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狀態變化事件表征的時空性研究

2021-01-29 01:21:19倪濤
山東外語教學 2021年4期

倪濤

(安徽藝術學院 人文學院, 安徽 合肥 230601;河南大學 外語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1)

1.0 引言

根據句法和語義的類同性,Talmy(2000)在運動事件的基礎上構建了宏事件,從而將五個概念領域納入了統一的“事件圖式”(event schema)。這雖凸顯了各類事件的共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下屬事件的個性。正因為如此,國內外宏事件研究的第一個“系統性誤區”就是“相關研究高度集中在運動事件”(李福印,2013:29)。由此,國內學者開始轉向狀態變化的事件研究①。其中,賈紅霞、李福印(2015)對“狀態變化”和“實現”進行了概念界定;杜靜、李福印(2015,2016)等集中考察了狀態變化的詞匯化模式;楊玲(2015)、任龍波等(2015)和鐘書能、黃瑞芳(2016)分別討論了狀態變化與漢語的領主屬賓句、動結式和動補結構;杜軍(2016)和杜靜等(2018)則重點分析了狀態變化的相關認知機制。與此同時,國外涉及“狀態變化”的討論主要集中于相關表達形式及其事件結構研究,如Fillmore(1970)、McKoon & MacFarland(2000)、Rappaport & Levin(2001)和Goldberg & Jackendoff(2004)等。由此可見,國內外關于狀態變化的討論大都是參照Talmy(2000)的綜述性,驗證性或延伸性研究。此后,雖也有一些成果致力于宏事件的理論或實證研究,如吳建偉(2009)、Croft et al.(2010)、劉春梅、尚新(2012)、周長銀、周統權(2016)、Li(2018,2019)和李福印(2020)等,但Talmy(2000)基于空間位移所類推的核心圖式和形義特性是否適于狀態變化,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判定的語言結構類型是否合理等問題,上述研究均未涉及。也就是說,受運動事件研究的慣性影響,先前研究并未進一步發掘狀態變化的概念特質。

由此,本文以英漢兩種語言為例,立足于狀態變化②的表征路徑,通過定量和定性分析,重在發掘“空間”和“時間”在此類事件中的具體體現和隱喻聯系,以期進一步明確其與運動事件的形義異同,為其深入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0 語料說明

本文考察了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的“漢英雙語語料庫”和廈門大學的“二語星空英漢雙語平行語料庫”。為了盡可能達到Talmy(2000:27)提出的“口語化”“頻率高”和“普遍性”的語料要求,本文優先選取了口語語境中的用例并竭力排除了修辭和翻譯等因素的影響。最終,本文共獲得5720例語料。其中,英語狀態變化事件2317例,英語其他用例543例,漢語狀態變化事件2860例。下文不特別注明選自語料庫的例句。

3.0 位移性:狀態變化的空間性表征

作為下屬事件,狀態變化和空間運動具有概念共性。從根本上看,這種共性集中體現為“位移性”。根據Talmy(2000:229),運動事件的概念核心是“路徑”(path),因為空間位移是運動事件的存在前提。同樣,狀態變化也具有位移性。但所不同的是,這種位移主要是指“性狀的抽象位移”。根據語料分析,其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3.1 顯性編碼的“轉變類型”

狀態變化事件中,與運動“路徑”相當的概念要素是“轉變類型”(transition type)。語料顯示,英語的“in”“to”和“into”顯性編碼了狀態變化的“轉變類型”。例如:

(1)a.The back of the chair had splitintwo.

b.The dog was pulling the newspapertobits.

c.He curled meintoa ball against his chest.

