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唐鐵寒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以及網絡技術的更新,電子商務保持高速增長,網絡購物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的首選。電子商務平臺的建立為企業或個人提供了網上交易洽談的平臺,如大家經常使用的淘寶、京東等各類購物網站,就是讓企業或者個人充分利用平臺提供的銷售平臺、支付平臺、物流平臺、安全平臺、管理平臺等共享資源,可以有效地、低成本開展自己的商業活動,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選購全國乃至全球各地自己喜歡的物品。2015年10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的國務院常委會議中,重點提出完善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寬帶建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部署加快農村電商發展,通過壯大新業態促消費惠民生;確保促進快遞業發展的措施,培育現代服務業新的增長點。同年10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強調,中國扶貧攻堅工作實施精準扶貧。“精準扶貧”一般來說就是誰貧困就扶持誰。201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指出,農村電子商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中央政府大力扶持和發展農村電商,許多農民也走上了電商創業之路,但是農民對電商知識的認知和更新有限,往往制約著農村電商發展,因此農村電商扶貧培訓十分重要。盡管中央政府大力扶持,并強調優先在革命老區、貧苦地區開展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推動扶貧培訓,但是許多偏遠貧困地區培訓效果不盡理想,不能從根本上幫助農民掌握農村電子商務,需要我們深入探討并加以解決。本文以四川省青神縣的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為例,就提升農村電商扶貧培訓效果的策略進行探討。
作為四川革命老區,青神縣位于四川川西平原西南邊緣,屬于川西平原和川西丘陵接壤的過渡帶。青神縣戶籍總人口約20萬,曾經有市級貧困村26個,貧困戶2826余戶,貧困人口達到10381人。近幾年,青神縣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如今全縣各類網店多達2500多家,從業人員3500多人,創造了上萬個就業崗位,網上銷售額每年10多億元,成為四川省首個電商順差縣。在產業化方面,借助農村電商推動青神縣臘制品、漢陽花生、青神碰柑、青神白茶、青神火燒木系列產品和青神竹編畫冊等青神特色產業發展。2021年3月,青神縣冷鏈物流園區首條生產線正式投產,青神縣的特產柑橘等水果賣得再遠也不怕物流運輸問題了。而且水果還可以由冷鏈物流公司集中收購,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果農的收入還能增加。盡管縣政府主導建設電商平臺硬件設施,打造電商培訓基地和物流園區,不斷推進各領域組織和電商精準扶貧相結合,但是在農村電商扶貧培訓中,仍然存在著效果不佳的問題。
青神縣參與培訓的農民對農村電商扶貧培訓反應的問題主要有:培訓宣傳力度不夠,培訓供需不平衡,培訓檔期安排不合理,農村培訓場地和培訓設備較缺乏,培訓內容分類和設計不合理。
