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龍輝 范少勇 雙峰 楊迪 萬得恩
(1 江西中醫藥大學2018 級研究生 南昌330004;2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醫院 南昌330008;3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八醫院 江西南昌330002)
各類創傷因素導致的皮膚軟組織缺損呈現發病率高、感染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且易轉變成慢性創面而遷延難愈,嚴重影響患者功能,現已成為骨科臨床工作的難點而備受關注。目前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主要有真空封閉引流術(VSD)、植皮、組織瓣修復等治療方法。其中VSD 負壓吸引可覆蓋創面、清除壞死組織、防治感染、改善局部微循環、刺激肉芽組織生長,為后期植皮提供條件,但不能完全消除創面[1~3]。植皮手術以創面血運豐富、肉芽組織飽滿、感染控制良好為條件,對淺表創面效果顯著,但術后色素沉著明顯,影響美觀,創面愈合后表皮耐磨性差,容易復發,并存在供皮區損害等問題[4]。組織瓣修復手術也存在難度高、損傷大、存活率低等缺點。托氏皮膚牽張閉合器(Tension Relief System, TRS)利用皮膚軟組織延展性及移動性,采用物理牽拉的方法縮小創面,療效確切,操作簡便[5]。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為創面提供各類生長因子促進創面愈合,是目前皮膚及軟組織缺損治療中最被關注的熱點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采用TRS 聯合PRP 治療18 例創傷后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就診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八醫院骨科的18 例創傷導致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 12 例,女 6 例;平均年齡(44.0±9.5)歲;缺損部位:上肢5 例,下肢14 例,肩部1 例;平均缺損面積為(126.5±166.28)cm2;合并傷:未合并9例,骨折7 例,截肢1 例,顱腦損傷1 例;細菌培養陽性14 例,細菌培養陰性4 例;給予抗生素治療14例;行VSD 術9 例。納入標準:(1)創傷導致四肢或軀干皮膚軟組織缺損者;(2)皮膚軟組織缺損面積較大,不能直接縫合,且創面周圍皮膚結構完整者;(3)皮膚軟組織缺損伴有四肢閉合骨折,骨折已行保守或手術復位固定良好者,或伴開放性骨折已行手術,內、外固定良好者;(4)創面及全身感染得到控制者;(5)愿意接受TRS 手術及PRP 治療者。排除標準:(1)創面或全身感染控制不良者;(2)創面張力較小,可直接縫合者;(3)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4)存在嚴重營養不良者;(5)存在慢性貧血或本次創傷導致急性大出血者;(6)存在其他血液系統、免疫系統疾病者;(7)非創傷因素導致的皮膚和軟組織缺損者,如壓瘡、糖尿病足等;(8)皮膚脆弱,不耐牽拉,過敏性皮膚者。本組18 例患者中,單純軟組織傷9 例,合并骨折復位固定后7 例,創傷后截肢1 例,多發傷1 例,皮膚及軟組織缺損面積3 cm×5 cm~23 cm×24 cm。
1.2 治療方法
1.2.1 材料 (1)TRS,為聚丙烯材料制成,每組TRS 由2 塊粘貼板和1 張牽張條組成。粘貼板上帶有膠水,可直接粘貼在皮膚上。粘貼板的兩側及尾部均帶有圓形小孔,可使用縫線或皮釘將皮膚與粘貼板固定牢靠。粘貼板的頭端有一鎖定卡扣,用于鎖定牽張條。牽張條頭端帶有一阻擋扣,體部帶齒,尾端稍窄,利于安裝與牽拉。(2)PRP,使用云南步帆公司PRP 制備離心機(型號:TD5A)及PRP 采血管,采用一次離心法制備。采血管有8 ml、16 ml、20 ml 等規格,可依據創面大小進行容量選擇。采血管底部裝有抗凝劑及血清分離膠,一次離心后可使紅細胞位于分離膠下,分離膠上淡黃色液體依次為PRP 及上清液。制備步驟:依據創面大小確定采血量,利用采血管及采血針經患者肱靜脈處抽取靜脈血;把采血管置于離心機內靜置10 min,并對稱放入裝有相等重量生理鹽水的平衡管保持平衡;設定離心機2 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完畢后取出采血管,保持采血管帽端向上,拔除采血管蓋帽,消毒離心管口膠塞,插入5 ml 注射器針頭,針頭應高于上清液面,做排氣用;用注射器加長針頭由上至下緩慢抽取上清液棄之,保留1~2 ml 分離膠上部淡黃色液體;搖勻剩余液體,用注射器抽取,為PRP。