語義上,上述介詞表達了變化的“方向”,體現了新舊性狀的抽象位移。因為,從空間概念來看,介詞所表示的空間方位總是朝著既定的方向,所以經隱喻投射,其可以表現出變化的單向性——指向結果。

與之不同,漢語狀態變化事件中,顯性的“轉變類型”主要是“V成N”和“成N”中的“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2012:164),“成”意為“成為”“變為”和“完成”。因此,本文認為,經時空轉換,其既具有“實現義”,也隱含了指向結果的“方向義”。例如:

(2)a.一聲響,那支象牙鴉片煙槍斷成兩段……

b.是的,都成了干纖維,這樣便于攜帶。

c.現在漸漸變成一個個晶瑩閃亮的鏡面……

然而,根據統計,上述顯性的“轉變類型”在英漢語中的比例都很小,約占總數的5.93%和7.10%。更重要的是,這些形式成分不僅不能單獨構成狀態變化事件,而且也沒有表達出“轉變類型”的全部內涵。

3.2 概念表征的位移模式

在運動事件的基礎上,Talmy(2000:237-238)區分了狀態變化的概念化類型。其中,類型一側重運動和靜止本身,類型二立足于性狀的位移。本文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狀態變化的空間性表征。其中,體現位移性的就是事物的“初始性狀”和“結果性狀”,以及兩者間的抽象距離。

1)第一種類型中,人們關注的焦點是“性狀”(property)的“變”和“不變”,即“變化”(change)和“靜態”(stasis),而不是與性狀相聯的物體或情景。例如:

(3)Her (state of) health changed from well to ill.(Talmy,2000:237)

語料顯示,此類事件中,“變化義”動詞是必有成分,如英語的“change”和“go”,以及漢語的“變化”和“改變”等。此外,在這一類狀態變化事件中,“性狀”可以同省或者同現。省略時,事物的性質或狀態隱而不現。出現時,一般需要成對使用“范圍短語”來突出事物的初始性狀和結果性狀,如英語的“from...to...”和漢語的“由/從……變成/變為……”等。例如:

(4)a.Things havegone from bad to worse.

b.In autumn the leaveschange from green to brown.

c.交通燈由綠燈突然變為紅燈。

d.太陽漸漸地由藍色變成粉紅色。

根據語料甄別,本文最終確定英漢第一類狀態變化事件分別有35例和23例,約占總數的1.51%和0.80%。

2)第二種類型中,性質或狀態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與之相聯的物體或情景則構成了認知圖式中的“背景”。整體上,此類事件表示“性狀”的出現或者移動。例如:

(5)Illness came to him.(Talmy,2000:237)

語料顯示,上述類型中,“性狀”均以名詞性成分的形式出現于句子的主語,而句中的動詞一般內含運動意義。有時,句中還會出現顯性編碼“轉變類型”的介詞,如下例中的“to”和“into”。總體來看,此類狀態變化事件與運動事件的形似程度較高。例如:

(6)a.A flushmounted toher face.

b.A blushcame intohis cheeks.

根據統計,英語此類狀態變化事件僅有23例,約占0.99%,而這一類型的漢語用例則更少,共8例,約占0.28%。例如:

(7)a.暮靄吞噬了天邊最后一抹晚霞,夜幕降臨了。

b.……夜幕就像劇場里的絨幕,慢慢落下來了。

綜上所述,由定量統計可知,狀態變化在事件表征中雖具有“位移”特征,但并不是非常突顯。相反,數據顯示,此類事件的形式和意義上具有明顯的“歷程”特性。這一點,下一節將重點展開分析。

4.0 歷程性:狀態變化的時間性表征

如前所述,立足于空間概念,狀態變化可表征為“性狀的抽象位移”。但是,在實際用例中,“性狀的時間歷程”可以更全面反映出此類事件的形義特質。語料顯示,狀態變化在編碼形式上大體遵循著事件內在的時間順序,而且其中的形態成分也是重要的時間標志。同時,性狀歷程在狀態變化的概念化中最具普遍性。此外,此類事件的“轉變類型”具有隱含特性,但其“背景實體”不僅是一個突顯要素,還是承載隱性“轉變類型”的主要手段。

4.1 編碼形式的時間順序

由時間順序可知,行為先于結果。就英漢狀態變化而言,這種特性突出反映在如下三個方面:

4.1.1 形態的動結順序

語料顯示,英語狀態變化事件在形態結構上主要包括“狀態變化動詞”(change-of-state verbs),“結果式”(resultatives)和“動詞短語”。其中,狀態變化動詞在語義結構中內含了“行為—對象—結果”的先后順序。這一點,在Rappaport & Levin(1998)關于此類動詞的語義表征中有著清晰的體現,即[[x ACT]CAUSE[BECOME[y]]]。此外,“結果式”和“動詞短語”從形式上就體現了動作和結果的先后關系。例如:

(8)a.The windtumbledher hair.

b.Shethumped the cushion flat.

c.Hesnuffed outthe match with his fingertips.

