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順華
江川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盛享“高原水鄉”和“云煙之鄉”贊譽,悠久的農耕歷史、滇中腹地的便利交通及“兩湖一庫”流域所具的資源潛力,在賦予江川重點生態區位及巨大發展優勢的同時,也形成了應對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和諧兼顧的挑戰。
一、核桃產業是江川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統籌兼顧的必然選擇
江川核桃栽培歷史悠久,周邊種質資源豐富,產品質量優良,產業基礎較好,是我區在多年發展山區經濟實踐和“兩湖”生態治理修復中篩選出來的一個主要特色經濟林樹種。江川地理位置、氣候、海拔、社會經濟情況均是核桃產業發展的優勢所在,具有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優勢和潛力。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日益改善和對核桃營養、保健等功能的認識逐步深化,核桃產品市場日益擴大;隨著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廣大農民群眾發展核桃產業的積極性日益高漲;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核桃的生態功能、社會功能進一步拓展,產業帶動作用日益顯現,核桃產業將成為江川廣大山區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面臨良好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江川核桃產業發展歷程
江川核桃產業的發展歷程,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
(一)初級探索時期。時間節點在2008年前。林業生態建設以退耕還林和珠江防護林等工程造林為主,樹種選擇以工業原料林—桉樹及榿木等綠化樹種為主,特色經濟林及核桃產業無政策和項目支撐,只以農戶零星種植和退耕極小面積種植,至2008年全區保有核桃種植面積0.2萬畝左右,面積小,成效差,群眾發展意識和積極性不高。而同一時期的新平縣、華寧縣及我省大理、楚雄、保山等地州在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造林中選擇了核桃,至今已建成大規模原料種植基地,形成了完善的政策支撐及生產、加工、流通、交易產業鏈體系。從而形成了江川起步晚、發展慢的落后形勢。
(二)規模化種植時期。時間節點在2008年至2015年。自2008年深化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結束、配套改革實施以來,省、市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核桃產業發展的決定,江川確立了以特色經濟林核桃種植為主的林產業發展目標,省、市、區三級逐年下達和規劃實施了核桃產業發展項目。特別是2013年以來,在市、區兩級的高度重視、高位推動下,核桃產業原料基地建設得到了大力發展,從組織領導、政策扶持、發展意識、種植規模、資金投入、規范化管護經營等方面來看都達到極盛,截止2016年6月江川共規劃核桃種植面積10萬余畝,種植面積得到快速增長,項目建設成效突出,為產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產業化發展時期。時間節點自2016年起。經過上一時期產業化發展原料種植基地的培育建設,江川核桃種植面積已近飽和,新增種植空間不大。區政府相繼制定和出臺了《“十三五”林業發展規劃》和《江川核桃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和遠景規劃》,將核桃產業發展重心從擴大種植面積轉移到撫育管護、提高單產、提升品質及培育加工生產、流通銷售等產業鏈建設上來,產業發展進入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時期。
三、江川核桃產業發展的現狀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江川核桃種植規模正逐年穩步增長,已形成“兩湖”面山輻射壩區、宜林荒山拓展農地、大戶帶動群眾的種植格局,產業化發展已初具雛形,核桃的產業屬性和生態功能正逐漸發揮,促進山區經濟轉型和農民增收的作用開始顯現。
2008—2016年,江川區投入各級財政資金近2400萬元,群眾投工投勞近1800萬元,種植核桃10.3萬畝,種植規劃區域以“兩湖一庫”流域為核心區,輻射全區4鎮2鄉1街道共61個村(居)委會、12個社區、297個村(居)民小組,基本覆蓋了“兩湖”流域重點生態區位的各鄉鎮村組,種植品種主要為漾濞大泡核桃。特別是2013年以來,隨著各級政府的全力推動和規范化種植管護資金的配套落實,核桃種植取得了明顯成效,省市連續考核驗收均達到滿分,位于全市前列。目前,全縣核桃種植保存面積8.36萬畝,種植面積保存率81.16%,其中:連片6.86萬畝;零星1.5萬畝。主要分布情況為:大街街道0.61萬畝,江城鎮2.36萬畝,前衛鎮0.32萬畝,九溪鎮1.35萬畝,路居鎮1.21萬畝,雄關鄉0.69萬畝,安化鄉1.82萬畝;雄關、安化兩個山區鄉占30%,其他五個壩區鄉鎮(街道)占70%。規劃建設縣級樣板示范基地4個,面積2200多畝,分別為:安化鄉光山村委會李家營村示范種植基地1510畝,江城候家溝村委會星云村大平地大樹核桃示范種植基地560畝,九溪大營村委會龍泉小組種植基地100畝,路居鎮小凹村委會示范種植基地110畝;規劃建設鄉鎮(街道)樣板示范基地7個,面積1000多畝。
四、主要做法及經驗
(一)高度重視,高位推動。江川區高度重視發展核桃產業工作,統一思想,真抓實干,高位推動,每年召開核桃產業發展規劃、動員、培訓會等會議,深入田間地頭督促指導和及時解決各種困難問題,加強政策宣傳和種植動員,確保核桃產業發展有序推進。
(二)完善機制,落實責任。加強對核桃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了主要領導負責、各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區政府與各鄉鎮(街道)簽訂《核桃產業發展目標責任狀》,把核桃產業發展目標任務納入工作績效范圍,按照“七個一”的要求,加強檢查和考核評價,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核桃產業發展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
五、江川核桃產業發展應對的問題及建議
結合當前實際,江川核桃產業的發展還面對以下問題:一是人均土地面積小,短期利益主導性強;二是核桃效益慢,間作不當,相互影響;三是資金投入不足,不能滿足長效撫育管護需要;四是科技支撐能力不足;五是同海拔地帶作物多樣性給產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六是農林條塊分割,不利產業發展;七是烤煙支柱產業的主導;八是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帶來影響。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建議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針對當前和地方實際,出臺新的扶持政策,提高技術標準,加大扶持力度,拓展扶持范圍;二是監督和考核各級政府配套資金的落實;三是根據財力增長情況,逐步增加種植、管護、培訓的經費;四是搞好服務,優化發展環境,相關部門要樹立林業科學發展觀,在生態建設和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從有利于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兩個方面著手,協同配合,勇于實踐,形成發展的良好局面;五是做好林權配套改革各項工作,建立健全森林培育、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林業科技、產權流轉、金融信貸等服務體系和產權交易市場,激發林業發展潛力;六是改革不適應林業發展的障礙因素,建議從組織和機構上加強林業科技隊伍建設,提升服務職能和管理水平。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從政策和環境上給予林業產業發展空間。強化基層林業站在產業發展中的職能職責,建立民間經營管護組織,增強產業協會的服務職能,建立和完善村組林業管理機制和村規民約。
(玉溪市江川區林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