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藝 周凱
摘要:雙歧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的重要生理性益生菌,大量研究證實,從嬰兒到成年至老年,年齡、食品結構和疾病都會導致人體腸道中雙歧桿菌的數量大幅度減少。雙歧桿菌益生菌或低聚糖益生元均可以用于提高人體腸道中雙歧桿菌的數量,而低聚糖的穩定性和高效性明顯優于益生菌[1],例如低聚異麥芽糖,其主要作用是可直接進人人體大腸被雙歧桿菌所利用,形成雙歧桿菌的生長優勢,為雙歧桿菌增殖糖。
關鍵詞:雙歧桿菌;腸道;益生菌
一、雙歧桿菌的特性及功能
1、雙歧桿菌的特性
1899年,法國巴斯德研究院的HenryTissey等人,從母乳喂養的嬰兒糞便中首次發現和分離出雙歧桿菌[2],該菌是人體腸道內正常菌群之一。在100多種腸道微生物菌群中,它是典型的對機體百利無一弊的有益菌[3]。
雙歧桿菌數量在人體腸道內隨年齡變化而呈動態變化。在母乳喂養的嬰兒腸道內,2一4天后雙歧桿菌開始增殖,5天后達最高峰并占絕對優勢,占菌群的92%以上。在健康成年人和長壽老人腸道中,雙歧桿菌也是優勢菌。隨著年齡增長,雙歧桿菌在腸道內逐漸減少,體弱多病者和老年人的腸道內,該菌幾乎消失。這反映出腸道內該菌的數量是檢驗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雙歧桿菌與機體的許多生理、病理現象有關,所以引起了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營養學、遺傳學、食品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廣泛關注。
雙歧桿菌是G十多形態桿菌,呈Y型、V型彎曲狀、刮勺狀等形態,其典型的特征是分叉的桿菌。該菌不產生芽抱、不運動、專性厭氧,耐氧能力隨種類而異,最適生長溫度為37℃-41℃,最適發酵溫度35℃-40℃。在固體培養基上菌落為圓形,隆起呈透鏡狀,色微白,不透明,表面光滑柔軟不形成菌絲體。該菌也不耐酸,在pH值低于5.5時極易死亡;不耐貯藏,1-6℃下貯藏3-4天,死亡率達95%以上。目前雙歧桿菌可分為32個種型,其中存在于人體的有:兩歧雙歧桿菌、青春雙歧桿菌、嬰兒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和短雙歧桿菌等五種[4]。
2、雙歧桿菌的功能
2.1抑制病原菌,防止腹瀉和便秘。
雙歧桿菌分解低聚糖等物質產生大量的有機酸和抗生素。有機酸如醋酸、乳酸等,使腸道pH值下降,可抑制各種有害菌的定植和生長,而雙歧桿菌本身在腸粘膜表面形成一個菌膜屏障,以抵御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致病菌的侵襲。有機酸中大量的短鏈脂肪酸,能刺激腸道蠕動,使腸內滲透壓增高,水分分泌增多,從而使糞便中水分增多,防止了便秘的發生[5]。
2.2改善乳糖消化性
除白種人外的其他人種,由于小腸所分泌的β一半乳糖昔酶的數量不足,使攝人的乳糖消化不良。膽汁能抑制一些產生日一半乳糖昔酶的桿菌(如保加利亞桿菌)的活性,而雙歧桿菌耐膽汁,它分泌的日一半乳糖昔酶對乳糖分解時間長,改善了乳糖的消化性[6]。
2.3降低膽固醇和血壓
雙歧桿菌通過影響β-輕羥基-β-甲基戊二酸單酞輔酶α還原酶的活性,控制膽固醇的合成。能將膽固醇氧化還原為類固醇排出體外,干擾并減少膽酸和膽固醇的再吸收,使血液及肝臟中的膽固醇降低,具有改善脂質代謝紊亂的作用[7]。
2.4增強免疫功能,抗癌、抗衰老的作用
腸道腐生菌在代謝中會產生許多胺類致癌物質,有的還能將一些致癌前體物轉化為致癌物。雙歧桿菌通過抑制腐生菌的生長和分解致癌物及致癌前體,而起到預防腸癌的作用。雙歧桿菌能拮抗氧自由基及過氧化脂質,有增壽抗衰老的作用[8]。研究表明,口服雙歧桿菌能明顯增加血液中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和含量,從而減少自由基參與的氧化反應所導致的機體衰老。
2.5生成營養物質
雙歧桿菌在腸道中能合成多種維生素,有效而緩慢的被人體吸收,它能自然合成維生素B1、B2、B6、B12、煙酸和葉酸,可產生鋅、錳、鐵、磷、鈣等多種微量元素,還能合成氨基酸類被腸道吸收利用。由于雙歧桿菌存在,使腸胃適應性增強,延長氮停留時間,提高了營養利用率。另外,發酵乳制品由于雙歧桿菌的作用,使乳糖和蛋白質水解,有助于人體對鈣離子的吸收,預防貧血和詢樓病,改善人體的消化率。
2.6改善肝功能
雙歧桿菌作為腸道內優勢菌,能抑制致病菌的人侵、繁殖,人體內的叫吲哚酚、氨和尸胺等有毒物質也明顯減少;同時雙歧桿菌還能夠利用這些物質作為營養源,減少了腸道中內毒素、尿素酶的含量,從而使血液中內毒素和氨含量下降,有效地防止對內臟系統的損害,保護肝細胞。
3雙歧桿菌的開發利用
雙歧桿菌作為一種具有多種保健功能與人生命息息相關的微生物,其開發前景十分廣闊,目前以雙歧桿菌為代表的益生菌制劑已形成強大的產業,涉及到醫藥、保健品、化妝品、食品等多個領域。以雙歧桿菌做成的益生菌食品,如嗜酸雙歧桿菌酸奶、螺旋藻凝膠雙歧酸奶、山藥雙歧酸奶、雙歧奶粉、雙歧桿菌復合蔬菜汁、功能性雙歧因子鈣奶復合冰激凌等。
參考文獻
[1] 金城.糖生物學: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的延伸.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1,2:31 -341
[2] 金世琳.雙歧桿菌的功能—健康科學的探索[J].中國乳品工業,1999,27(3):40-43
[3] 發酵調味品的生產技術.北京:輕工業出版社,1979,46-47
[4] 杜敏.雙歧桿菌及其保健機理.食品與發酵工業.1995,27:81-83
[5] 鄭健仙.功能性低聚糖析論[J].食品與發酵工業.1997,(1):39
[6] 老誠.雙歧桿菌及低聚搪食品新潮[J].食品科技.1996,(2):37,(3):18
[7] 張旋.巴馬老人健康食物結構與腸道雙歧桿菌關系的初步研究.食品科學.1994,(9):47-49
[8] 陸宇.趙晗.王勤鵬等.短雙歧桿菌α-D-半乳糖苷酶基因aga1在大腸桿菌中的高效表達[J].微生物學報.2005,(2):241-246
(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江西?南昌?330038;江西省分析測試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