同理,除了“X化”,漢語的“動結式”“V成N”和“成N”也在形態結構上突顯了“動—結”順序,如“撞癟了”“撕成了兩半”和“成了一團火球”等。

4.1.2 事件的致使類型

從根本上看,狀態變化無外乎“外因變化”和“內因變化”兩大類。由此,本文認為,根據對“致使鏈”的不同“截取”(profile)(Croft,1994:37),狀態變化具有如下三種類型。例如:

(9)a.I’veburnedthe cookie again.(施動事件)

b.我又把餅干烤焦了!

(10)a.The breadcrispedin the oven.(非施動事件)

b.面包在爐子里烤脆了。

(11)a.The soup hasgone sour.(自變事件)

b.這湯發酸了。

上例中,“施動事件”和“非施動事件”屬于“外因變化”,“自變事件”則是“內因變化”。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三類事件也完全可以看成是對時間順序的不同截取。因為,無論將其看作兩個子事件的關聯或者作為兩個參與者的力量傳遞,從本質上看,“致使鏈”都是與時間順序內在一致的。

4.1.3 事件過程的形態標志

運動事件立足于事物的空間位移,因此形態成分對其解讀影響不大。相較之下,形態成分則是標示變化“起始”和“終結”的重要標志。語料顯示,英語狀態變化事件主要有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和現在完成時三種情況③。例如:

(12)a.The dry airshrivelsthe leather.

b.The ironscorchedthe tablecloth.

c.The meathas been burntto a frazzle.

與之類似,漢語狀態變化事件中,“了”也是一個辨識度非常高的標記。例如:

(13)a.風把云吹散了。

b.戰斗的號角吹響了。

c.有泥的水慢慢地變清了。

根據“整體—部分”的辯證關系,在“動詞復合體”(verb complex)中,英漢語的形態成分④均憑借其自身的有界性標明了行為的終結。同時,也正是在形態成分的“激活”或“管控”下,表層實體的靜態屬性才被納入時間過程之中,也才編碼了“背景實體”,進而承載了狀態變化的“轉變類型”。此外,形態成分還標示著狀態變化的動態性。在實際用例中,動態的“變化”主要是由“動詞詞根”來編碼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動詞都可以充當狀態變化事件的動詞詞根。同時,充當動詞詞根的也不一定全是動詞。此時,形態成分不僅是不可或缺的動態標記,還是一個重要的過濾手段。

4.2 概念結構的編碼特質

除了事件形式上的時間順序,本文認為,狀態變化在概念編碼上同樣遵循著時間歷程。

4.2.1 概念表征的歷程模式

除了上文3.2節論及的位移模式,Talmy(2000:237)認為狀態變化還具有第三種概念化類型。此類事件中,特定的事物或情景被概念化為“焦點”,而其性狀則被視為“背景”,整體表達了物體或情景經過變化具有了相應的性狀。例如:

(14)She entered (a state of) ill health./She became ill./She sickened.(Talmy,2000:238)

此外,Talmy(2000:238)還認為,這種類型在任何語言中都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根據本文統計,這一觀點得到了有效的數據支撐,其英漢語的比例分別高達97.50%和98.92%。顯然,這與前兩種類型形成了鮮明對比。對此,Talmy(2000)并沒有展開討論,因為“焦點—背景”的高度概括性使這三種類型的區別僅表現為主體注意力的焦點不同。然而,如果以“空間”或“時間”來重新審視上述三種概念化類型,其各自的特性就清晰可見了。其中,類型一和類型二可以看作是空間意義上的“性狀位移”,而類型三則屬于時間概念上的“性狀歷程”。

