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管理學院 周勇 孫聞雨
利用特色資源、生產特色產品、形成特色產業,既是一個經濟落后地區發展自身的重要舉措,也是一個地區適應市場需求、提高競爭能力、走特色發展之路的必要條件。“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應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意識到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性,遵從“十九大”精神及其要求,再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逐漸擴大特色產業,從而推動農村特色產業經濟發展,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促進鄉村產業發展,要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等原則,把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的二、三產業盡量留在農村,把農業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就業崗位盡量留給農民。
安徽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氣候溫潤、四季分明,獨特的氣候條件加上該地區農戶獨特的采集技藝,使得笛膜成為了五河的一張名片。近年來,五河笛膜的名聲愈來愈大,漸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據不完全統計,每年五河笛膜銷售量可達300多萬根。五河笛膜發展是地區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但目前對該產業方面的研究較少。因此可以看出,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各地應積極打造農村特色產業的品牌,提高產品的質量,提高其影響力,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對五河笛膜產業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應充分了解其產業的發展現狀,并為其將來的發展提供有效資料。
中國竹笛從不開膜孔的“悶笛”發展到開膜孔的“膜笛”,其圓潤、清脆、優美、動聽的音色來自多方面,重要方面是薄如暗翼的笛膜。笛膜可分為葦膜、竹笛和人造笛膜三種。專業演奏都是采用蘆葦里的膜,習慣稱為“葦膜”。安徽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以淮河為界,淮河以北、以南分別屬溫帶半濕潤、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自然條件適合蘆葦的生長,經過閱讀大量文獻以及實地勘察,多年的實踐證明,全國的笛膜唯安徽五河地區的笛膜最好。五河笛膜質地嫩白光亮,紋路均勻,柔韌而薄,因此倍受青睞。據不完全統計,每年五河笛膜銷售量可達300多萬根。五河笛膜發展是地區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但目前對該產業方面的研究較少。
五河被譽為“中國笛膜之鄉”,在國內外笛膜市場中占據很大的市場份額,前景廣闊。事實上,全國80%以上的笛膜都是來自于五河縣雙河村的,但是目前市場普遍存在小而散的劣勢。即大多以個體戶為銷售單位,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和銷售方式,在我們走訪的五河縣雙河村居民當中,很多村民都是小規模生產出售,或者幾家聯合,缺乏管理。政府也希望通過先進的宣傳平臺和宣傳方式,進一步擴大市場,化小為大、化散為整,規范銷售渠道,帶動銷量,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讓政策實施有一定的效果。
如今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大力進軍互聯網市場為笛膜銷售瓶頸期帶來前所未有的曙光。直播帶貨、微信推文、小紅書發布筆記等,幾乎可以輻射整個互聯網,市場前景廣闊。就現在情況來看,在淘寶平臺上銷售笛膜的個體電商每月銷量最高可達到1500個左右,少的也有幾百或是幾十的銷量。笛膜生產成本低,五河縣雙河村作為原材料較為富足的地區,笛膜產業的發展是較為容易帶動經濟的。