培訓宣傳力度不夠。雖然在縣政府網站會發布培訓通知,但是現在很少有群眾會隨時關注政府網站,只有需要時才會瀏覽網站。如今手機移動端上網十分方便,人們更多的關注各類微信公眾號、QQ微博推送、抖音等APP,政府培訓信息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移動端口發布。還可以把各類培訓信息下發到各村的廣播站,通過廣播讓群眾知曉培訓信息。讓農民群眾第一時間知曉詳細的培訓信息,這樣才能保證大家不錯過培訓,這是培訓落實到位的關鍵。
培訓供需不平衡。農村生產存在農閑和農忙階段,農忙時大家都在地里面忙碌,培訓需求比較少;而農閑時農民時間充裕,有條件來學習新知識,培訓需求增多。有些時候培訓班的組織者,沒有做好培訓前的供需調查,造成淡旺季供需不平衡。
培訓檔期安排不合理。從縣扶貧辦了解到,農村電商扶貧培訓老師主要來自大型平臺培訓師、技術院校電商教師和負責電商扶貧的政府人員和電商能人。這些講師大多都是外地講師,時間安排上會與當地農民農忙或者家庭活動沖突;而且有些農民群眾需要從村里趕往縣城或者鄉鎮,不僅交通不便利而且路上花費時間較多,大多第一天參加一會兒,次日就不參加了。而且不管培訓內容的多或者少,培訓檔期安排都很短,短期培訓太多的知識,農民難以消化吸收。
農村培訓場地設備較缺乏。青神縣屬于川西平原和川西丘陵接壤的過渡帶,山區丘陵較多,偏遠村鎮地方交通不太方便;而且村里沒有專門的培訓場所,村委的幾臺電腦只夠辦公使用,所以遠程培訓學習無法開展。
培訓內容分類和設計不合理。由于培訓人員多是外聘人員,老師的培訓資料很難和當地實際情況及實際產品相結合,不能針對本縣的特色產品進行講授,授課效果不佳。
參加培訓的農民分類培訓不到位。當地農村電商扶貧培訓,沒有針對培訓知識的難易度對不同教育程度的參訓農民進行分類培訓。經常是一個主題,一堂大課,不同教育程度的參訓人員一起培訓,沒有針對不同程度的人員制定不同難易程度的課程。讓有知識基礎的學員學不飽,沒有知識基礎的學員學不明白。
培訓老師水平參差不齊,授課方法單一。由于目前對培訓講師沒有嚴格的資質要求,造成市面上培訓講師水平有高有低;有些培訓機構為了敷衍政府協定,隨便指派人員講課或者找人頂替授課,這些情況時有發生。并且,大多培訓課堂都是照本宣科,一臺電腦、幾張PPT就把知識講完,缺少和聽課群眾的互動,課堂內容陳舊乏味。
培訓后沒有相應的跟蹤服務。培訓課堂完成后,往往沒有相應的課后輔導和跟蹤。參訓群眾如果忘記某個操作,只能自己想辦法或者請教周圍群眾,沒有相應的老師給與輔導,沒有能夠和講師、學員溝通的陣地,這也會影響培訓內容投入實際操作的效果。
經費來源單一和不足。盡管中央政府投入了大量預算到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當中,但是中國地廣人多,僅僅靠政府補貼是遠遠不夠的。經費不足使得培訓輻射力不能擴散到全縣各個村鎮。
缺乏評估反饋。青神縣盡管舉辦了多期電商扶貧培訓班,但是課后的反饋信息幾乎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農民反映的各種培訓問題都得不到及時解決,培訓機構也沒有針對問題改善培訓內容。
培訓成果實踐支持力度不夠。盡管政府對電商扶貧實施大力的資金支持,但是在一些細節的落實上還是缺乏相應的扶持政策和指導。農民開展電商初期支持力度較大,但是后期培訓后,想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術擴大發展,由于扶持政策不明確導致資金申請困難,資金到位慢,影響了群眾擴大經營的積極性,阻礙了培訓成果的遷移。
綜合青神縣農村電商扶貧培訓效果出現的問題,發現經費管理的不規范、配套設施不健全、評估體系不完善是主要因素。
培訓經費是政府撥款,如果沒有完善的監管制度,會造成培訓資金浪費甚至被貪污,不能用到實處,貧困農民得不到幫助。沒有科學系統的經費分配和監管制度,只靠政府主觀意識撥款,往往會出現資金配比和實際需求不相符,需要的地方沒有資金,不需要的地方浪費資金。不僅如此,向下級鄉鎮村單位撥款,還會出現層層扣款,嚴重影響扶貧培訓在農村的實地開展。另外,對培訓機構經費使用監管不力,有些培訓機構認為這些經費都是政府財政撥款,不拿白不拿,沒有認真對待培訓,敷衍了事。同時,農民培訓后的成果缺乏明確的資金支持政策,沒有一定的資金補助講師進行跟蹤指導,也很難提高培訓效果,而且還影響了農民和講師的積極性。