4.2.2 事件要素的內在關聯

在概念結構上,狀態變化與空間位移具有對應性。但語料顯示,在概念要素的編碼上,狀態變化事件卻呈現出兩個相輔相成的特點:隱性的“轉變類型”和顯性的“背景實體”。

如前所述,突顯性狀歷程的概念化模式最具普遍性,但此類事件中絕大多數都沒有編碼“轉變類型”的專屬成分。根據統計,英漢語中的比例分別高達94.07%和92.90%。例如:

(15)a.The horsedilatedits nostrils.

b.它把她體內所有的血都喝干了。

上例中,作為轉變類型的顯性標志,英語的“介詞”和漢語的“成”均沒有出現。不僅如此,根據語料分析,立足于狹義的空間方位,Talmy(2000)在細化“路徑”⑤時所論及的“構造”(conformation),“指向”(deictic)和“矢量”(vector)在狀態變化中也沒有直接的形式手段。由此,本文認為,狀態變化的“轉變類型”主要是隱性編碼的,是由突顯的“背景實體”所承載的。具體來看:

1)“背景實體”預設了變化的終結和方向。狀態變化的本質在于新舊性狀的更替,因此,“變化的終結”和“結果的實現”⑥是人們感知狀態變化的前提。如此說來,事件中的形態標記僅僅標示了行為的終結,而真正表達變化終結的則是事物的結果性狀。因為,行為的終結不代表一定出現結果,但結果的出現一定蘊含著動作的結束。同時,根據時間順序,“背景實體”不僅編碼了事物的結果性狀,還預設了事物的初始性狀,以及這兩者之間的方向性聯系。例如:

(16)a.Hepoppedthe balloon. —— 他把氣球弄炸了。

b.The childrendirtiedthe floor. —— 孩子們把地板弄臟了。

上例中,“pop/炸”和“dirty/臟”不僅編碼了事物的結果性狀,還預設了相應的初始性狀,以及“非炸→炸”和“非臟→臟”的變化方向。

2)“背景實體”隱含了變化的程度和速度。如前所述,結果性狀預設了初始性狀,那么這兩者之間的相對關系還可以體現出變化的程度特性。也就是說,如果結果性狀與初始性狀構成對立關系,那么該變化就屬于“質變”;如果兩者僅表現出一種程度性聯系,則構成“量變”。同時,上述兩種變化還隱含了變化的速度特征。其中,“質變”具有明確的時間節點,而且節點之間不存在中間狀態,因而構成“突變”。反之,“量變”具有模糊的分界點,整體表現為一個連續統,因而屬于“漸變”。例如:

(17)a.The old manbrokehis thigh. —— 老人跌斷了大腿骨。

b.Those blindssoftenthe sunlight. —— 那些窗簾減弱了陽光的強度。

上例中,“break/斷”相對于其對立面存在著明顯的臨界點,因而構成了“質變”和“突變”。然而,“soften/弱”所表示的變化則屬于“量變”和“漸變”。

4.2.3 圖式核心的“結果焦點”

基于句法和語義的類同,Talmy(2000:238)認為狀態變化與空間位移具有平行的圖式核心,其最突顯的標志就是“介詞+名詞”,如下例中的“to death”。

(18)a.I burned himto death.(Talmy,2000:240)

b.He chokedto deathon a bone.(Talmy,2000:240)

然而,本文認為,在概念結構上,這兩類事件雖具有對應性,但個別“平行”的例句并不足以證明這兩類事件在核心圖式上的一致性。因為,根據本文統計,“介詞+名詞”在狀態變化中并不是占據主導的表達形式。此外,如前所述,在狀態變化的形式編碼上,與“路徑”相對的“轉變類型”具有隱含特性,而且不能單獨構成狀態變化事件,而“背景實體”卻是一個突顯要素,其不僅可以單獨構成此類事件,還是承載隱性“轉變類型”的主要手段。由此可見,在事件圖式中,相對于“轉變類型”,狀態變化的“背景實體”更具核心地位。這一點,從根本上看,也是“時間歷程”的集中體現。因為,編碼事物結果性狀的“背景實體”符合人類認知的“終端焦點化”原則,即“人們面對一個事件的<起承轉結>,往往要重視其<終結>,相對輕視其<起因>”(古川裕,2002:55)。