政府的行動較為緩慢,很多政策在近些年才開始出臺,大多還停留在計劃實施階段,并沒有進入真正的實施階段,并且政府對相關的笛膜產業財政支持嚴重不足,經過對幾名政府工作人員的半結構化訪談的記錄整理,并且使用Nvivo軟件對材料進行定性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當前政府對笛膜產業非常重視,并表示笛膜產業是當地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產業。但是當前政府所面臨的問題也較為棘手,一是需要政府出面對笛膜進行統一收購,以便于更好地對笛膜進行定價,減少外地銷售商控制產品收購價的情況;二是希望政府能夠進行招商引資,對笛膜產業進行規范化管理,保證合理采摘、科學生產、多樣化銷售;三是推出更多的惠民政策,支持并促進笛膜產業的發展;四是進一步凈化和管制笛膜產業交易的規范。外界笛膜收購商為了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價格收購農戶手中的笛膜,與當地部分龍頭中間商合作形成壟斷,進一步抑制農戶參與到自產自銷的進程中來。
五河笛膜的生產過程完全依賴于本地農民的手工制作,從原材料的采摘、初步處理到包裝出售,不僅生產過程費時、費力,而且生產效率不高,且產品的品控難以得到保證。五河縣是發展水平較緩慢的地區,并且笛膜的生產時間有著十分嚴格的限制,大約在每年的4月份到5月份之間,而大量的年輕勞動力由于在外務工不愿返鄉參與到笛膜的制造過程中,導致參與生產者大多為年齡較大的農戶,缺乏優質的勞動生產力。
目前笛膜的宣傳方式非常單一,并且宣傳時間很短暫,近些年僅在五河本地的電視臺做過較少的視頻宣傳,且呈現方式非常陳舊和古板。政府對笛膜產業的宣傳大部分都還停留在計劃層面,目前并未進行實施,且農戶自身對笛膜的宣傳并不上心,沒有創新的想法,不能及時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缺乏宣傳意識。目前五河笛膜在市場上的名聲與其所展現出來的品質不相符合,只有少量的笛膜專家和笛膜收購商認識、了解五河笛膜,買方市場的競爭不大,導致笛膜不僅沒有以較高的價格出售,而且笛膜的名聲也沒有及時打出去,難以達到較好的宣傳效果、形成品牌效應。綜合來看,在宣傳方面,缺乏統一的宣傳,使得五河笛膜的名片沒有被大家所熟知,并且管弦樂器主題特色不彰顯,缺乏區域合作,使笛膜產業發展難以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
安徽省蚌埠市地處淮河流域、南北分界線處,被譽為“火車拉來的城市”。著名的京滬高鐵——南北經濟大動脈、京福高鐵等都經過蚌埠,這使得蚌埠市交通資源優勢進一步顯著,為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是,五河笛膜產業并不被大多數人所熟知,中國笛子主要生產基地位于浙江省,笛膜主要生產地位于安徽蚌埠,笛子和笛膜產業不分家,文化特色突出不明顯,地域合作優勢也并不顯著,蚌埠市五河縣缺少主打文化特色旅游業的意識。
由于近十幾年來,笛膜不斷生產,并且政府和農戶在最初并沒有意識到保護原材料產地的重要性,而導致五河縣笛膜產業原材料——蘆葦的現存面積相較以前大大減少,故開始慢慢影響到現在的笛膜生產,往往需要到更遠的地區去尋找符合笛膜生產標準的蘆葦作為原材料以保證產量。反觀,2020年9月1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制作專業委員會發布2019各類民族樂器產量數據。經過對吹管、打擊、拉弦、彈撥四大類19種民族樂器的9個集中產業園及948家民族樂器生產企業不完全統計,2019年我國民族樂器行業部分民族樂器生產企業生產各種民族樂器產品累計1520萬件,同比增長0.44%。經過調查統計,全國民族樂器生產基本情況如下:吹管樂器1201萬件,笛簫主要集中在浙江余杭等地區,余杭笛簫產量達300萬件,占全國笛簫總產量的89.55%。五河笛膜每年的生產量不足千萬,市場上對笛膜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笛膜的需求和供給嚴重不足。
笛膜的品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笛膜成品質量的好壞難以得到保證。由于笛膜的生產條件較為苛刻,其中受到天氣氣候因素影響最為嚴重。在笛膜生產的干燥過程中,水分不易過高,而春季雨水較多,尤其是采摘笛膜的4、5月份,導致干燥過程水分控制難以進行。不僅如此,對笛膜的干燥處理不能直接進行陽光照射,這樣同樣會導致笛膜的質量和品控低下,要保證笛膜的陰干,該過程大多直接決定了成品笛膜的色澤度以及質感。
基于統計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在多種社會調查方法理論的指導下,團隊成員圍繞“農村特色手工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這一主題,以“五河笛膜”這一農村特色手工業為例,展開了為期半年的深度調查,獲得了大量寶貴的實地調研數據。本研究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有機融合,互相佐證,綜合農戶、相關政府部門以及笛膜購買商戶等不同調查對象的行為表現,系統分析了阻礙笛膜產業進一步發展以及農民增收的問題所在。最后,針對農戶、相關政府部門,提出了以下促進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的可行性建議。
