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俊紅
(河南省淇縣人民醫院醫學藥劑科 淇縣456750)
作為一種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骨質疏松癥好發于老年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衰老而導致骨量開始減少,骨組織微結構被破壞,骨骼中礦物質逐漸減少,致骨骼脆性增加、骨強度降低,容易發生骨折[1]。當前,臨床針對骨質疏松癥治療主要采取的有效措施為增加患者骨量,盡最大可能緩解骨痛癥狀,避免骨折的發生。本研究對我院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骨化三醇聯合阿倫磷酸鈉治療,旨在為臨床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最佳方案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8例。對照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54~68歲,平均年齡(62.5±2.4)歲。研究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52~70歲,平均年齡(62.7±2.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診斷標準;治療依從性較好;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近3個月口服過影響骨代謝藥物者;存在精神障礙、無法進行正常溝通者;治療依從性較差,并且不能定期隨訪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合并嚴重傳染疾病與消化道疾病者;合并多發性骨髓瘤與骨腫瘤者;由于其他疾病長時間臥床者。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在空腹狀態行肝腎功能檢查、血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對照組給予鈣爾奇碳酸鈣D3片(國藥準字H10950029)600 mg口服,2次/d;骨化三醇膠丸(國藥準字J20150011)0.25μg口服,1次/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阿侖膦酸鈉片(國藥準字J20130085)10 mg口服,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半年。
1.3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2)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堿性磷酸酶(AKP)、血鈣、血磷。(3)治療前后不同部位骨密度(BDM)水平。BDM采用雙能X線吸收法檢測。(4)不良反應(惡心嘔吐、發熱)發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治療后,患者骨痛癥狀全部消失;顯效:治療后,患者骨痛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對其正常生活與睡眠無不利影響;有效:治療后,患者骨痛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對其正常生活與睡眠仍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無效:治療后,患者骨痛癥狀未得到改善,甚至進一步加重[2]。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骨代謝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TRAP-5b、AKP、血鈣、血磷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TRAP-5b、AKP水平低于對照組,血鈣、血磷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骨代謝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骨代謝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血磷(mmol/L)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TRAP-5b(U/L)治療前 治療后AKP(U/L)治療前 治療后血鈣(mmol/L)治療前 治療后48 48 tP 16.05±0.69 16.19±0.71-0.406 0.694 5.85±1.15*8.34±0.86 5.334 0.000 162.6±4.84 164.6±3.24-1.057 0.318 70.7±8.23*82.5±8.78-3.479 0.007 2.08±0.37 2.06±0.39 0.118 0.909 2.82±0.10*2.28±0.12 7.727 0.000 1.49±0.21 1.54±0.14-0.643 0.537 2.30±0.88*1.84±0.92 7.951 0.000
2.3 兩組BDM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腰椎、股骨粗隆和股骨頸BDM水平比較(P>0.05);治療后,研究組腰椎、股骨粗隆和股骨頸BDM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BDM水平比較(g/cm3,±s)

表3 兩組BDM水平比較(g/cm3,±s)
股骨頸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腰椎治療前 治療后股骨粗隆治療前 治療后48 48 tP 0.62±0.04 0.64±0.06 0.870 0.407 0.81±0.07 0.71±0.08 3.303 0.009 0.72±0.13 0.71±0.06 0.206 0.841 0.87±0.04 0.79±0.07 2.938 0.017 0.68±0.04 0.67±0.03 1.146 0.281 0.84±0.05 0.78±0.04 3.664 0.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對照組出現惡心嘔吐1例、發熱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17%;研究組出現發熱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8%。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采用相應的干預措施后,不良反應均消失,并未中斷藥物治療。
近年來,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骨質疏松癥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多。骨質疏松癥輕者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感覺到乏力、腰背酸痛,甚至出現全身骨痛,跌倒時更易發生骨折,不僅對患者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也會使患者的心理承受巨大壓力與痛苦[3]。所以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為骨質疏松癥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治療,以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減少其身心痛苦。阿侖磷酸鈉對骨質疏松癥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在口服且被人體吸收以后,可抑制甲羥戊酸的細胞代謝,抑制膽固醇與類戊二烯酯質的形成,抑制破骨細胞的骨吸收作用[4]。骨化三醇同樣對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其能夠有效地增強患者的腸道能力,進而更好地吸收鈣與磷,且可以和甲狀旁腺發生協同作用,使沒有成熟的破骨細胞發育成熟,幫助人體更好地吸收骨質[5]。不僅如此,骨化三醇還能夠對成骨細胞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使骨質更快、更好地進行新陳代謝,幫助BDM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骨痛癥狀。以上兩種藥物聯合治療骨質疏松癥,能夠更有效地提升患者的骨密度[6]。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TRAP-5b、AKP水平低于對照組,血鈣、血磷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骨化三醇與阿侖膦酸鈉片可以將鈣與磷等微量元素輸送至血液中,使得患者血磷與血鈣濃度大幅度提升,與林奇生等[7]的研究一致。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骨化三醇與阿侖膦酸鈉片的聯合應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骨痛等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治療后,研究組腰椎、股骨粗隆和股骨頸BDM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骨化三醇與阿侖膦酸鈉片聯合應用可以改善患者的骨密度,與黃燦河[8]的研究結果一致。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藥物的使用安全可靠。綜上所述,對骨質疏松癥患者應用阿侖膦酸鈉與骨化三醇聯合治療,可增加患者骨密度,改善骨痛癥狀,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