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婧 遲威
摘要:印染等等。藍染必須要與當今時代的審美價值相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得到年輕一帶人的接受,使藍染藝術不斷傳承下纖維藝術文化歷史悠久,是一種古老的優秀文化。它承載著中國上下5000年的優秀的傳統,順應著時代的變遷[1]。?在當今時代,藍染的身影在人們生活當中已經越來越普遍,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同時傳統的藍染藝術也在不斷地更新創造,融入了許多新的理念,不僅有蠟染、扎染還有去并且發揚廣大。
關鍵詞:藍染;纖維藝術;扎染
一、藍染藝術的材料選用
藍染藝術在選材上就很講究,不同的材質染出來的效果不同,他們對染料的上色程度也不同。染料的調和濃度和染色的次數對后期染出來的效果有著不一樣的效果,使布形成豐富的層次感。顏色一共可分為20個顏色,這些顏色都非常的高雅。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要對自己想要得到的作品有明確的標準,在此基礎上來探究想需要什么樣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
傳統藍染的技法主要有夾染、蠟染、扎染、等。蠟染是將想要留白的形狀用高溫加熱融化的蠟燭用毛筆將他們畫在布上。扎染是將想要留白的地方用繩子扎起來,然后放進染料進行染色。相對于扎染,蠟染的方法更容易對圖形進行掌握,扎染染出的圖形就比較隨機,想要染出想要的顏色和形狀要經過多次的嘗試。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染布方法,但是已經失傳了,被傳承下來的只有現在常見的這些。
三.藍染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
藍色給人一種復古而又新穎的感覺,因為藍染的染料是在植物里面提取出來的顏色,然后染到布面上。所以它染出的顏色不像化學染料染出來的顏色那么刺激而是給人一種更加柔和的感覺,給人帶來一種舒適的視覺效果。后來 為了能大批的染出作品,由于植物染需要的時間和成本都會很高,于是有有很多工廠開始大量的加工,大批的化學染料在市場上出現,這段時期傳統的植物染漸漸被冷落。這種化學染料對自然環境以及人身體的危害很大。
四、藍染的發展
當今,人們對生活的水平提高了,對生活的質量要求嚴謹,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增強。人們不再只追求快、時尚而忽略質量。開始對傳統的藍染藝術加以研究與傳承。傳統藍染工藝的染料不僅對身體沒有傷害,而且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益處,它相當于板藍根可以對感冒這些病毒加以遏制。所以在日本藝術家們都是用嘴去嘗的方法來確定染料是否發酵好。
結論
在我創作過的作品《輪回》中,它融入了許多創新理念與材料的運用,并且對藍染藝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在我們生活中真的所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差不多都能作為纖維材料的運用。在藝術家的眼里,在別人看來所有的廢品經過藝術家的手里之后,都會像變魔術以樣,賦予這些事物生命力、美感、語言。這是最能讓人感動的地方。
在這件作品中我大膽的采用了許多的材料,麻布、棉布、軟紗布和應紗布等。在藍染藝術中,染出來的布隨機性很強,想要的到自己想要的紋理要經過多次的嘗試。影響紋理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布料的不同、扎法不同、染布的方法不同這里每一個因素對畫面都有著很大的影響,經過我多次的嘗試后,最終選用棉麻布多一些,紗布少一些。麻布與紗布結合形成層虛實對比,使畫面更加有層次感,使觀賞者看著有透氣的感覺,不會感覺到悶。我還用棉球在畫面上做了點綴,用扣子處理細節,讓畫面更加有立體感,不僅豐富了畫面,而且起到了裝飾的作用。在畫面中每一小幅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細胞、竹林、貓眼等景色,他們雖然很渺小但是都是生命的象征,由此每一個生命都是死亡與重生的輪回。故給這幅作品起名叫《輪回》。這件作品我真正的對藍染進行了深刻的學習和研究。發現了藍染的內在魅力,更加喜歡了藍染這門藝術。在今后的研究生學習生涯中我要傳承這門藝術,使這門藝術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劉道廣.中國藍染藝術及其產業化研究[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03-01.
作者簡介:劉文婧,女,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人,漢族,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纖維藝術;
遲威,男,遼寧省遼陽市,漢族,大學本科學歷。
(沈陽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