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 李佩 張精
在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營運資金管理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著企業整體經營效果,決定著企業能否長期發展下去。國內學者對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的50年代,例如,著名前輩許毅和黃菊波,前沿性地對流動資金在企業的運行規律進行了總結,成為了我國首次研究營運資金管理的先驅者。后來關于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部分學者通過某些指標的對比,將研究焦點聚集在分析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好壞程度上,也有學者通過不同的視角去研究影響營運資金管理的因素。本文在梳理了國內營運資金管理文獻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和展望,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營運資金管理的相關理論研究。
營運資金管理的發展是從簡單的數學比較方法開始的,逐漸發展為以追求企業內部優化為重心,同時由孤立對單一項目的研究轉向為對整體的研究。總而言之,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視角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早期的學者大多以影響營運資金管理效率的各項財務指標為重點,通過采取措施使各項財務指標達到最優來幫助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毛付根(1995)是我國首位在權威雜志發表營運資金管理有關文章的學者,他肯定了營運資金對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從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這兩個層面出發,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對企業提高營運資金管理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楊雄勝等(2000)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對營運資金指標進行了合理改進,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改用應收賬款的平均賬齡、存貨平均占用期來替代。王竹泉等(2007)提出可以將營運資金劃分得更加具體,包括日常經營活動營運資金和理財活動營運資金。于雅靜(2018)認為降低存貨占用水平會提高流動性,存貨變現能力會加快。企業加強管理庫存的力度,對資金鏈的運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王小瑩(2020)指出現金周轉期會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包括成本控制和償債能力等。企業不能將焦點只放在如何最大限度地縮短現金周轉期上,要考慮在不能影響企業日常經營效率的同時,兼顧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革新,傳統要素視角的營運資金管理模式存在許多弊端,很難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一旦哪個指標出現問題,很難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意見,不利于提高營運資金管理水平。21世紀后,國內在研究營運資金管理方面有所突破,開始由單一、獨立的研究開始向全面、系統發展,對營運資金管理研究的重點不再局限于財務層面,而是提升到企業戰略的高度。將渠道管理引入到營運資金管理研究中,正是營運資金管理水平提升的表現。
王竹泉(2001)對多區域經營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進行了創新,主要提出了要合理規劃營銷渠道和謹慎選擇中間商這兩個方法,重點強調企業要突破企業的邊界,以及產業供應鏈的上游和下游企業在產品供應渠道上形成一種長期穩定的協作關系,這對多區域經營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十分重要。王竹泉、馬廣林(2005)提出企業應該將營運資金管理的重點放在控制分銷渠道上,須制定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來高效率完成分銷渠道管理。此后,中國海洋大學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研究課題組先后發布了《中國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調查(1997—2006)》《中國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調查(2007—2008)》《中國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調查(2009)》,以上研究從每年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會計年報中先將營運資金數據進行整理匯總,然后從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的多個層次進行對比分析,包括企業分析、行業分析、外向型行業分析以及區域分析等。
以上研究表明,渠道視角研究營運資金管理已經從理論研究轉向實務,后來學者也延續了這一研究思路。例如,李長偉(2016)搜集了2011—2013年機械制造業上市公司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我國機械制造業企業在銷售環節的管理上都可圈可點,發揮得不錯,基本無明顯差異,但在采購和生產兩個環節表現出的效果差距較大,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于雅靜(2018)從渠道視角出發,將案例公司M和同行業企業進行對比,分析出M公司營運資金管理的實際情況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吳凱進(2020)通過實證分析得出,我國紡織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供產銷渠道不合理,應分別從這三個渠道著手進行改進。馬曉俊(2021)在分析乳制品企業采購、生產、銷售特征的基礎上,指出N公司營運資金管理的主要問題是應付賬款的周轉能力弱,產品同質化嚴重,庫存積壓太多。
企業想要持續穩定發展,必須從長遠出發,將上游供應商、企業自身和下游客戶這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完善供應鏈建設。因此,從供應鏈視角研究營運資金管理是從企業戰略管理的另一層面出發來探討企業和供應者、顧客三者之間的關系。從現有的研究來看,絕大多數文獻關注點在于實踐應用,而非原理或理論研究。
