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中學歷史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目標素質化、結構多樣化、管理彈性化、性質人文化成為歷史新課程改革追求的目標,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重點探討商丘文化資源影響下的高中鄉土歷史教育。
關鍵詞:鄉土;歷史課程;資源
商丘是三商之源、華商之都,地域文化的歷史名城,這里處處彰顯歷史文化的氣息,一些著作和機構對商丘歷史文化的研究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商丘的高中生對本土的歷史文化及其價值存在著了解不深、甄別困難、取值有誤的現象。因此,在高中階段實施鄉土歷史教育顯得意義重大。筆者依據課程資源理論,對商丘歷史課程資源進行分類與整合,發現直接體現在人民版三本歷史必修教材中的商丘鄉土歷史資源雖然不多且分布也不平衡,但可與高中歷史相結合的鄉土知識仍很多。為此本文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學校和學生情況,總結出一套系統、可操作的鄉土歷史教學課程化,即結合國家統一教材進行課內穿插教學。
高中歷史教育使用的教材雖然版本不同,但是其所記錄的都是國家和世界的主要歷史,如何把鄉土歷史資源與高中歷史教育有效地結合,首先必須清楚地掌握鄉土歷史資源與高中現行歷史教材在內容上的關聯,因此筆者設計這樣一張表格來展現商丘鄉土歷史資源與高中歷史教材的關聯,如以必修一專題一為例展現如下
不難看出,直接體現在教材中商丘鄉土歷史資源的人民版三本歷史必修教材中只有必修(I)《政治文明歷程》中有1處,可見商丘地區的高中生要在歷史教育中直接獲取鄉土知識的途徑是少之又少。雖然教材中直接與商丘有關顯性知識較少,但是可與高中歷史教育相結合的鄉土知識較多。例如,在講必修(I)政治史中的太平天國部分,就可以講講商丘與太平軍北伐和捻軍的歷史。在講到必修(II)中農耕經濟“神農能殖嘉谷”時,三皇之一,炎帝即是傳說中的神農氏,又名朱襄氏,為伏羲之后裔。據史料記載,炎帝登上王位,以陳為都(古陳之朱襄氏邑即今商丘市柘城的縣)。炎帝發明了五弦琴和農耕,教人種植谷物;制定了歷法,以太陽在中天時為集市;教人辨加水泉的甘苦,嘗百草作醫書等等。炎帝在位140年,逝后被遷回作為其祖居地和建都地的商丘安葬,現柘城縣東十里的朱襄陵,即為炎帝之墓,世代祭祀。但是,在高中歷史教育過程中又不能漫無目的拓展鄉土歷史知識,因為這只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干擾作用,無法發揮出鄉土知識對歷史教育的輔助功效,因此在實施高中鄉土歷史教育中要注意系統化的問題,我們可以在教材之外獨立設置專題教學,例如,在進行必修三文化史的教學過程中,如能獨立開設商丘與儒家思想文化、豫劇、商丘史學、商丘民間藝術等專題的學習,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掌握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及其特點。可見,在商丘高中歷史教育階段,教師對學生進行鄉土歷史教育是很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彌補商丘高中生對家鄉歷史文化的空白,增進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增強建設家鄉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可以緩解高考體制束縛下學生的歷史學習。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形容只顧傳授知識而不注意鞏固,就等于“把流水潑到一個篩子上。"現實中學生對知識的遺忘可能性極大,一方面這些知識是學生在短時期內集中學習的大量未經自己親身感受的間接知識與經驗,另一方面這些知識又不能立刻地、全部地運用于實踐。因此,鞏固工作就特別重要。教師如果能夠利用鄉土歷史知識巧妙設置問題,既能延續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鞏固課堂知識,還能鍛煉學合實踐能力。筆者在人民版歷史必修(I)《政治文明歷程》專題三近代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一課結束后,結合商丘鄉土文化設置這樣一項活動任務,其主題是“讓革命精神在商丘‘活起來”,作為青年主體的高中生不但深刻地反思自己,而且還會用自己獨特的視角來觀察社會,并有針對性提出一些讓革命精神“活”起來的很好建議;還有筆者在講授在人民版歷史必修(II)《經濟成長歷程》的專題一《古代中國的經濟結構和基本特點》,為了檢驗學生對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概況的理解,我布置了這樣一項任務:歸德大有豐,即河南商丘大有豐醬園,創始于清代順治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年的生產經營歷史。是河南商丘市唯一的“中華老字號”,請你為他擬一份創辦企業的策劃書。用心的學生能夠結合商丘地域特殊背景,來分析創辦企業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例如有學生就為李大有先生策劃出一套“原料生產——勞動力加工——銷售市場”三步曲的經營模式,這一任務完成后,學生不僅記住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而且提高了自身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能力,還能熟悉現代社會中企業策劃書的基本模式。接下來的課堂討論“李約瑟難題”即中國的手工業在十六世紀之前保持著一個領西方國家望塵莫及的水平,為什么近代科技和工業革命卻在歐洲產生了,讓學生通過古今中外的對比就能得出結論。
當前商丘地區鄉土歷史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背后原因是多方面,主要還是受到高考體制的束縛,當然還有就是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立場和實施途徑。為此,也有一些人對如何在高中歷史階段實施鄉土教育作了研究,但是存在一定缺憾,要么研究面較窄,只研究如何讓鄉土教育成為某種課程類型的工具,要么就是在具體實踐層面研究不夠深入細化。本文試想從商丘地域文化特色出發,探討商丘地區實施鄉土教育的可行性和歷史教學結合的具體、有效、可操作性的途徑,從而為中學歷史老師提供便利,進一步推動商丘市高中歷史教學的研究。
作者簡介:黃曼曼(1985.04),女,漢族,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學本科畢業,商丘一高高三歷史老師,主要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學。
(商丘市一高?河南?商丘?47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