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任耀忠 饒遠林


綠化布拖

產業扶貧

科學栽植
布拖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烏蒙山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重點區,總人口21.48萬人,其中彝族占97.2%,農業人口占90.5%。2013年全縣精準識別貧困村163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22個,貧困發生率高達36.5%,截止2020年9月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472戶81006人,貧困面廣、貧困人多、貧困程度深。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全縣上下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將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聚焦“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施策,將生態扶貧作為脫貧攻堅重要舉措,充分發揮高原生態優勢,多措并舉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今年11月實現絕對貧困人口“清零”、貧困縣“摘帽”,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
一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扶貧工作。出臺了《布拖縣生態建設扶貧專項方案》,立誓用心、用力做好生態扶貧這篇大文章,實現“增綠與增收”“生態與生計”并駕齊驅,處理好“三重關系”(保護與發展、產業與就業、內動與幫扶),讓布拖人民和廣大貧困戶在生態建設、生態保護、生態治理、生態資源利用全鏈條中真正獲益,真真切切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二是縣林草局將生態扶貧作為重中之重的頭等大事來抓??h林草局認真做好全縣生態建設扶貧“頂層設計”,制定作戰圖,建立生態扶貧清單,逐項細化分解,將任務落實到鄉鎮、村組、山頭地塊和具體農戶,將生態扶貧成效作為對鄉鎮脫貧攻堅考核的重要依據,確保生態扶貧效益。
三是縣級相關部門盡心配合、全力推進。按照職責分工,縣財政、扶貧開發局、林草、水利等部門通力協作,既積極爭取中央、省、州級財政投入,又科學統籌資金投向和建設重點,優先安排極度貧困村的生態扶貧,在新增資金、新增項目、涉農資金整合等方面向極度貧困村傾斜。
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全力推進生態扶貧。2016年以來,全縣投入林草生態扶貧資金2.45億元,開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林還草、林草植被恢復、生態護林員及核桃、花椒、華山松等生態產業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通過吸納貧困戶參與生態建設直接增加工資收入。在生態項目建設中,與施工單位合同約定普通用工必須吸納60%以上本地貧困人口,采取以工代賑等方式,增加貧困戶收益。此外,扶持組建本地造林扶貧專業合作社13個,通過參與生態工程項目建設,增加農戶收入1090萬元。
二是通過參與生態保護使貧困戶得到穩定工資收入。積極爭取設立生態管護公益性崗位,累計投入資金2527.3萬元,設立生態護林員公益性崗位4700余個,全部聘用貧困人口,使其在家門口實現脫貧。
三是通過生態保護補償增加轉移性收入。通過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天然商品林停伐補助、退耕還林補助等生態保護政策增加貧困戶財政轉移支付收入,累計發放生態保護補償資金1.39億元,帶動1.3萬戶貧困戶增收。
四是通過發展生態產業增加經營性收入。引導貧困戶大力發展核桃、花椒等產業,做大做強“1+X”產業,發展保存核桃30余萬畝、花椒11萬畝,產值達2.45億元,結合民族文化發展生態旅游、林下種養等產業,確保貧困農戶持續增收。
生態產業扶貧關鍵在人才。一方面進行專業的技術人才培養。布拖縣依托“1+X”項目,在西昌學院、涼山州農業學校定向培養30名“123”林業產業人才,并全部安排到鄉鎮充實到產業;另一方面開展林業相關人員專項培訓。在全縣不定期開展青花椒矮化密植、特色經濟林栽培管理、農民技術能手等培訓,選派種養大戶、專合社帶頭人參加省、州舉辦的花椒、核桃、林下經濟等培訓,提升基層林業人員生態扶貧能力。此外,加強“土專家、田秀才”的培育。加大對生態產業經營大戶、合作社技術帶頭人的指導培訓,培育一批像“李志武”一樣活躍在貧困戶身邊的“看得見、問得著、留得住”的鄉土專家和技術能手,留下一支帶不走的生態扶貧隊伍,助力脫貧成果鞏固。
縣林草局一方面積極向省林業和草原局、四川農業大學林學院、省草科院、州林草局等銜接需求、對接支持,這些單位也派出專家指導布拖林業產業扶貧;另一方面林草局則依據專業特長,對2016年以來省選派的22名林草幫扶隊員進行崗位調配,發揮行業系統幫扶作用。幫扶隊員深入田間地頭調研走訪,綜合謀劃生態產業,推動2098萬元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項目順利實施,指導實施核桃高接換優10000畝、花椒豐產栽培9000畝,建設現代花椒產業示范基地6000畝,輻射帶動發展花椒6萬畝,助力脫貧攻堅產業發展。
一方面因地制宜,做好生態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戰略規劃。立足山區生態扶貧為鄉村振興打下的堅實基礎,繼續加大生態產業扶持力度,在保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林還草等政策不變的基礎上,進一步依托布拖資源優勢,加強生態產業培育,開展核桃、花椒產業提質增效等;另一方面把握抓手,做好鄉村振興項目統籌。探索發展林下經濟、鄉村生態旅游等項目,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不斷增加農戶收入,確保所有貧困戶穩定脫貧,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新鄉村。

溢彩布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