張原等(2005)指出房地產企業想要打開營銷渠道,必須堅持以顧客需求為中心,從銷售定位、消費者購買習慣、產品賣點、銷售人員信息交流情況以及渠道盈利能力大小等實際問題出發,來保證銷售渠道正常運行。王苑琢(2014)表明企業與供應商合作的親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進而影響著企業資金管理效率。企業可以減少存儲存貨的類別,降低產購銷環節的存貨占用數量,提高存貨的變現速度,從而提高資金的利用程度。程李梅(2017)選取2010—2015年31家農業上市企業作為研究樣本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供應鏈的信用低、供應商集中度、關聯方資金占用度等因素都會阻礙樣本公司營運資金管理發揮到最優狀態,但加快存貨周轉速度會提升營運資金管理效率。
王竹泉(2017)發現同一行業中競爭力弱小的企業更傾向于和供應商處理好關系,一方面是通過商業信用來籌集更多的資金,另一方面能夠避免存貨積壓而占用較多的資金,進而提高整個供應鏈資金管理效率。王貞潔(2017)表明同供應商合作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營運資金管理的效率。當今時代的市場競爭不僅僅局限在單純的企業和企業之間,而且包括企業和其上下游之間的合作關系,因此企業要樹立合作共贏的意識,企業在營運資金管理過程中應該注重同供應商合作,樹立與供應商共贏的理念。高萌、王濤(2019)在闡述家電零售企業業務流程的基礎上,將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營運資金管理和過去傳統模式進行比較,經過對比后發現供應鏈的模式可以加快企業資金的流轉速度,為企業節約更多成本,使產購銷等業務進入良性循環,減少營運資金的占用頻率,降低資金流斷裂的概率,促進樣本公司發展。
影響營運資金管理效率好壞的因素,不僅僅局限在上文提到的供應商關系、客戶關系,企業良好的股東關系、銀企關系、政企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對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可以挖掘更多的因素,使營運資金管理研究更加全面。拓寬已有的利益相關者范圍,可以幫助企業管理層打開視野,找到更多治理企業的良方,代表著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早期該視角研究主要從單一角度出發來探討利益相關者和營運資金的關系。辛宇(2006)、楊興全(2007)以及韓忠雪(2008)都是從股權結構研究股東對營運資金管理的影響。后來學者不再局限于股東這一個角度,盛中華(2010)關注商業模式創新、金融工具創新和機制創新,關注客戶、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與其實現多贏。黃瀟(2013)根據企業對管理權力級別的劃分,從中挑選出股權結構、董事會特征、領導權結構、管理者激勵這四個影響因素,分析它們和營運資金管理效率是否存在線性關系。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利益相關者的范圍越來越廣泛。例如,朱大鵬(2013)不再將“股東至上”“股東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的最終目標,而是考慮多方因素對營運資金管理的影響。他認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債權人、經營者、員工、供應商、客戶這五個方面,探討出一種營運資金管理模式能讓多方實現共贏。席龍勝(2013)認為利益相關者和營運資金管理是互相影響、互相推動的關系,和利益相關者之間保持良好的關系對提高營運資金的管理效率有很大幫助,反過來,營運資金管理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給利益相關者帶來更大的利益。
遲佳波(2016)分別從股東、債權人、供應商、經營者、員工、客戶六大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結合青島海爾營運資金管理的現狀,指出企業不能片面地將眼光放在股東利益上,而應該同時兼顧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并將部分參與權和監管權分配出去,鼓勵客戶參與到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過程中來。諶萬良(2019)表示企業和利益相關者處理好關系對營運資金的管理有很大益處。一方面可以降低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高額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效率,加強抵御內外部風險的能力。因此,兼顧公司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達到多方共贏局面的基礎。溫素彬(2020)認為處理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復雜關系是營運資金管理的核心,并表示管理會計工具能夠顯著地提高營運資金管理的效率。員工的認知程度、應用年限和改造力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營運資金管理效率的提升。
要素視角的營運資金管理多從影響營運資金管理的財務指標出發,通過財務指標最優化來實現營運資金管理效率的提高;渠道視角的營運資金管理研究將營運資金劃分為生產、銷售和采購三個部分,大多從實證出發,分析樣本公司營運資金的現狀,提出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供應鏈視角的營運資金管理研究都強調了“供應商——終端客戶”這一渠道的重要作用,企業須從整體上控制營運資金的進出方向,不要隨意忽略任一環節;利益相關者視角的營運資金管理研究從企業內外部環境出發,多方位探討影響企業決策和發展的因素,目的是讓管理者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營運資金管理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解決問題。
目前,營運資金管理已擺脫了對單一要素分析的傳統研究方法,逐漸將供應鏈管理理論加以使用,并結合渠道管理共同管理營運資金,同時也意識到企業各利益相關者在營運資金管理過程中的重要性。隨著時代的進步,企業的發展更加多元化和復雜化。所以本文認為未來關于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也要從多個不同角度去分析,可以將實證研究和案例研究結合起來,目的是為了探索出最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研究方法,促進我國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更加合理化和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