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彤 王晰 周宇鵬 姚露 盧俊妍
摘要: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能源枯竭問題已經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建筑領域內部的可持續生態建筑設計已經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建筑行業的工作人員應當轉變自身思想,重視建筑行業的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一方面讓建筑行業促進國民經濟水平增長,另外一方面減少建筑能源消耗,為人民群眾打造良好舒適的居住環境,節能減排,建設可持續生態建筑觀念。
關鍵詞:可持續;生態建筑;設計
引文:
所謂可持續的生態建筑設計,就是要協調人和自然的關系,讓人類、建筑和自然三者能夠協同并進,一方面建筑物要為人類提供舒適的居住空間,另外一方面,建筑設計本身也不能破壞自然環境,要和周邊的大自然和諧的相處。建筑領域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歷史的經驗反復表明,只有堅持可持續的生態設計理念,才能夠讓建筑更好的服務于人類的需求和自然環境的保護,響應國家環保的號召。本文圍繞著可持續的生態建筑設計展開論述。
一、可持續的生態建筑設計概述
可持續的建筑設計理念指的是以可持續發展觀思想作為基礎和指導,從建筑科技、設計理念、建筑原材料等多個角度,加強建筑和自然環境的有機協調,讓建筑物和環境保護共同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于天地之間。從本質上來說,可持續生態建筑設計是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建筑領域的延續,可持續的建筑觀念相比于傳統的建筑觀念來說更強調建筑物的環保使用性能,在注重建筑物設計風格、色彩搭配、形體設計的同時,注重對環境保護理念的貫徹。將生態學和建筑結合起來并不是當今時代的產物,早在一千多年前,“生態學”這個詞語就已經產生了。生態學能夠幫助人類認清自然和人的關系,隨著地球環境破壞的日益嚴重,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也逐漸加深,生態學和建筑學的結合也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旨在協調處理建筑設計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實現環保建筑的綠色目標,響應國家對于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二、可持續的生態建筑設計應當遵循的原則
可持續的生態建筑設計應當遵循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則:首先是以人為本。可持續的生態環保理念本身也是為了人類更好的發展,可持續生態建筑設計目標必須要把握以人為本的原則,將人類作為最終的服務目標和服務對象,讓建筑物能夠為居住者提供相對安全和諧的居住環境。在此基礎之上,建筑設計師應當考慮建筑物的環保因素和安全因素,結合城市生態的發展現狀,對建筑物的多個環節進行合理的安排,利用生態學的理論作為設計的主導思想,運用先進的環保節能科技融入建筑物的設計制造當中,合理的安排人地關系;第二個方面,可持續的生態建筑設計應當合理的利用資源。當前,可持續生態建筑設計已經受到了廣泛的歡迎,響應了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體現出低碳節能的特點。從整體上來說,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建筑所在地的地理位置,盡可能的節省占地面積,要利用清潔能源為建筑提供能源供給,包括太陽能、熱能,這些可再生資源的利用能夠有效的代償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三、可持續的生態建筑設計策略分析
(一)開發新型建筑能源
當前,人們對可再生資源的研究力度加大。在人類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地球能源消耗問題越來越嚴重,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一旦被消耗殆盡,后果不堪設想,由此人類開啟了新能源的開發征程,加大了對可再生資源比如風能、太陽能、電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力度,旨在利用這些可再生能清潔能源代替其他資源,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正常生活提供能源供給。在可持續生態建筑設計領域,也應當參與到新能源的開發工作當中[1]。能源的形勢已經相當緊張,人類必須盡快掌握成熟的清潔能源利用技術,代替石油、煤炭來提供動力,比如美國科學家曾經通過合成基因來制造石油,這些嘗試都能夠減少能源的消耗,延長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壽命。在建筑行業當中,應當重視對清潔能源的開發工作,在建筑物設計當中融入清潔能源的和設計元素,比如在用風力發電、太陽能等方式為建筑物提供和供暖服務和供電服務。
(二)轉變建筑設計思維
開展可持續的生態建筑設計應當加強建筑工作者思維的轉變,不應當片面的重視建筑物的經濟收益,而是應當將眼光放長遠,從大局的角度思考建筑行業的長久發展。設計人員,在接受設計任務的同時,應當根據建筑物當地的自然情況進行思考和分析:在區域范圍土地之內能夠開展怎樣的生態化建設?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社會主體和社會資源的協調?在施工當中需要哪些先進的制造技術?對以上因素加以綜合考量的同時,還應當思考建筑所處的位置和建筑物周邊的自然環境,全面的剖析城市生態系統的實際情況。還應當將社會經濟因素和人文環境因素考慮進去,綜合分析在該建筑設計當中使用可持續生態設計理念的潛能[2]。對于建筑設計人員本身來說,應當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利用業余的時間給自己充電,學習環保生態的新型建筑理念,伴隨著科技進步的腳步,加速建筑行業新思想、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狀況,提高建筑設計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注重建筑設計方案的整體性和靈活性
在可持續的生態建筑設計當中,應當采用靈活的設計方案,用系統性的眼光考察生態建筑的每一個環節。從全局的角度出發,整體的思考建筑設計當中的每一個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3]。建筑設計應當考慮到建筑地段的選擇,遵循生態保護原則,尊重當地的地形地貌,盡可能的保護綠色植被的完整性,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水文基礎,使用綠色環保無污染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術,對建筑廢料還可以進行循環再利用。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領域應當相應時代的環保號召,進行可持續的生態建筑設計,開發新型建筑能源,轉變建筑設計思維,注重建筑設計方案的整體性和靈活性,提高建筑物的設計水平。
通迅作者:吳景瑞,1983年生人,哈爾濱市人,黑龍江東方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陳祥林.基于當前可持續發展下的綠色生態住宅建筑設計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8(23):76-77.
[2]馮杰,楊浩.可持續生態建筑設計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6(24):36.
[3]葉微微.可持續的生態建筑設計分析[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9):44-45.
(黑龍江東方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