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甜甜
摘要:《新課程標準》對高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化學教師要全面重視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并根據具體需求創新了教學模式,期望能夠為化學教學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引言
在新課改教學理念的熏染下,教育者的教學方式也有了極大的改變,并且在教學活動的實際應用中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接下來筆者將以高中化學學科為例,從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現存問題以及教學策略等方面的內容對其進行闡述,希望以下教學意見能夠為相關教育者提供參考。
1合理創設生活情境,引入生活化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實驗興趣
學生是探究實驗的主體,對于學生而言實驗也確實具備一定的吸引力,但是真正吸引人的是實驗的過程以及結果。可是要想充分發揮探究實驗的作用,除了要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外,還要讓學生能夠在實驗前進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引導學生主動利用自己已學習知識去進行實驗結果的假設,單純的學術性提問對學生的吸引力不會很大,也很容易導致學生對實驗失去興趣,那么探究實驗的效果必然就不會好。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決定采取探究實驗進行教學時也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想要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究,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創設生活情境的教學方式進行探究實驗。首先教師要進行充分的備課,結合教學重難點去預先制定教學方案,提前創設合適的生活情境,尋找合適的生活化探究實驗,設計生活化問題,以保證探究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其次要在教學時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并且要求學生明確自己的假設猜想,盡可能地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以一種較為輕松的狀態去進行實驗探究,以此提高探究實驗的教學效率。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教學理念
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起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讓其在興趣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之中,提高學習效率。這一環節的改革需要教師在備課階段下足功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并整合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將其應用到日常教學中,之后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案,以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筆者認為,分組合作學習以及實驗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可以在這一環節的改革中進行應用實踐,以“原電池”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身邊常見的材料制作原電池,并將其帶到課上進行展示,之后還可以嘗試組織講評活動,讓他們分小組討論展示出的原電池的優缺點。上述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建立起清晰、直觀地認識,為后續知識點的學習打好基礎。以上述改革為基礎,教師還需要轉變過去所秉持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過去,教師牢牢占據了化學課堂的主體地位,從教學目標的確定到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完全由教師一人做主,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所傳遞的知識,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今后要打破這一固化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之上。這需要化學教師在完成常規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加強理論學習,以確保能夠對“新課改”建立起正確的認識,進而實現各類新興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的高效利用,這是解決新舊教學理念沖突問題的關鍵。
3利用信息技術
隨著“互聯網+”課堂的建立,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教學過程,利用科學手段可以更好地展示實驗中無法操作的部分,便于明確微觀變化機制,幫助學生直觀領悟實驗真知。例如,在“探究電解質在水溶中的反應”實驗中,電子和離子的移動是通過實驗現象無法觀察到的,因為這屬于微觀世界的變化。但教師可利用動畫,模擬反應中的離子,模擬電極兩端離子間的相互作用,乃至完全模擬整個實驗過程,其中涵蓋溶液顏色的轉變過程和電流計讀數的變化,學生根據實驗現象的變化推出反應方程式,理解離子反應。
4教會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這不利于提升化學實驗教學的效率。雖然在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也會對學生進行提問,但都是教師設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學生的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是一味地解答問題。長此以往,學生就不愿意提問,放棄了對問題的思考。對此,高中化學教師應讓學生自己設定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在化學實驗中進行探究。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形成發現問題的能力[3]。
5革新教學方法
革新教學方法也是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改革的關鍵措施,對此,教師應擺正認識。具體來說,教師需要立足于新課改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找出學生感興趣、愿意學的教學方法,以改變過去以“題海戰術”為主的學習模式。教師既需要幫助他們提高化學考試成績,又需要引導其發現化學學科的魅力,幫助其叩響化學世界的大門。以“焰色反應”這部分知識為例,筆者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先給學生播放了年三十晚上大家聚在室外燃放煙花的視頻資料,當學生被畫面深深吸引住之后,筆者又給他們提出了以下問題:“大家都喜歡色彩斑斕的煙花,可是你們知道為什么煙花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嗎?它們是怎么來的呢?”。聽到問題后,學生便嘰嘰喳喳地開始討論了,這時再適時的引入“焰色反應”的知識,便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在特定生活場景的引導下,學生對這部分知識也能夠產生更加具體化的認識,這對于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都是一個很好的鍛煉[2]。
結束語
在新課改的感染下,化學教育者從傳統的“重成績”教育理念逐漸轉變為“重素質”教學理念,從注重教學結果轉變為注重教學過程,從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從死記硬背轉變為探究學習,從轉述實驗內容轉變為參與實驗操作,這不僅僅是教育方式的改善和優化,更是教育領域的發展和進步。相信在新課改模式下,高中化學教師能夠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棟梁之材[1]。
參考文獻
[1]巴述麗.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實踐癥結與對策探析[J].新課程,2020(42):151.
[2]馬曉艷.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改革分析[J].考試周刊,2020(85):129-130.
[3]姚霞.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分析[J].中學教學參考,2020(3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