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勝男,馬勇志,張繼東
后疫情時期是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集中暴發與大范圍擴散后得到有效控制”的階段,是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從突發式防控向常態化防控轉變,中國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及居民日常生活逐漸恢復常態的階段[1]。在此階段,中國武術產業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出現了武術產業鏈延展停滯,武術產品與服務資源配置“失靈”的現象。我國武術產品與服務供給及消費需求不平衡,武術產業結構尚待調整[2],后疫情時期迫切需要創新我國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是我國“體育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我國武術產業依托體育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在近幾年得到快速發展,在現階段更要契合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武術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 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武術產業是以武術運動為載體,以參與體驗和教育為主要形式,以促進身心健康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主要目的,向大眾提供相關健身休閑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稱[3]。2020 年3 月發布的《國家體育總局武術中心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提出,加快發展武術產業、提升武術產業能級[4]。雖然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國武術產業的基礎在不斷夯實,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是仍存在“龍頭”體育企業少,低質量武術產品過剩等現象。
因此,本研究以《武術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為主要政策依據,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指導思想,以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傳承中華武術文化、滿足民眾武術產品與服務的消費需求、增進人民健康為立足點,提出中國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中華武術承載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賦予的獨特文化內涵,能體現中華民族的風俗民情與精神內蘊。當前,中華武術文化的傳承對于弘揚中華體育精神,促進中國體育文化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對中華武術的文化自信[5]。
傳承中華武術是中國武術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我國武術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而中華武術代表性傳承人是推動中華武術傳承與發展的原動力,是一些武術服務的供給者,中華武術代表性傳承人在擁有高超武術技藝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體育精神與武術道德,其是中華武術文化的傳承主體,對中華武術文化的傳播作用不可忽視,因此,要增強中華武術代表性傳承人的傳承動力,要為中華武術代表性傳承人走進社區、送培進校園推廣中華武術創造條件,要創造有利于中華武術代表性傳承人參與國際武術文化活動的機會。與此同時,要保障中華武術代表性傳承人舉辦傳承活動的經費,通過多種途徑調動他們傳承中華武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是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傳承中華武術文化、增加武術人口數量的有效途徑。
在當前的融媒體環境下,中華武術的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變化。將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手段與中華武術傳承相結合成為保護與傳承中華武術的方式之一。例如,已建成的“武術文化網絡教育平臺”,各地依托當地武術資源與武術文化特色,形成了數字化武術產品,通過該網絡平臺傳播中華武術文化,并結合受眾特點開展具有社交性質的武術活動,調動參與者體驗中華武術[6]。再如,將中華武術運動項目與AR 技術結合,使人能身臨其境地感受中華武術的魅力。將中華武術運動項目推廣活動通過網絡直播進行實景展示,同時以實時在線問答的形式回答受眾的問題,從而使中華武術運動項目推廣活動更具感染力。在傳播中華武術文化的同時,通過互聯網新技術的應用可以使中華武術代表性傳承人產生“粉絲效應”,這不僅有助于傳承和發展中華武術,也有利于激發中國武術產業發展的活力,還能夠通過武術產業發展實現中華武術的社會價值。
《方案》中提出,2025—2035 年參加武術鍛煉的人口達到體育鍛煉人口的1/5[4]。中華武術發揮健康促進的功能是強化武術運動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的基礎。通過中華武術達到健身目的,這是一些人在改善健康狀況時選擇的體育鍛煉方式,而滿足多數人通過中華武術實現健康促進的需求也正是中國武術產業發展的一個著力點,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可見,中國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先準確把握中華武術的社會價值與功能。當前,我國武術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單一與供給不足無法滿足民眾多樣化的武術產品與服務需求,這是中國武術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邏輯起點[7]。