5.0 時空性:狀態變化的隱喻性表征

由上述分析可見,相較于“空間位移”,從“時間歷程”來看待狀態變化可以更好地揭示和解釋此類事件的形義特征。但是,由于時空的同源性,這兩種表征路徑在實際表達中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因為,“空間域”的“起點”和“終點”可以直接擴展到“狀態域”,分別對應狀態變化的“起始狀態”和“結果狀態”。由此,形式上,這兩個概念域具有相同的起點標志和終點標志。例如:

(19)a.Angela wentfromBerlintoBonn.(空間位移)

b.It wentfrombadtoworse.(狀態變化)

此外,如前所述,在Talmy(2000:237)論及的第二種概念化類型中,狀態變化就表現出較強的位移特征。同時,Talmy(2000:229)還明確指出“I kicked the door shut.”既可以解讀成空間位移,也可以看作狀態變化,又或是處于中間類型的事件。因為,其中的“shut”也完全可以看作是抽象的“路徑+背景”,即“to a position across an opening”。同樣,在漢語顯性“轉變類型”的狀態變化事件中,時空的融合程度也很高。因為,“成”具有雙重身份,不僅表示時間意義上的結果實現,還內含了空間意義上的變化方向,如上文的例(2)。

除此之外,狀態變化的時空性還突出表現在如下兩種結構上:

5.1 運動型狀態變化結構

語料顯示,狀態變化的時空轉換首先表現在“運動型狀態變化結構”(motion-like change of state constructions)中。例如:

(20)a.The ceilingcame down.(天花板塌了。)⑦

b.The costswent upconsiderably.(成本就高了。)

上例中,副詞“down”和“up”在與運動動詞“come”和“go”構成的短語中顯性編碼了事物的位移方向,但同時也隱喻了事物的變化結果。除此之外,具有“路徑”含義的介詞也可以構成此類事件。例如:

(21)a.Sherolled the sock into a ball.(她把襪子卷成一團。)

b.These new shoes are so stiff that theyrub the skin off my ankles.(……將腳踝上的皮都磨破了。)

從形式來看,上例屬于典型的運動事件,尤其是其中的介詞“into”和“off”更是凸顯了焦點的位移路徑。但從表義重心來看,上句則表達了事物的狀態變化。這一點從其對應的漢語翻譯可以獲得證實。實際上,英語中,不少習語或詞組均是以“介詞+名詞”的空間結構來隱喻性狀的變化,如“fall to pieces”(破碎了),“go to pieces”(崩潰了)和“go off the rails”(打亂了)等。

不僅如此,有的英語“運動動詞”(motion verbs)也可以直接隱喻狀態變化。例如:

(22)The civil warcameat the end of a long period of social disorder. (……內戰爆發了。)

與英語類同,作為一類特殊的衛星語素,漢語的趨向動詞同樣體現了時空概念的轉換。根據傳統研究,“下來”“下去”和“起來”具有空間概念上“趨向義”。但如果立足于時間過程,表示垂臨的“下來”又可以表示一種完結性變化,即“實現—非延續”,而“下去”和“起來”則構成非完結性變化,即“實現—延續”。例如:

(23)a.監控屏一個接一個地黑了下來。

b.一名三體戰士倒了下去。

c.城市的燈到處都亮了起來。

5.2 狀態變化型運動結構

狀態變化事件中,時空交叉還體現在另一類結構中——“狀態變化型運動結構”(change-of-state-like motion constructions)。例如:

(24)a.Theysankthe barge by making a hole in the bottom.(……把它弄沉了。)

b.The winddroppedthe Tacoma Narrows Bridge.(大風刮倒了……)

語義上,上句表達了相關事物的狀態變化,尤其是其使用了典型的“狀態變化動詞”——“sink”和“drop”。但同時,這兩個動詞也內含了事物向下的位移方向。同樣,“disperse”“flake”“spill”和“unravel”等狀態變化動詞也都隱含了事物的運動方向。

