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第二十三中學
羽毛球運動與網球運動類似,都是屬于隔網對抗性比賽項目,在運動過程中要求運動員擁有變向快、移動快、反應快和不定向性的能力。為達到這種能力,必須要有良好的體能、爆發力和速度,對身體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因此,運動員的體能也可以理解成“為適應比賽節奏和比賽過程所必須擁有的身體綜合運動能力體現”。狹義上的體能是指運動員身體形態和機能;廣義可以理解為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前者是針對普通人為完成一般運動而擁有的基本身體素質;專項體能則是針對專業運動員或訓練人員為完成專項技戰機體必須擁有的身體素質。而對于羽毛球運動來說,一般的體能不適應高強度的比賽節奏,必須要通過專業訓練進行專項體能提升,以適應該項運動的發展和需求。傳統的訓練方法在當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已經稍顯落后,尤其是在不良訓練過程中還容易導致傷病情況。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創新和改良體能訓練方法,同時注重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的提升。對此,本文就羽毛球訓練中體能訓練對策進行了探析,在符合體能訓練原則下創新羽毛球運動體能訓練方法,有效提升訓練者體能,繼而適應羽毛球訓練的需求。
在運動行業當中,普通存在著體能訓練與技能訓練兩種體系,羽毛球運動項目也不例外。而就如上述引言所說的那樣,羽毛球運動項目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對運動員的身體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羽毛球比賽也可以說是一種身體“綜合能量”的比拼。而傳統訓練體系中常會出現“體能與技能”主次問題的討論,繼而凸顯出了“儲備與節省”的主次問題。然而,無論是“輕體能重技能”還是“重體能輕技能”都只是單方面的體系結構,無法形成系統的訓練理念,因而無法認識到兩者統一性的重要性。
雖然我國的羽毛球專項運動在世界上排名比較靠前,也出現了一大批優秀運動員作為代表。然而,目前還有一些理論性研究并沒有形成統一性的概念或體系,導致其中一些問題無法得到解決,例如一般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的關系問題、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訓練方向對羽毛球運動體能提升的重要性、體能與技能的關聯性研究和運動負荷、訓練負荷對競技狀態的影響等。
許多體育研究者或運動訓練專家認為,隨著現代競技體育運動越來越具有專項化的特點,一些高水平的運動員或在校體育生通常會忽略一般體能訓練,而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在專項化的體能訓練上。例如有的訓練課上就摒棄了傳統的長跑內容,而采用四角跑動訓練;還有一些教練認為練羽毛球的大學生在技能訓練當中同時也進行了體能訓練,因而不再進行更加針對性和科學性的體能訓練;而有些教練則認為只要抓好了一般體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可通過比賽獲取相關技巧。這些都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形成完善的、科學的和全方位的訓練體系。
針對我國高校羽毛球體育生、我國羽毛球老師隊伍中還存在兩種不夠統一的想法。第一種想法表示,隨著現代羽毛球運動的專業化發展,大學生的技能差異越來越小,因而可以在日常訓練中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體能提升上,將羽毛球比賽看作是體能的競賽;而另一種想法則是羽毛球運動具有多變性、技巧性特點,在訓練過程中要加強技戰能力的提升。存在這種想法的人認為羽毛球運動比賽的就是技術,體能對于比賽結果影響不大。再加上現在高校的孩子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因而非常贊同第二種想法,對于體能訓練有種排斥心理,從而影響了其羽毛球綜合水平的提升。
任何運動項目都需要運動員具有很好的耐力和韌性,這種耐力和韌性不僅體現在精神和意志力上,更是對身體的終極考驗。羽毛球運動是作為一種高爆發力、機動性和多變性的項目,對于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打過羽毛球人都會知道,運動過程中要求運動員節奏快、步伐移動迅速,而且想要取得勝利,首先需要以進攻為主,防守為輔,因此需要長時間保持快速運動,而相持拍較少,要求其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做出反應和判斷,并通過身體完成扣殺、吊球以及快速移動等動作。這些動作要求身體在短時間內提供高能量,這種能量就來自磷酸原系統,而在相持拍時身體所需要能量來自糖酵解系統,通過無氧代謝為主在長時間內進行能量輸出,且容易產生導致疲勞的乳酸物質,這就對運動員機體耐受乳酸能力提出了挑戰。
