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沛 王江波 徐可可
(1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骨康康復科 河南鄭州450051;2 河南省中醫院大學附屬鄭州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 鄭州450003)
目前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創傷較大、并發癥多,因此多數患者選擇保守治療,如腰椎牽引、藥物鎮痛、推拿等方式[1]。常規藥物鎮痛、推拿等雖可減輕腰部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但仍有部分患者腰椎功能恢復欠佳,因此需接受其他輔助干預手段以更好地促進腰椎功能康復[2]。電腦中頻治療儀發出中頻電流刺激局部神經組織與肌肉,預防肌肉萎縮,促使機體神經系統釋放大量鎮痛物質,實現緩解疼痛,促進腰椎功能康復的目的[3]。本研究將電腦中頻治療儀聯合綜合康復訓練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旨在探討對疼痛和功能康復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6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0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 例。觀察組男28例,女12 例;年齡26~56 歲,平均年齡(42.04±4.73)歲;病程 3~17 個月,平均(8.15±2.79)個月。對照組男 27 例,女 13 例;年齡 25~57 歲,平均年齡(42.51±4.75)歲;病程 4~16 個月,平均病程(7.89±2.82)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獲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經CT、MRI 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均選擇保守治療;伴有不同程度嚴重神經功能障礙;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骨結核;合并馬尾綜合征;疼痛部位感染;風濕病、惡性腫瘤。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保守治療基礎上配合常規康復鍛煉。即直腿抬高訓練、腰背肌功能訓練、俯臥撐練習等,每項運動每日鍛煉20 min,2 次/d,運動量以鍛煉第2 天腰部不疼痛、疲勞為宜。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電腦中頻治療儀聯合綜合康復訓練。選擇電腦中頻治療儀(北京金豪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J18AI 型),酒精消毒患者腰部,將浸濕生理鹽水紗布貼至電極片,然后放于腰部,彈力帶穩妥固定。頻率4~7 Hz,電流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每次30 min,每日 2 次(早、晚),使用 8 周。綜合康復訓練如下:單橋、雙橋運動,患者仰臥,雙腿間置枕,單腿屈曲,另一側伸直,然后抬臀、伸髖,維持10 s 后換另一側。雙腿同時屈曲,抬臀、伸髖,維持10 s。平板、交叉支撐運動,患者身體伸直,前臂屈曲,腳尖著地,腹肌收縮10 s 后放松。同側膝關節、對側手肘作為支撐,然后伸出對側腳、同側手,保持跪姿,身體平衡,目視前方,堅持10 s 后換另一側。膝手平衡訓練,患者于平衡點上取跪爬姿勢,右手與對側膝關節兩點支撐,左側上下肢伸直保持平衡,堅持10 s 后換左手練習。飛燕式運動,患者仰臥,雙手放在背后,四肢和胸部離床,堅持反弓狀10 s 后放松。下蹲練習,患者站直,雙腳、肩部同寬,橡皮帶繞腳踝,雙手拉緊,然后下蹲,保持腹部緊收,堅持5 s。實心球提拉,患者站立手握實心球,然后將其平舉,腹部收緊,從中間位置向右旋轉,堅持2 s 后返回向左旋轉,交替練習。上述動作每組10 次,每日2 組,鍛煉8 周。
1.4 觀察指標 (1)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價患者腰部疼痛、下肢疼痛情況,取10 cm 標尺,讓患者標出可反映疼痛程度,0 端為無痛,10 cm 處表示劇烈疼痛,1 cm 代表 1 分。(2)腰椎功能:采用日本矯形外科學會下腰痛評分表(JOA)評價患者腰部癥狀,包括日常活動、臨床癥狀等4 個條目,共29 分,分值高,癥狀輕,提示腰椎功能佳。使用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評分(ODI)評價兩組腰椎功能障礙,包括睡眠、行走等10 個條目,總分50分,分數越低,腰椎功能障礙越輕。兩組均于干預前、干預8 周后評價。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8 周后腰部、下肢疼痛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
下肢疼痛干預前 干預8 周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腰部疼痛干預前 干預8 周40 40 t P 6.14±1.32 6.50±1.25 1.252 0.214 2.56±0.87 3.79±0.91 6.179 0.000 6.43±1.21 6.47±1.38 0.138 0.891 2.40±0.58 3.61±0.89 7.204 0.000
2.2 兩組腰椎功能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腰椎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8周后觀察組JOA 評分較對照組高、ODI 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腰椎功能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腰椎功能評分比較(分,)
ODI 評分干預前 干預8 周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JOA 評分干預前 干預8 周40 40 t P 11.09±3.44 12.16±3.84 1.313 0.193 23.45±2.22 19.56±3.47 5.972 0.000 28.19±3.62 29.86±4.97 1.718 0.090 12.51±3.87 17.92±3.73 6.366 0.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椎間盤核纖維受損或突出核髓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致,患者常伴有強烈腰部刺痛感、下肢麻木疼痛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下肢肌力減退、腰脊旁肌功能降低,影響日常工作與生活[4~5]。傳統保守治療雖能緩解患者疼痛,但病情易反復,需選擇其他安全可靠的輔助手段治療。
核心肌群包括腹肌群、下肢肌肉群、背肌群等,是保護脊椎與腰椎穩定的關鍵肌群,亦是承接上下肢體協同發力的主要樞紐[6]。綜合康復訓練在常規腰椎功能鍛煉基礎上增加以核心肌群訓練為主的運動內容,通過指導患者系統鍛煉核心肌群,能夠促進肌肉和其周邊組織血液循環,加快營養物質吸收,從而增強核心肌群力量,糾正不良姿勢,減輕腰肌勞損,鞏固人體脊椎與腰椎穩定性[7~8]。核心肌群本身具備功能鍛煉效果,其通過增強脊椎相關肌群及韌帶等穩定性以完善主動系統功能,進而提高腰椎穩定性,促進腰椎恢復正常生理曲度,調節腰椎受力平衡,提升腰椎功能,減輕腰背部、下肢疼痛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腰部、下肢ODI 評分低于對照組、JOA 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電腦中頻治療儀聯合綜合康復訓練利于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癥狀,提高腰椎功能。黃俊等[9]研究顯示,電腦中頻治療儀能夠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功能,與本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電腦中頻治療儀將調制的中頻電流作用于患者腰部時能夠發揮電刺激效應,使得機體神經系統釋放具有鎮痛作用的內啡肽,達到鎮痛效果[10]。當電流刺激作用至局部血管時,可促進毛細血管和小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淋巴回流,緩解缺血性肌肉痙攣,消除致痛物質。電腦中頻治療儀還可刺激肌肉,使其產生主動收縮,利于提升肌肉興奮性,預防肌肉萎縮,減輕疾病癥狀,改善腰椎功能。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接受電腦中頻治療儀聯合綜合康復訓練,利于減輕腰部、下肢疼痛程度,提升腰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