現象日漸嚴重的許多問題。社會矛盾很容易發生在城市、鄉村或地區貧富差距過大或者社會當前的財富累積過小等情況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公司必須提高效率來得以生存,并且不能不考慮社會公平問題。因此,政府應通過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社會保障的領導作用,實現社會公平。
一、社會保障制度發展歷程
公平與效益之間關系的和解必須遵守某些歷史條件。一些專家使用生命周期理論來分析國家安全模型,福利國家模型,強制性準備金模型和社會保險模型,公平與效益之間的關系正在動態發展,公平與效益可以在一定時期內達到平衡。當條件改變時,將出現新的不兼容性,西方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表明,社會保障體系必須重視公平與效益之間的關系,適應、不斷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是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產力的產物。在1880年,社會保障體系有了飛躍性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由此誕生。從德國的第一個社會保障體系到1930年代的美國頒布《社會保障法》,社會保障體系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經濟和社會體系;二戰后,是社會保障發展的一個嶄新階段,“福利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大量涌現。這個時期對于西方國家來說,他們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漸完備,范圍逐漸擴大,水平也逐漸升高,但是盡管如此,“老齡化”現象的出現,使得一些“福利國家”顯現出了他們政策方面的缺陷。西方國家已經開始調整公平與效益之間的關系,社會保障進入了新的改革途徑。通常來說我們強調公平和效益,并努力實現兩者的最佳組合。
二、社會保障制度的功能和作用
(一)社會保障制度的功能
1.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通常包括無法工作的人、老年人、體弱多病、殘障的人、孤兒以及因各種主觀和客觀原因而使基本生存受到威脅的人。如果民眾自身的最低生活水平都難以達到,那么這時社會上就會有各種沖突涌現出來。社會保障制度必須遏制因社會經濟關系的調整,社會財富的合理分配以及為社會成員的生命安全提供基本保護而引起的各種矛盾和后果,這是它的一個低級功能。
2.對于市場經濟本身來說,它遵循優勝劣汰的規則,支持競爭現象的存在,進而進行利益分配。公民的收入差距在市場經濟的運行下會受到許多主觀或客觀因素的影響,這時,實行社會保障體系就可以將公民的自身收入再分配,這樣做不僅可以彌補市場經濟的缺陷,還可以達到改變公民收入的目的,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與合作發展,實現社會穩定的目標。這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一項高級功能。
(二)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
1.穩定社會,保障民生。社會保障有助于通過積累社會和經濟實力來緩解社會動蕩,并為失去工作能力和暫時失去工作的工人提供物質保障。
2.促進社會進步和生產發展。社會保障制度能夠解決工人的難題,進而使勞動生產率大幅增長,與此同時,還可以改善工人工作中的心態,提升他們的勞動積極性,并確保工作的正常運轉。
3.縮小職工收入差距,調整社會關系,增強社會凝聚力。社會保障是調節工人收入和生活差異,協調社會關系和緩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機制。通過這些機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公平分配,補充市場機制造成的不公正現象,保持社會和經濟穩定發展。
三、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公平與效益兩者之間是對立統一的。效益是公平的前提,只有提高了效益,質量的公平性才能提高;效益受損最終將損害公平。相反,要提高效益,就必須有一個公平的社會環境,只要是公平的,即起點公平的均勻性,過程的公平性和結果的公平性,就可以提高效益。如果這些環節之一被扭曲或破壞,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無效或效益低下,同時引起社會混亂。從這個意義上說,公平是效益的唯一來源,公平即效益,不公正的社會機制將破壞效益和社會活力。因此,樹立社會公平理念,維護社會公平,保障社會正義,是使社會健康穩定向前發展的重要條件,公平和效益不僅僅是一種手段,而且是目的。
四、堅持公平與效率相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
(一)堅持公平與效率相統一的原則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解決公平與效益之間的關系。在當前情況下,公平問題已成為矛盾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必須優先考慮公平問題,只有確立這樣一個明確的意識形態,才能提出科學合理的社會保障框架。
(二)加快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
首先,農村保障體系必須納入統一的國家社會保障體系,只有這樣,農村社會保障才能進入健康發展的道路,從現在起,有必要從統一的國家社會保障的角度研究和促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發展;其次,規劃建立統一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補助保險制度,積極創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政府應該思考賦予農民工一定的福利,將其也加入到針對城市公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當中,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廢除各種不公平制度和法規,進而逐漸建立和完善農民工工作保障制度。
結論
綜上所述,社會保障制度的重點就是處理好公平與效益的關系,它影響著整個社會經濟的健康、高速、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安全,穩定和持續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總的來說,社會保障制度主要是解決社會平等問題,以彌補市場經濟的不足,最終確保社會的宏觀效益。在社會保障體系內,政府關注社會保障的各個方面,并公平對待它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解決公平與效益的關系并同時建立起公平與效率的良性循環機制。
參考文獻
[1]劉芳,陸亞軍,王丹.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公平與效益選擇的思考[J].內江科技,2007(09):130+151.
[2]王大冬.淺談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與效益[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S1):22.
[3]劉淑蘭,劉小青.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正確選擇:公平與效益[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1):108-110.
[4]高全成.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與效益選擇[J].陜西經貿學院學報,2002(03):86-88.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在職研究生/巴南區融媒體中心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