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寬 鄭紫娟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藥劑科,江西南昌 330006
支氣管哮喘屬于呼吸系統常見疾病,多因氣道過敏源、感染對機體的刺激,形成支氣管氣道狹窄的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1]。患者發病后,多表現為胸悶、氣急、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在清晨和夜間會呈加重趨勢[2]。目前,臨床范圍內對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期的治療多采用藥物控制病情,但西藥治療存在易復發、不良反應較多等問題,因此,采用中醫治療支氣管哮喘,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話題[3]。本研究擬觀察定喘湯對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期的療效。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期患者12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60例。對照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20~61歲,平均(35.8±11.2)歲;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19~63歲,平均(36.1±10.8)歲。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均符合臨床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期診斷標準[4];②無精神障礙,可遵醫囑治療;③治療前未服用其他中藥制劑進行治療;④年齡18~70歲。排除標準:①患有原發肺部疾病;②妊娠、哺乳期婦女;③正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物治療者;④伴有肝、腎等器質性病變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研究的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茶堿緩釋片(內蒙古佳合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160601;規格:0.1 g/片)0.2 g,口服,2次/d;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英國Glaxo Wellcome UK Limited,注冊證號:H20090242,50 μg/(500 μg·泡)],2次/d,早晚各1次,持續28 d,吸入后需立即規范漱口。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定喘湯治療。定喘湯組方:沙參20 g,麥冬20 g,杜仲15 g,山萸肉15 g,黃芪20 g,白術10 g,陳皮10 g,法半夏10 g,麻黃10 g,杏仁10 g,桃仁10 g,紅花10 g,甘草10 g。1日1 劑,用水500 mL 煎至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持續28 d。
比較兩組的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肺功能。①治療效果: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關于支氣管哮喘的中醫證候療效評判標準,將治療效果劃分為3個等級:證候積分療效率≥80%,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為顯效;證候積分療效率50%~<80%,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均明顯改善為有效;證候積分療效率<50%,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改善,或有加重趨勢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不良反應包括心悸、頭痛、聲嘶口干、皮疹等不良反應的情況。③肺功能:檢測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情況,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氣流量(PEF)。
采用SSP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n(%)]
治療前兩組FVC、FEV1、PEF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VC、FEV1、PEF 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FVC、FEV1、PEF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的比較(±s)
組別 FVC(L) FEV1(L) PEF(%)對照組(n=60)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觀察組(n=60)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2.98±0.59 3.03±0.57 9.581 0.045 1.53±0.53 1.51±0.54 9.485 0.042 4.10±1.47 5.27±1.23 9.159 0.039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3.11±0.51 3.67±0.68 10.254 0.001 4.258 0.066 5.587 0.000 1.50±0.53 2.59±0.69 9.968 0.001 5.947 0.052 5.194 0.000 4.06±1.29 6.49±1.64 11.024 0.001 5.841 0.602 3.319 0.001
支氣管哮喘的形成與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及細胞組分參與具有相關性,在多種細胞作用下,患者機體內形成以氣道慢性炎癥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因該病與氣道高反應性聯系密切,患者通常會出現可逆性呼氣氣流受限的情況,在臨床范圍主要以慢性持續期發作為特征,因炎癥引起的喘息、胸悶、咳嗽等癥狀,在夜間和清晨會呈加劇趨勢。由于該病的治療時間較長,易反復發作,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大多需要承受來自生理和心理的雙方面痛苦,且對家庭造成的經濟負擔較重[6]。目前,現代醫學主要以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等西藥作為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主要方式,如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通過將糖皮質激素和支氣管擴張劑同時作用于機體,達到改善臨床癥狀,恢復肺功能的目的[7]。但是長時間使用,會增加患者的耐藥性,影響后期治療效果,因此,臨床研究提出,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以治療支氣管哮喘[8]。
中醫認為,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期多是因肺氣虧虛導致[9],患者肺、脾、腎三臟功能不足,使水濕內聚成痰飲,在遇外邪引動后發作,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搏結,最終滯塞于呼吸道,隨后出現咳喘痰鳴;嚴重者不能平臥,胸悶,咳痰等癥明顯,并具有新病多實、久病多虛,發時邪實、平時正虛的特點,肺宣降功能下降,自然會導致宣發失常,衛外不固。在此理論上,支氣管哮喘具有季節性發作特點,且伴有發汗、怕風、哮喘、鼻塞、流涕等臨床癥狀。本研究中,將沙參、麥冬、杜仲、山萸肉等配比而成的定喘湯應用于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期患者治療中,效用較為突出。其中,沙參為桔梗科,歸肺、胃經,中醫領域多將其用于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等癥,其具有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的獨特功效;麥冬則屬百合科,《本草分經》[10]中稱麥冬“潤肺清心、瀉熱生津、化痰止嘔、治嗽行水”,其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較為突出,二者共用,可起到養陰補腎的作用,而藥方中的黃芪、白術具有益氣健脾;杜仲、山萸肉可補腎助納氣,對患者機體內的肺、脾、腎補益效果較好。在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期患者癥狀表現中,主要以“喘咳”為主,定喘湯藥方中的麻黃、杏仁可宣肺、止咳、平喘,加以陳皮、法半夏理氣化痰,應用效果較好。唐容川在《血證論》[11]中記載,“內有瘀血,氣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因此藥方中以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現代藥理學研究則指出[12]:沙參可調節免疫平衡,并提高淋巴細胞轉換率,且祛痰、抗真菌作用明顯;麥冬中含有的甾體皂苷、生物堿、谷甾醇、氨基酸等藥理成分,可發揮抗疲勞、清除自由基、提高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在鎮靜、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紅花可減少機體內的微血管滲漏,減輕血管中的炎癥反應與支氣管哮喘發作程度,縮短支氣管哮喘持續時間;黃芪可提高機體的抗氧化作用,并調節免疫力;麻黃內的麻黃堿可減輕支氣管平滑肌的痙攣情況,且效果持久;甘草可發揮抗炎、抗過敏作用,有效減輕患者氣道炎癥,降低其氣道反應性。
本研究結果提示,加用定喘湯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侯新[13]的研究結果相同,在他的研究中,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的FVC、FEV1、PEF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孫洪進[14]的研究結果相同;本研究中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李海剛[15]的研究結果相同;以上說明定喘湯的效用發揮較為明顯,且具有安全性。
綜上所述,將定喘湯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期患者,可通過獨特的藥理作用,與西藥相得益彰,提高患者的治療效率,并促進其FVC、FEV1、PEF 等肺功能的恢復,且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未出現心悸、皮疹現象,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證明定喘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若患者情況允許,可優先考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