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峰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醫院中醫外科 商丘476000)
痔瘡是臨床常見肛腸疾病,其中混合痔是常見類型,臨床以手術干預為主。以自動痔瘡套扎術及外痔切除術臨床應用較廣泛,有報道表明,痔瘡套扎術聯合外痔切除術應用于Ⅲ、Ⅳ度混合痔患者治療的效果優于外剝內扎術,可快速緩解臨床癥狀,且術后恢復較快[1]。但由于手術為創傷性療法,術后易出現并發癥,如何促進術后恢復是臨床研究重要方向。中醫學理論認為,混合痔術后創傷會損傷經絡,造成氣血運行不暢,若風燥濕熱侵襲不利于術后恢復。止痛如神湯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應用于混合痔患者術后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本研究選取我院行自動痔瘡套扎術及外痔切除術的混合痔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止痛如神湯加味熏洗輔助自動痔瘡套扎術及外痔切除術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3 月行自動痔瘡套扎術及外痔切除術的混合痔患者89 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45 例和對照組 44 例。對照組男 18 例,女 26 例;年齡 25~56 歲,平均(40.59±7.34)歲;病程13~37 個月,平均(24.93±5.44)個月;體質量 52~73 kg,平均(62.51±5.06)kg。試驗組男 20 例,女 25 例;年齡 24~58 歲,平均(41.02±7.55)歲;病程12~39 個月,平均(25.31±5.56)個月;體質量 51~75 kg,平均(63.02±5.15)kg。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選取標準 (1)納入標準:經內窺鏡檢查及直腸鏡檢查確診為混合痔;合并疼痛、肛門腫脹、異物感等癥狀;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直腸癌、肛裂、直腸息肉、乳頭肥大、直腸脫垂;手術、麻醉不耐受;過敏體質;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行自動痔瘡套扎術及外痔切除術,在齒線上約1.5 cm 處放置套扎器,以隆起最高處為中心,距肛緣1.5 cm 左右作梭形切口,切除多余贅皮,靜脈叢皮膚表面作放射狀切口確保引流。對照組采用高錳酸鉀(國藥準字H43020196)熏洗,0.4 g(以 2 000 ml 蒸餾水稀釋),溫度 60℃,2 次 /d。試驗組采用止痛如神湯加味熏洗,組方:檳榔5 g,防風 10 g,黃柏 10 g,桃仁 15 g,皂角刺 15 g,澤瀉 5 g,當歸5 g,蒼術10 g,大黃15 g,秦艽15 g,加水2 500 ml 浸泡30 min,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煎30 min,反復煎3 次,首次2 h,后兩次1.5 h,取汁混合后過濾,濃縮至500 ml 加入1 500 ml 蒸餾水混合,溫度60℃。熏洗方法:排空大便,先進行熏蒸,待溫度降至45℃以下后坐浴15 min,輕柔擦拭局部創面,滅菌紗去除水分,1 次/d。兩組均于治療7 d 后進行觀察。
1.4 療效評估標準 參照了《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評估治療效果。痊愈:創面愈合,臨床癥狀消失;好轉:創面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無效:治療前后改善不明顯。總有效為痊愈、好轉之和。
1.5 觀察指標 (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2)兩組創面愈合時間比較,術后第1 天接受熏洗開始計算,至臨床癥狀完全消失。(3)兩組術后不同時段疼痛程度比較,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AS)進行評估,選擇帶有0~10 刻度的標尺,以刻度0 代表無痛、刻度10 代表劇痛,以刻度值代表相應分值,分值與疼痛程度呈正比。
1.6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高于對照組的79.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創面愈合時間比較 試驗組創面愈合時間為(9.76±1.82)d,對照組為(15.45±2.13)d。試驗組創面愈合時間較對照組短(χ2=13.559,P<0.001)。
2.3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術后3 d、術后7 d 試驗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分,)

表2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分,)
組別 n 術后1 d 術后3 d 術后7 d試驗組對照組45 44 t P 4.89±1.15 5.07±1.21 0.720 0.474 3.15±0.86 4.22±0.97 5.510<0.001 0.73±0.21 1.64±0.48 11.631<0.001
自動痔瘡套扎術及外痔切除術是治療混合痔的有效術式,可有效切除病灶、緩解臨床癥狀,但由于手術存在一定創傷,患者術后易出現肛門疼痛、腫脹、便后出血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日常工作與生活[3]。為緩解混合痔術后疼痛、促進創面愈合,臨床多以坐浴熏洗進行輔助治療,其中以高錳酸鉀應用較多,原因在于高錳酸鉀殺菌效果較強,可緩解炎性滲出,預防局部感染,對促進創面愈合有積極作用[4]。同時,坐浴熏洗可直接作用于病灶,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于緩解術后疼痛,對促進創面愈合有積極作用[5]。
從中醫角度分析,混合痔術后疼痛、腫脹等并發癥是由于局部氣血阻滯所致,手術直接損傷機體脈絡,阻斷隔絕脈絡之氣致使氣血運行不暢,滯于經絡,受風燥濕熱所迫可致便后出血。《河間六書》中強調經絡皮肉受損是混合痔術后風濕邪熱發生關鍵,繼而燥熱內結、津液虛耗,治宜止血消腫、活血化瘀、舒經通絡。《醫宗金鑒》所載止痛如神湯是中醫傳統治痔良方,方中檳榔性溫、味苦辛,可下氣行水;防風性微溫、味甘辛,可勝濕止痛、祛風解表;黃柏性寒、味苦,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桃仁性平、味苦,可潤腸通便、活血祛瘀;皂角刺性溫、味辛,潰膿消腫;澤瀉性寒、味甘,可滲濕利水;當歸性溫、味甘辛,可潤腸通便、活血止痛;蒼術性溫、味苦辛,可燥濕健脾;大黃性寒、味苦,可活血化瘀、涼血解毒、清熱瀉火;秦艽性平、味苦辛,可舒經通絡、祛風濕。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利濕之效。現代藥理學證實,桃仁、當歸、大黃可降低血管通透性,調節血液循環,改善循環代謝[6~7];秦艽滅菌效果較強,可促進皮質激素分泌,提高腎上腺皮質功能,對緩解臨床癥狀有積極作用[8]。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表明混合痔患者術后采用止痛如神湯加味熏洗輔助治療,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促進創面愈合。同時止痛如神湯加味熏洗具有免疫調節、抗炎、止血、殺菌作用,對局部微循環改善效果明顯,有助于緩解術后疼痛癥狀[9]。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 d、術后7 d 試驗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止痛如神湯加味熏洗輔助自動痔瘡套扎術及外痔切除術,有助于緩解術后疼痛。綜上所述,止痛如神湯加味熏洗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效,輔助自動痔瘡套扎術及外痔切除術治療混合痔患者效果確切,可縮短創面愈合時間,緩解術后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