3.1.1 跟著政策做產業,抓住機遇謀發展
在新時代的現實背景下,我國產業政策要立足于轉型和后發趕超的實際,保持與時俱進,但不全盤否定,要有傳承、注重連續性,因地制宜保留有價值的傳統做法,又要加快轉型,探索符合地方的特色產業體系,實現農民增收,促進鄉村振興。
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勢在必行。在黨和國家的政策支持下,笛膜作為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作為笛膜產業發展的主力軍——笛膜生產農戶,應該時刻關注政府政策走向,確定正確的發展方向,跟著政策走,配合政府工作開展,樹立宏觀大局意識,不拘泥于眼前的短期個人利益,培養品牌意識,將笛膜產業從個體戶銷售做大做強,帶來更大的、規模化的經濟利益。
3.1.2 深入學習,保證笛膜質量
據前期訪談了解,如何辨別笛膜優質與否,是現階段農戶面臨的一個大難題。笛膜的優質狀況將從色澤、質量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僅僅根據笛膜生產加工的經驗性判斷,并不能滿足辨別需求。未被甄別的笛膜產品,以次充好進入市場,難以達到預期價格,還會對個人信譽、產品形象帶來不可預期的負面影響。
利用互聯網等工具進行專業性學習,把握政府提供的交流學習機會,提高自身辨別能力,相互交流、實踐學習,在采摘生產過程中保證笛膜產品質量,提高品牌信譽,增加回頭客數量,形成固定客戶源,帶來可持續經濟收入。
3.1.3 解決原材料供應不足的問題
據調查了解,現階段五河笛膜的原材料大多來自于自然生長,受自然不可控因素影響較大,難以保證原材料質量。近年來,笛膜原材料蘆葦的數量表現為逐年遞減的狀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原材料的不足將會給五河笛膜的發展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農戶要加快人工種植蘆葦的步伐,解決原材料供應不足的問題,同時還能進一步保障笛膜品質,實現可持續發展。
3.1.4 籌備充足勞動力,提高出貨速度
笛膜的加工生產過程周期很短,從笛膜的原材料采摘以后到加工出成品大概只有3天時間。這也要求農戶必須要具備充足的勞動力,為防止錯過笛膜加工的最佳時期,浪費原材料,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可采取以下措施。
(1)雇傭短期工,既可以解決短期人手不足的問題,又能給周圍農戶帶來經濟利益,進一步帶動農村經濟體系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2)笛膜生產散戶抱團合作,互幫互助,形成“合作化”生產雛形,更有利于進一步推行整體銷售模式。
3.1.5 合作溝通,提高工作效率
在笛膜的生產加工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生產加工的工藝,優質笛膜的生產,不僅取決于原材料是否優質,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對原材料的處理過程,農戶在采摘和生產過程中,采用的技術技巧,大多是通過多年的加工生產經驗摸索出來的,多為經驗性的判斷。笛膜生產農戶對于笛膜生產加工的技術積累參差不齊,例如對于惡劣天氣原因而采取的應急預案,經驗充足的農戶可能會采取提前采摘的措施,但對于經驗不足的農戶,便是束手無策。
定期開展笛膜采摘生產加工交流會,集思廣益,“眾人拾柴火焰高”,幫助經驗不足的后進村民,探討提高出品率的方案,既避免了因為經驗不足帶來的不必要損失,又能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實現集體增收。
3.2.1 政府的政策及財政支持,扮演好宏觀調控角色
建立健全特色產業管理供給機制,提高政策供給質量,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由政府牽頭,擴大笛膜生產規模,加快笛膜個體戶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地方產業品牌。政府參與笛膜的生產加工以及銷售過程,統一收購笛膜產品,既可解決笛膜價格變動大、不穩定等不利因素,又讓農戶“不愁賣”,還能“賣得好”,最終實現增收。
同時建立最低收入保障制度,提供政策性資金支持。在笛膜市場的低谷期,保障農戶的最低收入,增加農戶的信心和動力,同時積累資本,積極投入下一輪的生產,促進笛膜產業不斷發展。