1.2.2 術前處理 術前行創面分泌物細菌培養加藥敏實驗,依據經驗及培養結果選擇抗生素治療。依據創面污染情況可行負壓吸引術治療。存在簡單骨折患者行內外固定術治療,存在嚴重開放性骨折患者行外固定術治療,使骨折復位固定妥當。創面分泌物細菌培養陰性后可準備行皮膚牽張手術。
1.2.3 術中處理 患者均在手術室行皮膚牽張閉合手術,常規麻醉后,對創面進行徹底清創。用酒精擦拭創緣正常皮膚待其自然干燥后可放置TRS。依據創面缺損面積及創緣皮膚張力設計TRS 放置位置及數量,一般間隔3~5 cm 放置一組牽張器。在距離創緣2~3 cm 兩側皮膚處做標記,盡量垂直創緣放置TRS 粘貼板,使粘貼板與創緣正常皮膚貼合,并用角針絲線或訂皮機通過粘貼板上的小孔固定粘貼板于皮膚上。安裝好粘貼板后可對兩側創緣適當進行弛張牽拉,一般為20 下。穿過粘貼板頭端鎖扣安置牽張條,依據創緣張力大小適當收緊牽張條,使創面縮小或閉合。觀察創緣皮膚血運及顏色正常后無菌敷料覆蓋包扎創面。
1.2.4 術后牽張處理 術后每天收緊牽張條2~3齒(1~3 mm),使創緣緩慢對合。過程中注意皮膚顏色、血運、溫度及患者疼痛情況,如出現過度牽拉或牽張條滑脫可適當放松牽張條,以防造成皮膚撕裂甚至壞死。
1.2.5 術后PRP 注射 患者術后第1 天開始行PRP 創面及創緣注射,1 次/ 周。PRP 采取現場采血、現場制備、現場注射的方法,從采血到注射時間控制在40 min 以內。注射采用0.25 mm 直徑針頭,創緣注射深度在真皮層,創面注射深度2~5 mm,注射均勻。
1.2.6 術后一般處理 術后常規消毒換藥,凡士林紗布濕敷創面,無菌紗布包扎處理。見創緣對合良好后,在低張力情況下縫合創面或待其自行愈合。創面合攏3 周后可視創面愈合情況間斷拆除TRS。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治療效果、治療一般情況、瘢痕修復情況。依據《外科疾病診斷與治療判斷標準》制定療效評價標準。痊愈:創面完全愈合,無假性愈合;顯效:創面愈合指數≥75%,無膿性分泌物,肉芽組織鮮活;有效:創面愈合指數<75%但≥30%,無膿性分泌物或顯著減少,肉芽組織鮮活;無效:創面愈合指數<30%,膿性分泌物無減少,肉芽組織色白或暗淡。創面愈合指數=(治療前創面面積-治療后創面面積)/治療前創面面積×100%。治療一般情況包括牽拉時間、PRP 使用次數,完全愈合時間,術后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瘢痕修復情況采用溫哥華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從瘢痕的色澤、血管分布、厚度及柔軟度4 方面定量評估,總分15 分,分數越大,瘢痕情況越差。
2.1 療效及治療一般情況 本研究患者治療后痊愈率達94.4%,顯效率達100.0%,均未出現感染或皮膚因牽拉壞死等情況。牽拉時間10~35 d,平均(18.6±5.8)d;PRP 使用次數 1~11 次,平均(5±2.4)次;完全愈合時間 14~90 d,平均(44±20)d;術后 VAS 評分 3~7 分,平均(4.1±1.2)分;Ⅰ期閉合 3例,術后牽拉加PRP 14 例,術后植皮1 例。3 例患者術中經過牽拉,創面一期合攏,術后經1 次PRP 創緣注射,創面愈合;10 例患者創面經后期牽拉及PRP 治療(≥2 次),創面合攏愈合;4 例患者創面經后期牽拉創面縮小但創緣未能合攏,拆除TSR,創面繼續PRP 治療后痊愈。典型病例見圖1。其中1例患者創面經牽拉后因鎖扣松動,牽張條滑脫,部分創面未能合攏,拆除皮膚牽張帶后遺留一3 cm×5 cm 的創面,經PRP 注射治療達植皮標準后,行皮片移植愈合。見圖2。

圖1 車禍致雙下肢損毀,截肢后遺留巨大創面,行皮膚牽張術聯合PRP 治療愈合

圖2 車禍致右肩部軟組織缺損,行皮膚牽張術聯合PRP治療后小面積植皮愈合
2.2 瘢痕修復情況 18 例患者均獲得4~10 個月隨訪,平均6 個月,未見復發。瘢痕色澤評分為(1.3±0.3)分,血管分布評分為(0.9±0.7)分,瘢痕厚度評分為(1.1±0.9)分,瘢痕柔軟度評分為(0.9±0.5)分,VSS 總評分為(4.1±1.7)分。
