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綿陽市人社局首次開展工傷預防工作。通過“六位一體”措施,實施“包圍式”宣傳、“定制化”培訓,補齊了“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工傷保險體系中的“預防”短板,工傷預防影響力大幅提升,工傷預防隊伍初步建立,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實現了小投入撬動大效應。截至2020年底,全市工傷保險新增參保2.22萬人,44家工傷預防參與重點企業工傷事故數量減少22起,降幅26.6%,工傷保險待遇支出比上年同期減少55.2萬元,實現了“兩增兩降”預期目標。
綿陽市人社局、市社保事務中心分析比對工傷認定和近兩年來工傷待遇支付情況,研判工傷事故高發行業領域,將電子、機械、化工、交通環衛、倉儲物流、建設施工領域等高風險行業和塵肺病重點行業企業納入項目實施。依托開展項目啟動會、專家工傷預防講座、企業現場調研分析會,搜集企業安全生產中的痛點、難點,組織項目實施方進社區、進企業、進工地、進機關、進行業協會,有針對性地請專家深入企業高危工種崗位開展現場巡查,為企業“量身定做”培訓課程。針對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學員特點,通過情景模擬、案例分析、故事說理和小組討論等授課形式,讓企業職工掌握工作環境中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組織專家深入重點企業開展現場生產環境危險因素評估,從“人—機—物—環—程”五個生產環節識別事故隱患,擬制預防控制措施,制定個性化培訓教材。2020年共開展各類培訓43場,深入110個企事業單位及社區,參加培訓人員共計4000余人。
綿陽市人社局會同財政、衛健、應急等部門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工傷預防重大事項,為深入開展工傷預防提供保障。從全市各行業聘請了8名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家擔任工傷預防宣傳大使,企業家和綿陽市政府領導共同出席啟動儀式,彰顯了企業負責人和政府領導對工傷預防的重視。組建工傷預防培訓專家庫,由來自安全生產、職業病防治、意外傷害急救、心理健康等多個領域的91名專家進行培訓授課。由競標中選的兩家第三方機構依據《綿陽市2020年工傷預防實施方案》《工傷預防培訓項目服務協議》要求開展工傷預防“全方位”宣傳和“定制化”培訓,保證工傷預防效果的落地落實。同時,公開招標選取有資質的咨詢公司對項目實施成效進行評估驗收,形成評估驗收報告。
綿陽市經開區桃園社區常住人口1.5萬人,務工人員就有近萬人,大多數人在社區內和周邊的企業工廠上班。為扎實推進工傷預防進社區工作,2020年9月,桃園社區成立了全市首個工傷預防特色社區,形成了可知、可視、可觸、可感的實景工傷預防宣傳培訓陣地,并聘請安全生產專業的志愿者,定期開展工傷預防培訓。綿陽市人社局給予桃園社區一定的資金補助,組織社區居民到企業實地觀摩學習安全知識,經常性開展安全生產知識講座,不斷提升社區居民安全生產意識和維權意識。
發揮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康復科的專業優勢,規劃建設了首期工傷預防警示教育基地。該基地以警示教育文化長廊為載體,設置工傷保險政策、安全標識標牌、常見事故類型與防治措施等專欄,開展職業病個人防護用品正確選擇與佩戴使用模型展示,配備安全帶體驗系統、安全帽撞擊體驗、心肺復蘇示教模型等體驗設備。
面上采取“包圍式”策略,點上做到主要企事業單位百分之百深入、主流媒體百分之百參與、重點企事業單位職工百分之百知曉的三個“百分之百”;突出搞好線上宣傳與線下宣傳相結合、定向宣傳與全面宣傳相結合、集中宣傳與主題宣傳相結合、企業宣傳與社區宣傳相結合。2020年共制作工傷預防標語200條,報社多媒體宣傳欄124塊,定制各類紀念品7000份等。
今年,綿陽市將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手段在工傷預防中的應用,開發工傷預防信息系統,開設工傷預防微信公眾號,開發預防培訓課件和視頻教材,提高宣傳培訓對象的精準度,進一步增強示范基地和警示基地的引領作用,提升工傷預防的效能,促進安全生產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