此外,語料顯示,英語動詞短語中,衛星副詞也常常內含特定的路徑意義。例如:

(25)Police brokeupthe demonstration with tear gas and dogs.(……驅散了游行隊伍。)

上例中,“up”是衛星語素,在與“break”構成的短語中,其不僅顯性編碼了事物的結果性狀,同時也內含了事物的位移方向——向四周擴散。

同樣,此類狀態變化事件在漢語也不乏其例。例如:

(26)a.木屑散了一地。——那嬰兒將母親的編織物拆散了。

b.我們的一艘貨輪上星期在臺風中沉了。——他在駁船底部打個洞把它弄沉了。

上例中,“散”和“沉”在前一句中作動詞詞根,在后一句中是衛星語素。但無論其身份,這些表層實體均編碼了事物變化的結果。但同時,從空間概念來看,其也內含了焦點事物的位移方向。其中,“散(sǎn)”表示向四周擴散,“沉”表示向下的位移。語料顯示,具有這種雙重意義的漢語詞素還有“繃”“倒”“鼓”“垮”“翹(qiáo)”“翹(qiào)”“灑”“撒”“散(sàn)”“縮”“塌”“歪”“彎”“斜”“炸”“漲”和“直”等。

6.0 結語

在運動事件的基礎上,Talmy(2000)類推了狀態變化的概念結構和核心圖式,凸顯了這兩類事件的共性。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狀態變化與空間位移在形式和意義上均存在不同。究其原因,“空間”在運動事件中較為突顯,但“時間”在狀態變化中起著更為基礎的作用,正所謂“變化”本身就是一個時間過程。當然,由于同源性,“空間”和“時間”在狀態變化的事件表征中很難絕對區分,其彼此是內在統一的。

總體上,本文對狀態變化的“位移性”“歷程性”和“隱喻性”進行了集中論述。與此同時,本文還分析了此類事件的“形態結構”“概念化模式”“編碼方式”和“圖式核心”等相關問題。這不僅有利于厘清狀態變化與空間位移的概念異同,也為狀態變化事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誠然,本文僅以英漢兩種語言為例,因此文中的發現或結論仍需要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跨語言驗證。

注釋:

① 作為一個語義概念,“狀態變化”在先前研究中多有提及,如“作格動詞”“形容詞”“動結式”和“動補結構”的語義研究等。本文討論的“狀態變化”是宏事件的下屬事件之一,因此下文論及的國內文獻暫不包括上述各類研究。

② 本文集中考察動態的狀態變化,暫不涉及靜態類事件。

③ 從時間序列上看,狀態變化涉及“過去”“現在”和“將來”三大類。本文主要考察“現在的狀態變化”,因為其最具典型性且對其他兩類具有類推性。

④ 漢語沒有豐富的形態變化,“了”只能算作廣義的形態成分。

⑤ 根據Talmy(2000:53),“構造”指的是“路徑”和“背景”相互依存的空間幾何位置;“指向”指的是“說話者”“焦點”和“背景”在認知概念過程中的空間關系;“矢量”具體包括“焦點”相對于“背景”所執行的“到達”(arrival)“經由”(traversal)和“離開”(departure)等基本類型。其中,“矢量”既可以看成空間位置的變化,也可以借助時間上的“起點”“過程”和“終點”來理解。

⑥ “實現”包括“達成”或“完結”,前者指“實現—延續”,后者指“實現—非延續”。對此,本文暫不展開討論。

⑦ 括號中為對應的漢語譯文,下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欧美国产综合| 欧美精品v|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欧美精品高清|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www亚洲精品| 高清色本在线www|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欧美午夜久久| 91小视频在线|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微拍精品|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另类色|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国产在线欧美|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99re精彩视频|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国产精品护士|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在线国产三级| 成人日韩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91青青草视频|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91福利片|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国产系列在线| 久久男人资源站|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国产a网站|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久久特级毛片|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av在线无码浏览|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热99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色综合激情网| 午夜国产小视频|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91色在线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第一页| 午夜不卡福利|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