著名的Ilizarov 張力-應力法則已為我們所熟知,皮膚、骨骼、肌肉、筋膜、血管、神經等活體生物組織被緩慢適度牽拉,產生的適當張力可刺激組織活躍生長。正常狀態下皮膚中膠原纖維呈卷曲狀態,無序排列,持續牽拉作用下,膠原纖維會變直,相互平行,定向排列。隨著定向排列的膠原纖維越來越多,皮膚也逐漸延長。皮膚軟組織在固定張力作用下,在一定范圍內逐漸延長而不回縮至原位,稱之為機械性蠕變;皮膚軟組織被拉力拉長至一定長度,維持皮膚長度的拉力會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下降,稱之為應力性松弛。機械性蠕變和應力性松弛也被稱之為皮膚的黏彈性[6]。TRS 正是利用Ilizarov 的張力-應力法則以及皮膚的黏彈性,通過牽拉創口兩側正常皮膚,使創緣逐漸縮小或合攏,最終在低張力下關閉創面[7]。TRS 優點較多:(1)與傳統拉桿式皮膚牽張閉合器相比,TRS 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利用粘貼板上的膠水或絲線皮釘即可完成安裝,更為便利,皮膚損害更小[8]。(2)與植皮相比,TRS 可避免植皮帶來的供皮區損害,常不遺留大面積的色素沉著,愈合后的創面皮膚結構較完整,比皮片移植后的皮膚更有延展性及耐磨性,這也更利于近關節區創面修復后關節功能的恢復。本研究中1 例患者(圖2)大部分創面經TRS 與PRP 治療愈合,遺留皮膚缺損經植皮處理,遺留明顯色素沉著,植皮區皮膚厚度、血運、耐磨度均較周圍皮膚差。(3)TRS 具有牽拉保護功能,當牽拉力度過大,超過皮膚耐受力,牽張條會從粘貼板上的卡扣中滑脫以保護皮膚受過度牽拉而損傷[9]。本研究患者均未出現皮膚因牽拉損傷的情況。但皮膚牽張也有其缺點,術后少部分患者因組織牽拉疼痛不適,本研究患者術后VAS 評分(4.1±1.2)分,部分患者需口服止痛藥處理。
PRP 是自體血經過梯度離心、分離得到的血小板濃縮物,一般認為PRP 血小板含量是全血血小板含量的 4~8 倍[10~11]。PRP 主要由血小板、白細胞、纖維蛋白三種血液成分構成,從多方面作用于創面[12~13]。(1)血小板激活后通過脫顆粒作用可釋放各類生長因子,大量生長因子可促使各類組織細胞增殖分化,促進微血管再生,這也是創面軟組織修復的干細胞來源[14];(2)白細胞可清除創面壞死組織、防治感染,對于創傷導致的高感染率和高感染風險的創面,白細胞的作用尤為重要[15];(3)纖維蛋白是良好的生物支架,可以覆蓋、收縮創面,有利于創面周圍修復細胞向創面中心遷移[16]。PRP 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各類創面的修復治療[17~19]。PRP 的制備方法較多,依據離心的次數可分為一次離心法,二次離心法和三次離心法[20]。各類方法制備出的PRP 均具有較好臨床作用,目前并無最優制備方法[21]。本研究患者采用一次離心法,制備流程簡便,時間短,費用低,取得了較好效果。PRP 治療創面主要采用PRP 凝膠外敷與PRP注射兩種方式,均能取得較好效果[22]。本研究患者采用PRP 注射的方式,使PRP 直接注射入創緣皮膚及創面表層,方便快捷,利用機體自然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持續緩慢釋放生長因子,以達到持久的創面修復效果。
TRS 聯合PRP 治療創傷后皮膚軟組織缺損具有較好的互補性。(1)TRS 對于較小創面可術中一期閉合者,術后給予PRP 創緣或閉合傷口內注射,可促進創面愈合,并有減輕瘢痕增生的可能[23]。本研究患者術后 VSS 評分(4.1±1.7)分,且圖 2 患者通過TRS 聯合PRP 治療遺留的瘢痕明顯較植皮治療遺留的瘢痕 VSS 評分小(分別為 4 分和 11 分)。(2)TRS 對于較大創面,需要術后牽拉緩慢閉合者,創面外露感染風險較大,PRP 的使用或可更好的預防創面感染[24]。本研究患者術后均未出現感染情況。(3)TRS 對于特大創面,術后長時間牽拉仍未閉合者,拆除TRS 后,可單獨采用PRP 治療使創面愈合。本研究4 例患者經牽拉未能完全閉合,拆除TRS 后經PRP 單獨注射治療痊愈。(4)TRS 牽拉后仍遺留較大創面,有植皮要求的患者,拆除TRS,經PRP 治療可快速達到植皮標準。
綜上所述,TRS 治療可短時間內縮小創面,PRP治療可為后期創面愈合提供修復條件,兩者聯合運用治療創傷后皮膚軟組織缺損創面,銜接妥當,臨床可行性強,具有理論和現實依據,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但本研究納入病例較少,病例中創面面積偏差大,往后需加大標本量做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