農民參加完培訓班回到家里,想具體操作往往得不到落實。同時,青神縣貧困地區大多在山區,地廣人稀,道路條件差,農民不可能經常到鄉鎮參加培訓。雖然大部分村政府已經開通網絡,但是也只有零零散散幾臺電腦供村委工作人員辦公使用,缺乏開展遠程教育和培訓后期輔導的基礎設施。另外,目前手機上網使用率普及,從小學生到老人都會使用手機上網,農村電商扶貧培訓和培訓后輔導往往缺乏移動上網端口,比如利用公眾號開展培訓,培訓講師通過微信和QQ進行線上輔導等。
沒有完善的評估體系,對培訓效果的信息得不到客觀準確的判斷,也不能幫助培訓機構及時掌握培訓效果和完善培訓內容。如果政府部門沒有培訓測評要求,培訓機構幾乎不會開展;即便有要求,也僅僅只是信息收集,不會進行分析和總結。往往造成培訓沒有效果,不能滿足農民的實際培訓需求,同時也不能積極改正,嚴重影響了農村電商扶貧培訓的發展。
針對青神縣農村電商扶貧培訓效果出現的問題和原因,總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機制來完善,以此來提升培訓效果。
良好的培訓運行及監督機制有利于農村電商扶貧培訓的效果提升。負責電商的政府部門和培訓機構需要走進農村,實地考察當地適合開展電商的產品,還需要了解當地開展電商的農民文化水平,電商發展中遇到的瓶頸等現實問題。不能以政府主觀意識為主導,要做到農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培訓,以此為目的設立開展系統的培訓制度和計劃,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培訓效果。以青神縣創新電商扶貧培訓模式為例,把有知識懂電腦的農民培養成電商,把沒有文化基礎的農民培養成供貨人,推出了主打高品質生態品牌的小吳土雞,創新推進“電商+農戶代養”模式,探索出“移動電商+生態養殖+訂單代養”的新路子,帶動黃鶯嶺村100多戶農民脫貧增收致富。
完善的培訓獎勵機制不僅能調動培訓講師的積極性,而且還能激發農民參加培訓的熱情。培訓獎勵機制可以分兩步走,一個是針對培訓講師,一個是針對培訓人員。
(1)針對培訓講師。在培訓學校,針對培訓講師的激勵可以從給與獎金和外送培養著手。講師水平的提高也需要講師參加相應的培養,可以在培訓機構開展講師比武大賽,對成績優異的講師提供外送院校或者大型電商平臺,比如阿里巴巴、京東等,進行系統專業的培訓,提升講師的教學水平。同時,對培訓效果好、開展培訓后輔導的講師,提供一定的獎金等物質獎勵,激發講師的教學熱情和課后輔導積極性。
(2)針對培訓農民。當地政府可以聯合當地銀行、投資公司等,針對農村電商設立專項貸款扶持項目。對受訓貧困戶開展電商,擴大電商經營,給予資金貸款幫助,簡化貸款手續,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資金問題。同時,還要加強幫扶支持,不僅政府政策給予支持,電商平臺給予幫助,還要讓有經驗有特色的電商能人多多傳授經驗。
完善評估和跟蹤機制,能夠隨時掌握受訓農民提出的實際問題,發現評估中出現的問題,給與積極的建議,從而更加科學地設計培訓課程。通過完善的評估數據來分析培訓結果的不足,積極完善改進培訓工作,是評估和跟蹤機制建立的宗旨。
綜上所述,針對農村貧困地區人口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結合各地特色農業產業資源,積極開展“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模式,農村電商扶貧培訓是推動發展農村電商的關鍵,提高參訓農民的培訓效果則是發展的根本。只有從根本上提升農民的培訓效果,才能更好地開展農村電商活動,打贏精準扶貧的攻堅戰。本文提出的建議也僅是對四川省青神縣貧困地區農村電商扶貧培訓情況進行了淺顯分析,真正要將工作落在實處還需要多方聯動,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