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宏偉
摘要: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成為人們預防病毒感染的方式之一。但疫情期間的新聞報道工作卻不能停止,線上采訪成為記者們繼續采訪報道的補救措施。本文就疫情期間本人開展的幾次線上采訪活動得出的一些技巧與方法進行敘述,并對線上采訪這種模式提出一些不足,記者不要完全依賴線上采訪來獲取新聞內容,它只是起到輔助作用,正確看待它的利弊,揚長避短,打造全維空間下的采訪模式。
關鍵詞:線上采訪;新聞記者;疫情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但疫情期間的新聞報道工作卻不能停止。所以,線上的遠程采訪被記者們廣泛使用。它借助互聯網的無線傳輸技術,外加以手機電腦這些新型媒介的加持,讓線上采訪在疫情期間保證新聞正常播發起到了“神助攻”的作用,線上采訪的迅速、便捷、高效的優點在疫情期間嶄露無遺。線上采訪相較于傳統采訪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傳統新聞采訪方法與技巧在線上采訪中未必適用,它需要我們重新去揣摩與發現。我就在疫情期間所進行的幾場遠程采訪來談談線上新聞采訪的技巧與方法。
一、采訪前期:技術+全員的相互“配合”
在傳統的面對面實地采訪中,在開始真正采訪前更多的是新聞記者個人的單打獨斗,新聞記者一個人去了解受訪者資料,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然后開始列出提問的提綱以及自已想要達到的預期結果。這一切都是新聞記者一個人去完成。然后拿著筆和紙或者錄音筆就可以出發采訪了。而線上采訪不是個人的單打獨斗,而是全員的相互協作。要想完成一場出彩的線上采訪活動,前期的準備顯的尤為重要。首先要網上預約好受訪者,并提前告知要采訪的問題,讓他有一些準備,并對受訪者提出一些客觀要求,例如,采訪當天的衣服盡量穿純色衣服,并一定要選取安靜整潔的采訪環境。避免因為環境嘈雜而影響到采訪的質量。同時對受訪者的移動設備也要有一定的要求,這些工作都要有人提前去告知。
其次,設備的前期調試也非常重要,必須有一個網絡維修人員在場隨時保證網絡以及采訪設備的正常使用,并在正式采訪前一定要進行預演,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同時還要制定一系列在線上采訪過程中可能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果出現問題不僅要求新聞記者要隨機應變,更多的還考驗其他人員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就是記者的要習慣這種跨時空的采訪模式,提前熟悉這種受訪者不在旁邊的采訪提問方式。學會掌握采訪的局面,把握采訪進程等這些與傳統采訪完全不同的細節要求。全新的采訪模式對技術及人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這也是想獲取更好的采訪效果,提高采訪質量必不可少的關鍵所在。
二、采訪中期:調動全身感官,隨機應變
作為信息時代的新聞記者,應該跳出傳統新聞思維的框架,學會利用互聯網的思維去生產制作新聞。這點在疫情期間顯的尤為重要。在疫情期間,要采訪一個高三學生如何適應“空中課堂”的教學模式,前期的準備工作做好之后,在正式進入采訪時,采訪者一定要處于屏幕中,盡量不要看自已準備的資料,要認真聽受訪者的回答,還要有更多的眼神交流。當受訪者所處的受訪環境與采訪話題難以匹配時,受訪者很容易走神,難以對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的回答。這時你所處的位置以及你感官系統的調動就顯的十分重要。
在提問環節中,因為受訪者身份的特殊性,因此在采訪時要做到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高質量的回答,以免耽誤高三備考。因此,這時對記者的基本新聞功底的要求就非常高,提問要條理清晰,邊問邊記邊思考,耳眼手等多種身體器官要時刻全方位調動起來,提高整體采訪的效率。同時,在線上采訪一定要配以錄音加錄像的技術支持,因為受制于多種條件的限制,做好備份以減少后顧之憂。
三、采訪后期:強化把關角色,具備超前意識
采訪結束并不代表著整個新聞采訪活動的結束,接下來的采訪內容整理與審核才是整個采訪流程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一篇報道有沒有質量,具不具備新聞價值,有沒有深度都與這一環節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有很大的影響。
線上采訪是新聞記者對于受訪者所說內容的第一次轉換,而記者要寫新聞報道則要對內容進行二次轉換,如何保證多次轉化還保證內容的真實完整則考驗新聞記者的基本功。受制于線上采訪人員選擇的局限性,受訪者們的一些回答可能不具有代表性甚至具有偏激性,這時則需要新聞采編整體人員的仔細把關和審核。要對所得的素材仔細辨別,必要時還要重新選擇線上采訪對象。另一方面,記者不能為了使新聞稿件更加生動,而對稿件進行添油加醋,對線上采訪內容進行主觀更改。對于這類稿件。總編或者值班編輯作為新聞稿件的最后一道把關人一定要仔細審核,嚴格審查,發現問題立即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
另一方面,疫情使新聞記者的常規采訪流程發生了改變,一切新聞都在家完成,但這并不會增快新聞報道發送的時間,還可能會延緩新聞的發布。因為技術設備依賴一定的客觀條件,而且單就說選取線上采訪對象就可能會花費更多的時間。這些無法掌控的客觀因素可能會使一篇稿件的發布會更晚。因此新聞記者的超前意識很重要。超前意識不僅說新聞報道要超前,更快向社會發布新聞消息,而是更考驗新聞記者的獲取新聞的超前意識,疫情期間你搶先關注或者得到一個新聞點你就在新聞采訪中獲得了50%的成功,因此記者應該練就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本領。
線上采訪突破了空間的限制,打破了傳統面對面的采訪模式,提高了采訪的效率,練就了新時代新聞記者們學會利用多媒體手段生產新聞的能力。但是,網絡存在虛擬性,一些信息的獲得需要記者仔細辨別。而且,新聞還是要靠腳去實現,當一個新聞事件發生時,記者必須親身在現場進行采訪調查才有發言權,面對面的交流,才能獲得真實的第一手消息。必須做到“我在現場”。
此外,線上采訪只是特殊情況下采取的特殊辦法,它不應該成為主要的采訪形式,它應該起到一種輔助作用,線上采訪很難達到共情傳播,難以理解當事人所處的環境。網絡世界讓人與人之間處于一種“離身”的狀態,這樣采訪出來的稿件只是一些對話的拼湊和整理,很難取得實際的新聞價值。因此,我們應該正確對待線上采訪的利弊,揚長避短,打造全維空間下的采訪模式。
參考文獻
[1]閻謹.網絡時代,采訪仍需“面對面”[J].軍事記者,2002,28-29.
[2]藍鴻文;冉曉芹.網上采訪——現代新聞采訪新問題探索之六[J].新聞界,2000,13-15.
[3]史俊偉.在線新聞采訪研究[J].新聞愛好者,2007,No.279,59.
(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