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磊
(河南鄭州市骨科醫院骨腫瘤骨病科 鄭州450052)
閉合性跟骨骨折為臨床常見骨折類型,占全身骨折的2%左右,可分為閉合性、開放性兩種,其中前者較為多發[1]。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可有效恢復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的骨解剖形態,但術后易出現切口皮緣壞死、切口感染等并發癥,術中采用外側“L”形切口時,切口感染發生率高達18.1%,影響患者術后康復[2]。因此,鑒別術后切口感染危險因素并采取干預措施,對于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康復十分重要。本研究選取我院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96 例,探討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干預策略。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 年5 月~2019 年9月收治的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96 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 34 例,男 62 例;年齡 18~63 歲,平均(40.25±11.02)歲;致傷原因:22 例交通事故傷,49例高處墜落傷,25 例重物壓砸傷。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X 線、CT、三維重建等檢查證實為閉合性跟骨骨折;年齡≥18 歲;均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作外側“L”形切口。(2)排除標準:行微創復位內固定術;伴有踝關節骨折、下肢血管病變;合并開放性與雙側跟骨骨折;術前接受外固定術治療。
1.3 研究方法 從病歷中提取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以下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BMI)、Sanders 分型、是否放置引流管、是否患有糖尿病、白細胞(WBC)計數、降鈣素原(PCT)計數、損傷能量等。
1.4 觀察指標 (1)統計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情況,感染即指切口裂開、皮膚壞死,或切口分泌物細菌培養呈陽性,感染又分為淺表感染、深部感染兩種類型,前者指切口皮膚、皮下組織感染,后者指深部組織感染。(2)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單因素分析。(3)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多因素分析。
1.5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 Ridit 分析,通過Logistic 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情況分析 96 例患者切口感染15 例(15.62%),其中淺表感染 11 例(11.46%)、深部感染4 例(4.17%)。
2.2 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單因素分析 經單因素分析可知,非感染患者與感染患者年齡、性別、BMI、Sanders 分型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非感染患者與感染患者是否放置引流管、是否患有糖尿病、WBC 計數、PCT 計數、損傷能量等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單因素分析(例)
2.3 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多因素分析 經Logistic 多因素分析可知,未放置引流管、患有糖尿病、WBC 計數>20×109/L、PCT 計數>0.2 ng/ml 為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 2。

表2 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多因素分析
采取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閉合性跟骨骨折中作外側“L”形切口,可為術者提供良好術野,對關節面復位十分有利,但會增加手術部位感染風險,若感染嚴重必須盡早取出內固定,導致治療失敗[3]。相關數據顯示,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淺表感染發生率為10%~27%,深部感染發生率為1.3%~2.5%,因此,需通過積極對癥治療,減少術后切口感染發生[4]。本研究經Logistic 多因素分析可知,未放置引流管、患有糖尿病、WBC 計數>20×109/L、PCT計數>0.2 ng/ml 為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分析原因主要為糖尿病主要病理學改變表現在微血管畸形,加上基膜增厚、內皮損傷,最終形成微血栓,累及皮膚與皮下組織,會影響切口愈合;跟骨血供豐富,斷面滲血較多,若未放置引流管難以將一些有害物質排出體外,堆積在體內,造成細菌滋生,易引發感染;WBC 具有抵御、殺滅外來致病菌的作用,炎癥狀態下WBC 將大量增加,而PCT 的上升與細菌感染關系密切,在全身感染下PCT 會明顯上升[5]。
為預防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可采取以下干預措施:(1)圍術期給予積極抗感染治療,根據病原菌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性高的抗菌藥物,在未獲得細菌學相關資料之前,可使用廣譜抗菌藥物,用藥過程中關注療程與劑量,防止產生耐藥性;(2)術中進行預防性穿刺引流;(3)圍術期精確管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標,給予胰島素,術前控制在<8 mmol/L,術中維持在7.8~10.0 mmol/L;(4)提高患者對切口感染的重視程度,使其認識到切口感染危害,加強自我防護,如切口勿接觸外界污染物,進行適當鍛煉、補充營養,提高自身免疫能力,醫護人員更換敷料時應遵循無菌操作原則,盡量避免實施侵襲性操作,減少感染發生[6~8]。
綜上所述,未放置引流管、患有糖尿病、WBC 計數>20×109/L、PCT 計數>0.2 ng/ml 為閉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術后應放置引流管,密切監測血糖,關注WBC、PCT 計數變化,預防切口感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