綜合來講,以上兩種供能方式對于能量的輸出都要以強大的體能為基礎,如果一個運動員沒有足夠強大的體能,即使他擁有著高超的技戰術,也無法在比賽全程中保持高效、穩定的發揮,最終也不一定能取得理想成績,所以體能訓練可為羽毛球訓練打下優良基礎。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一切成功的索引和切入點,雖然很多人在接觸羽毛球一段時間后,對羽毛球技術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便會感到枯燥無味,這主要是因為缺少興趣和堅持的意愿。因此,一些體能訓練方法和內容可激發運動員或愛好者對羽毛球的興趣,從中感受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深入了解羽毛球運動的魅力,同時在訓練過程中還能培養其意志力和堅韌的品質。
運動員取得理想成績首要一點是要具備良好的競技能力,而這種競技能力要以良好的體能為依附。羽毛球比賽中決定勝負的首要因素便是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同時也要注意的是,要執行一些高強度的技戰術必須要有強大的體能儲備以應付較大的身體負荷,如果一個運動員體能素質較差,即便他擁有很好的技術也容易產生“極點”,進而影響比賽。
羽毛球運動對于身體綜合素質要求挺高,這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不但要求運動員具有足夠強大的力量、速度和忍耐力,還要有頑強的戰斗意識。因此該運動要求身體素質全部參與其中,而機體適應程度越高衰退時間越慢,運動員的職業壽命越長。
在羽毛球比賽中如果想要發揮正常水平,就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全面的技戰術和優異的體能,才能取得最終的理想成績。因此,在日常訓練中制定體能訓練計劃時,一定要達到比賽的標準和強度。這就要求教練員針對運動員的個人情況,結合比賽時間、比賽規則和比賽強度制定實現體能訓練與比賽步調一致。
體能訓練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尤其是羽毛球日常體能訓練過程中,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適應規律安排不同負荷量的運動量,以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訓練完畢后要采取專業調理方式消除疲勞。進而促進運動員的訓練質量,防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適和身體損傷。
每個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和體質都不一樣,因此不可采取統一的訓練標準,要根據每個人對訓練的適應能力和規律,賦予不同強度的身體負荷,充分考慮到個體之間的差異,以避免訓練中因運動損傷影響其在比賽中的發揮。
另外,根據不同訓練科目和訓練內容特點,制定不同的體能訓練計劃,還要考慮到競技安排的周期性特點,通過由慢到快、由弱到強的訓練頻率和強度實行有針對性的進行體能訓練,逐步增加運動節奏和負荷量。
體能訓練中的力量訓練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力量訓練又可分為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軀干力量訓練。對于上肢力量訓練,通常可通過舉重的方式進行增強,期間一定要注意所舉目標的質量和舉重速度,防止肌肉拉傷。例如在進行啞鈴訓練時,如圖1所示,可采用以下動作:擴胸練習、胸前推舉動作和頭上推舉動作,以增加上肢力量,以提升羽毛球運動中的連續多拍和扣殺的能力。
圖1 啞鈴訓練訓練上肢力量
羽毛球運動中同樣對下肢力量有很高的要求,在進行訓練時可縱跳摸高、蛙跳動作和跳繩和杠鈴訓練下肢肌肉的爆發力與絕對力量,如圖2所示。具體動作包括:半蹲起跳、深蹲、弓箭步走等。
圖2 杠鈴訓練下肢肌肉力量
為適應羽毛球比賽中的反應速度,要對運動員的快速運動能力和速度進行訓練。其中,速度又分為身體反應和移動等。對于反應速度的訓練方法可采用以下方式:① 從令起跑法。即當運動員聽到槍聲或口令時,要從任意位置開始沖刺;② 短道速跑法。即讓運動員在一條較短的跑道中鍛煉沖刺速度,要求逐步加速,直至達到最快,練習其對運動節奏的掌控能力。動作速度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訓練:① 多球練習。在隊友幫助下完成多球封網、撲球和多球雙打練習;② 跳繩訓練法。即通過快速跳繩鍛煉動作速度和身體協調性;③ 擊墻壁球練習。位移速度可采用橫向移動跑、底線折返跑和繞圈跑等方法。
羽毛球的比賽過程是相當持久的,這對于運動員的耐力是個極大的挑戰。因此,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耐力素質訓練:基本長跑增加體能、短跑和沖刺訓練法、對揮拍和接球的動作進行反復練習等,以適應高強度、長時間的比賽過程。
羽毛球運動的多變性和高機動性對運動員身體靈敏度要求極高,運動員需要在比賽過程中觀察周圍環境進行球體的落位判斷,從而做出迅速、準確的身體反應,使身體保證在一個協調的節奏中完成攻防。而對于靈敏度的訓練方法具體可包括:① 拋接羽毛球練習。即先把球上拋,馬上做出下蹲動作使得雙手觸地,然后立刻起身接球;② 多球練習時可以采用高遠球與網前小球結合的方式訓練身體靈敏度。
高強度的羽毛球比賽除了對運動員有體能和耐力的要求外,身體的柔韌性同樣對于完成各種動作至關重要。例如過程中要用到身體的臂、腳、膝、腰、肩和腕等關節部位,而對柔韌素質的訓練方法可包括慢跑法、靜立擴胸法和壓腿繞肩法等,通過活動身體的各個關節和韌性部位進行拉伸,在比賽前進行有效熱身,以降低身體損傷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