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建筑工程質量第二監督檢測站,安徽 合肥 230031)
以某項目生活樓為例,加強對該項目工程框架結構安全性鑒定。主要檢測內容為生活樓結構安全性鑒定,相關單位嚴格按照《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等規章條例,作為本項目工程檢測鑒定的重要依據,以期通過對生活樓結構安全性的鑒定,做好勘察設計工作,進而保證生活樓工程建設的安全性。
《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中對建筑結構可靠性進行了定義,將建筑結構的可靠度標準規定為必須滿足以下功能需求。
①框架結構正常使用時所能承受的作用;
②結構構件在正常施工使用過程中具備良好的工作性能;
③結構構件在正常維護下,具備的耐久性能;
④突發事件發生時,結構構件仍能繼續保持建筑結構整體的穩定性。
經研究人員分析得出,建筑結構抗震性能設計,直接關系到建筑物整體結構的穩定性,現代建筑結構中,主要采取的是在靜力作用下,鑒定“結構安全性”等級,其次對結構抗震性能進行鑒定,具體通過建模計算的方式,對建筑結構安全等級進行鑒定,確保最終得出的鑒定結論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基于此,在具體進行建筑結構安全性鑒定過程中,相關檢測人員要充分考慮地震作用等偶然性作用,對結構承載功能的影響,確保建筑框架結構設計,按照抗震性能結構標準進行鑒定,保證在結構鑒定報告中,全面反映建筑結構真實的結構安全性。通常要按照以下鑒定原則開展結構安全鑒定工作。
①按照業主期望目標設計建筑結構目標使用年限,按照建筑結構抗震性能規定標準,劃分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等級。
②按照建筑可靠性標準規定,對結構承載情況進行鑒定,包括結構是否受地震因素影響發生位移、變形、裂縫等現象。同時,相關鑒定人員,要結合建筑框架結構承載力等損傷情況進行鑒定。
相關鑒定人員在具體進行結構安全性鑒定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地震作用因素對結構荷載的影響,按照結構構件承載力與承載力延伸性相匹配的原則,進行鑒定,全面分析建筑結構的整體性使用功能,加強考量上部結構承載力功能與結構構件性能、構件連接方式、結構傳力路徑等相關因素,并對結構內力分布能力進行評估和推算,從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建設的穩定性、安全性。相關鑒定人員,要嚴格按照框架結構鑒定標準和技術規范,開展鑒定作業活動,將框架結構的承載力與延伸性納入鑒定范圍內。尤其在框架結構建筑上部結構承載功能安全性鑒定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加強對建筑框架結構整體承載性能的判定,充分考慮建筑結構“串并聯系統”,加強對建筑結構承載功能安全性等級概率的計算,確保結構安全鑒定結構的可靠性。
建筑結構安全性鑒定在建筑行業建設周期中,所占的比重逐漸加大,建筑行業更加重視建筑結構安全性鑒定相關的規范、評價標準等,確保從根本上提升建筑結構安全鑒定的科學性、合理性。在具體進行對建筑結構進行安全性鑒定時,必須考慮地震因素、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確保強化建筑結構安全鑒定的可靠性,加強對安全隱患的預見,降低工程安全隱患發生的概率。基于此,在某項目生活樓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安全性鑒定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加強對生活樓結構體系的核查,包括生活樓結構構件的布置是否與設計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檢查生活樓平面、立面形狀,確認生活樓豎向構件傳力途徑,生活樓建筑立面設計如下圖所示。
相關人員在實際鑒定生活樓結構上部承重中判定,本項目工程結構構件布置與設計具有一致性。生活樓上部主體結構未因荷載力因素,引起結構受力裂縫問題,保護層完好,未發現混凝土露筋現象,蜂窩、空洞等施工環節,質量可靠。
本次項目工程檢測中,主要采用的是回彈法,對框架柱、梁等構件混凝土強度進行檢測,相關鑒定人員根據檢測數據分析,結合混凝土壓強度換算,進而推斷出現齡混凝土強度推定值,進而確認現齡期混凝土強度推定值是否符合結構安全性鑒定標準。鑒定人員按照每層抽取20%的混凝土梁、柱、板構件,檢測混凝土框架梁、柱中鋼筋配置,并將不同類別的板鑿開驗證,檢測中未發現明顯的腐蝕銹跡。

生活樓建筑立面設計圖
相關鑒定人員在框架柱鋼筋配置及界面尺寸檢測環節,根據框架結構中架柱結構主筋數量測量間距,確認主筋、箍筋間距是否符合設計標準要求。檢測結果見表。
通過數據對比發現,抽檢框架柱截面尺寸、主筋數量及箍筋實測平均間距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在生活樓上部非承重結構構造檢測中,未發現填充墻有明顯的粉化、風化等施工質量通病,根據實際情況可將上部非承重圍護結構安全性等級評定為Bu級。

框架梁鋼筋配置及截面尺寸檢測結果
相關鑒定人員通過工程現場勘察,及時做好勘察記錄報告,在實地勘察中,發現地基巖土結構中包含了粉質黏土,土質分布較為均勻。通過對地下水位上升和下降變化規律的監測,確定地下水對混凝土中的鋼筋結構具有一定的腐蝕性,進而威脅到鋼筋材料使用效果,嚴重影響到生活樓建筑結構質量。同時,相關檢測人員,在地基基礎檢測中,未發現明顯的沉降、變形、位移等問題,生活樓上部承重構件無明顯的裂縫現象,總體的框架結構較為完整。另外,檢測人員利用鋼筋定位儀,對鋼筋拉結結構進行安全性鑒定,按照施工驗收標準進行核實,確認墻體拉結鋼筋平均間距符合實際施工標準,基于此,上部承重結構承載功能等級可評為Au級。
生活樓結構上部非承重圍護結構構造較為合理,發現部分填充墻存在裂縫現象,并及時安排施工人員進行裂縫填充,將裂縫清理干凈,采取灌注填充的方式修復裂縫,保證填充墻的平整性和完整度。基于此,負責生活樓結構安全性鑒定的人員,根據實測結果以及設計圖紙對結構承載力、承載性能進行計算,確認上部結構構件承載力符合規范要求、生活樓上部布置具有合理性、應力傳力路徑準確,構成了完整的建筑結構體系,可判定生活樓框架結構整體安全等級為Au級。
綜上所述,該生活樓工程項目參建單位,要積極配合結構安全性鑒定工作,全面做好鑒定檢測計劃、制定檢測內容,部署安全鑒定任務,嚴格按照工程項目結構安全性鑒定標準進行,加強主要儀器設備的投放,確保提升框架結構生活樓結構安全性鑒定結果的科學性、可行性,確保在建項目實際應用的可靠性。鑒定單位及時將結構安全性鑒定結論生成報告,提交建設方,保證鑒定結果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