通過“健康+武術”“武術+旅游”開發中華武術服務新模式,推動中國武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與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相比,不同的武術運動項目,其健身功效也不同,這一方面體現在武術運動項目的本體價值上,例如,有的武術運動項目具有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功效;另一方面體現在武術運動項目的社會價值上,例如,有的武術運動項目具有促進社會交往、文化交流與合作的作用;還有一方面體現在武術運動項目的功能價值上,例如,有的武術運動項目具有愉悅身心、休閑娛樂的功能[8]。中國武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要在武術運動項目的這些“原始功能”基礎上繼續擴展,促進中華武術與醫療康復、休閑娛樂、健康促進等康養業的融合發展。鼓勵社會力量進入武術康養產業,開拓中國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中國的體育旅游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正在成為中國現代休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9]。我國現有的可轉化為旅游資源的武術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其中具有觀賞性與體驗性的武術展演活動就極易受到游客的青睞。中華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其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在“武術+旅游”的開發過程中,要與當地的歷史古跡、文化古跡、當地民俗等進行融合開發,形成特色武術旅游路線。
在后疫情期間,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我國體育領域,出現了具有一定市場熱度的體育消費領域。這些數字技術的應用能使武術智能化,有些還可使參與者足不出戶就能參加對場地要求較高的武術運動項目[10]。因此,要通過新科技研制國產的新型武術裝備與設備,推動中國武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生產的智能化武術裝備仍處于探索階段,我國體育行政部門要盡快出臺智能化武術裝備應用于全民健身范疇的指導性意見,引導國產的智能化武術裝備及設備的生產與應用。同時,要為國產的智能化武術設備、可穿戴式武術裝備的研制搭建平臺。既要為人工智能應用于國產的智能化武術設備提供專項資金資助,也要發揮體育行政部門在智能化武術設備生產與銷售領域的監管職能。滿足我國居民對智能化武術設備的新消費需求,通過新科技促進我國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研制國產的智能化武術設備,這將成為中國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驅動力。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武術人口逐漸增加,中國消費者在武術產品與服務的消費理念上更加側重武術運動器材、武術裝備及武術健身指導服務的消費。而武術活動的開展會受場地和設施的制約,只有建成交通便利且設施完備的武術場地,才能促進更多人參與武術運動。特別是隨著“90 后”青年人逐漸步入社會,其成為一個龐大的消費人群,陳舊的武術設備及舊式的武術運動場地已不能滿足“90 后”青年人的需求。因此,要通過完善武術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中國武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要加大對武術健身指導服務供給的資金資助力度,推廣武術健身服務項目,促進中國武術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與武術健身消費相關的特色定制服務、武術運動休閑綜合體的建設都有較大的市場開發潛力,要進一步深入開發,培育中國武術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近年來,中國體育產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11]。武術產業是中國體育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武術產業鏈的創新能夠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中國武術產業鏈是為消費者提供武術產品與服務的企業之間的關聯關系。中國武術產業鏈的創新要依托科技創新。目前,數字技術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12]。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能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13]。近年來,數字技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我國各地相繼制定了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的規劃及政策。數字技術的應用為中國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條件下,數字技術與武術產業關聯關系的形成,將成為提升中國武術產業能級的必要條件。
近幾年,我國出臺了促進武術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武術產品消費市場發生了較大變化。在我國舉辦的武術賽事的主體逐漸多元化,國際武術文化交流活動或商業性武術賽事及武術職業賽事不勝枚舉[14]。武術培訓成為我國武術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武術培訓企業逐漸成為商業性體育服務綜合體建設時要招攬的企業。以武術為主題的體驗式旅游路線也受到一些消費者的青睞。這些變化說明武術服務與武術產品存在市場需求。相對于國際武術產品與武術服務消費市場,中國國產的武術產品的市場價值開發不足,有的武術賽事門票收入極低,有的武術賽事經濟效益主要來源于參賽者的報名費和我國政府的財政補貼,一些商業性武術賽事的利潤產生了“數字鴻溝”。因此,要通過數字化建設來創新中國武術產業的發展方式、提升商業性武術賽事的市場價值,以此進一步縮小我國武術產業發展中商業性武術賽事產生的利潤“數字鴻溝”,將中國數字化的商業性武術賽事轉化為中國武術產業的“數字紅利”。
在普及與推廣個別武術運動項目時,要應用數字技術打造“智慧武術”網絡平臺。鼓勵通過移動互聯網供給武術服務,構建全方位的武術服務體系,同時開發武術賽事活動信息與武術培訓信息網絡發布平臺,使消費者購買體驗性武術服務便捷化。在培育武術競賽表演市場、武術旅游市場等方面,可通過互聯網平臺匯聚武術愛好者,還可通過互聯網平臺推送武術相關信息來吸引武術愛好者,傳播有關武術社團或武術運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及武術活動的信息。在武術培訓服務方面,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推出便捷的、實用的武術教學示范片,使用戶不受地理空間限制就可觀看,從而滿足武術培訓服務消費者的彈性需求[15]。
經濟學理論中的消費既包括消費意愿,又包括消費能力[16]。從消費人群來看,購買武術用品與服務的人群年齡結構逐漸呈現年輕化。而數字技術在武術產業中的應用能滿足各個人群多樣化的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需求。一些武術運動項目是國家體育總局的全民健身推廣項目,隨著數字技術在武術產業中的廣泛應用,老年人的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需求也將隨著數字技術在武術產業中的應用而增長。數字技術催生的武術產業新業態將會促進武術產業鏈的延伸,使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更具開放性,這種以消費升級為切入點創新的武術產業發展模式會逐漸出現。