3.2.2 加快產業化進程,提高特色品牌影響力
政府大力支持笛膜品牌的建立,使笛膜生產逐漸走向產業化、正規化和規模化。特色產業品牌建設是做強優勢特色產業的主要路徑,是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打響農產品品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脫貧攻堅,提升農業競爭力和實現鄉村振興。提升特色產業品牌,充分發揮本地特色產品的品牌效應,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品牌,提升區域品牌的價值和影響力。以特色產業為整體品牌優勢,打造區域品牌;以特色農產品為整體品牌優勢,打造區域品牌,提升區域品牌價值。通過自創品牌與貼牌生產雙軌并行,提升市場競爭力。
3.2.3 招商引資,拓寬銷售市場
大部分農戶由于缺乏銷售渠道,沒有銷售人群,難以拓寬笛膜銷售市場,造成了“想買的人買不到,想賣的人賣不出去”的尷尬場面。同時中間商賺差價等現象,也大大降低了帶來的經濟利益。
政府招商引資,打破中間商的長期壟斷局面,拓寬銷售渠道,促進供給與需求平衡,既能夠避免中間商濫用五河笛膜品牌謀取利益,又可以極大地提高農戶的收入,進一步為五河笛膜的宣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2.4 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充分利用自媒體
五河笛膜應該走出去,面向全國,走向世界。政府利用自身優勢,利用新媒體資源形成傳播宣傳體系。
每年5月份是笛膜生產加工的最佳時期,政府若能夠乘上網絡直播的快車,政府和農戶相結合,幫助農戶售賣笛膜,互動結合,也必將是一個巨大的創新突破。利用小視頻、B站、微信推文宣傳五河笛膜,豐富宣傳途徑,讓五河笛膜真正地走出去,擴大銷售渠道,帶來更多需求,最終實現增收。
3.2.5 定期學習升級,優化生產加工技能
現階段笛膜的生產加工過程,基本上依賴于農戶長期生產積累的經驗,參差不齊,存在許多誤區。要想擴大生產規模、打造笛膜品牌,提升農戶自身技術是基礎。在我國農村中,勞動力的整體文化水平、素質偏低,高素質農村勞動力流失嚴重,人才狀況根本無法滿足農村特色產業建設的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對人才進行開發培訓,對于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實現增收十分關鍵。
政府可對笛膜生產農戶進行定期培訓,邀請種植生產專家開展講座,給笛膜生產農戶交流學習的機會,科學化種植生產,才能保證笛膜產品的質量和數量,從而帶來理想的經濟效益,實現增收。
3.2.6 笛膜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相結合
笛膜不僅是經濟產業,也是一個文化產業,政府推動笛膜文化館建設,召開笛膜相關的交流會,不僅能夠擴大五河笛膜的影響力,更能夠加快笛膜文化建設,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在2021年五河高鐵站建成以后,政府應當在社會主義鐵路強國的理念下,抓住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的“快車”,快速建成笛膜文化產業,推動地方特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帶來經濟利益,實現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這一根本目的。
綜上所述,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國家鄉村戰略的根本性問題,結合當地自身特色所衍生出的特色產業則是鄉村戰略的核心內容。要想真正地促進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增加人民的收入,首先就要從農戶、政府等多方面入手,綜合影響,從而進一步優化當地特色產業的生產結構,提高生產效率,并對當地的農戶進行統一,嚴控產品的質量;其次,政府出臺支持性、約束性的政策,鼓勵當地農戶加入到特色產業發展當中去的同時要規范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壟斷性中間商聯合壓低農戶價格的行為;再次,應對外來商戶登記注冊;最后,還需要加大特色產業笛膜的宣傳力度,多管齊下,積極打造農村特色產業的品牌,優化產品質量,擴大其影響力,才能促進當地笛膜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增加當地農戶的收入,為實現全面小康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