鑒于武術運動在我國有堅實的群眾基礎,武術資源共享模式可成為武術產品與服務供給創新的新模式。武術資源共享模式是通過整合過剩武術資源,激發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市場活力,提升武術資源利用率的商業模式,使有限的武術資源在創新融合模式下創造最大價值。這將有利于促進傳統武術產業轉型。
隨著信息傳播與數字技術的融合發展,多元化的網絡直播平臺與新媒體成為各種文化交流與信息匯集的平臺[17]。當今,武術賽事直播逐漸興起,例如,由虎牙網絡直播平臺發起的“功夫嘉年華”活動。相較以往主要通過電視轉播武術活動來說,當今的武術競賽活動的傳播面臨新的媒介環境,如何通過新媒體傳播武術競賽活動信息,是武術產業發展中有待關注的一個問題。
一些具有多種元素與多種形式的新媒體覆蓋了當前我國消費市場的主要消費人群,因此,在當前的媒介環境下,武術運動項目的推廣與普及、武術產業的發展,要更多地從不同方面、不同途徑進行探索。充分使用新媒介,把握新媒體受眾的消費心理與消費需求。例如,《規劃》中提出要推出100 位武術明星和武術名師[3]。由此,可適當采用新媒體宣傳武術明星和武術名師的個人事跡等,講好“武術故事”。
當前,我國武術產業的發展水平還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這恰是實現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推進武術產品與服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會成為調整武術產業結構的重要抓手。
目前,在我國武術產業的發展中,武術產品與服務的有效供給與高質量供給不足。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中高端武術產品與服務的需求將會逐漸增多。我國武術產品與服務的供需不平衡體現在中高端武術產品與服務供給不足,多樣化、多層次武術產品與服務需求逐漸增多。減少低端產品供給是提高武術產業在同類產業中的競爭力的前提[18],而武術產品與服務的供需錯位是制約武術產業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根據我國武術產業發展現狀,要減少低端武術產品與服務供給。鼓勵“龍頭”武術企業擴大規模并提高高質量武術產品與服務的供給率。
當前,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一些消費者對武術產品與服務的消費習慣發生了變化,而由此對線下武術培訓、武術活動信息的紙媒傳播路徑等產生的影響尤為突出。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由線下實體店消費轉向了線下實體店與虛擬現實技術融合的線下與線上消費模式,武術產品與服務的消費需求由同質化消費需求向個性化消費需求轉變。我國消費者不再是武術產品與服務的信息與知識的被動接收者,他們對供給側的武術產品與服務有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要營造武術產品與服務的營商環境,激發我國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市場主體創新活力,促進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需求側同武術產品與服務供給側相匹配;促進我國武術產業從業者提高武術產品與服務的供給效率,使生產和銷售的武術產品與服務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主導產業與重點發展產業不盡相同,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往往將對經濟增長起決定作用的產業稱為“主導產業”[19]。在我國武術產業中,同樣存在著具有顯著拉動作用的“武術主導產業”。而調整武術產業結構時,要發展武術重點產業,帶動武術產業全域發展,滿足民眾的武術健身產品與服務需求。武術競賽表演業是武術產業中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中國舉辦的以武術競賽表演為主的國際化武術節常采用“武術搭臺,經貿唱戲”的市場化運作方式,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能帶動舉辦地武術文化用品產業、武術培訓業、體育旅游業的發展,將“武術競賽表演+旅游”作為武術產業發展的重點產業,有利于推動我國武術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國武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要在明確武術產業發展目標的前提下,強化對中國武術產業發展的統籌規劃,加強對中國武術產業發展的動態監管。
在推進中國武術協會實體化改革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通過政策調控、資金扶持等手段,統籌社會各方面力量,激發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市場活力。同時,我國教育行政部門、旅游行政部門、文化行政部門要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我國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可成立“中國武術產業發展協會”,建立中國武術協會對中國武術產業發展的監管機制,并由中國各地的“武術產業發展協會”采取多種舉措推動武術產品與服務供給主體提高供給率,并加強對武術行業的監管。
當前,一些武術產品與服務隨著消費人群的變化由實體店銷售向實體店與虛擬現實技術融合營銷模式轉變,一些武術產品與服務的消費方式也會逐漸由線下消費向線上與線下結合消費轉變,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需求也將由同質化消費向個性化消費轉變。在此背景下,要制定我國“武術數字化產品制作復合型人才培養計劃”,加強武術產業方面的才人培養。可由高校與社會力量合作建立“武術產業實踐基地”,一要通過高校具有的人才資源提高武術產業從業者的文化水平,二要為高校培養復合型武術人才提供實踐路徑。
我國武術產業的發展不可忽視對武術產品與服務質量的管理,武術行政管理部門可建設包括武術健身指導服務、武術競賽表演、武術培訓、武術旅游等為主要內容的武術產業網絡數據庫。在此基礎上,加強對武術服務業的監管與引導,協調各相關部門加強對武術服務業的市場監管。其主要職能包括:規范武術服務供給主體行為,審核武術服務業從業人員資質,建立不同層級的武術賽事聯盟,使武術服務業供給主體形成資源共享網絡。
在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武術產業發展面臨新挑戰和新要求,而我國武術產業新業態影響范圍的廣度決定著武術產業發展面臨的新挑戰與新要求。在當前國內外的經濟形勢下,我國武術產業發展要明確目標,統籌協調各方面力量,以滿足民眾武術產品與服務需求為立足點,通過弘揚優秀武術傳統文化、豐富武術產品與服務供給、提升武術產業能級、調整武術產業結構、完善武術產業發展機制,為我國武術產業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增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