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執行總編 蘭恒敏
疫情防控與社會經濟發展和企業生產經營本來沒有直接的關系,但在特殊的情況下就會產生關系,而且疫情防控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決定”社會經濟發展和企業生產經營的狀況。
歐美國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政府由于忌憚“自由”和“民主”的“神圣力量”,不敢下死手一刀切防控疫情,象征性的防控措施猶如“拿網兜當雨傘”,導致歐美疫情瀝瀝拉拉、沒完沒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
中國方面,既有前期武漢萬眾一心抗疫,疫情在全國幾乎絕跡的正面例子,也有后期南方個別地區思想麻痹,防疫措施松懈,導致疫情局部零星復發的反面例子。
個別地區疫情反復后,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警惕、緊急部署,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重新振作起來,全力以赴防控疫情。
省國資國企系統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各港口、機場、車站等窗口企業重新檢視疫情防控措施,“全套”的防控措施立即到位。其他單位也全面完善應急處置預案,加大了疫情防控力度。
由于反應快、措施硬、抓得緊,這一波疫情反復在全國和山東得到有力控制,沒有演變成大范圍的疫情重新暴發,值得慶幸。
但這次防住了,下次會不會再來?我們的神經難道要一直緊張下去嗎?
戰爭、饑餓、瘟疫是人類發展的三大害,貫穿了人類發展的整部歷史。過去人們對瘟疫的感受不深,這次新冠疫情讓人們領教了瘟疫的“厲害”。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殺死了上千萬人,改變了許多國家甚至整個世界文明的進程。現在的醫學比較發達,新冠疫情按說不應該造成這么大的傷害,但是在新冠病毒之外,還有畸形的“自由”“民主”“人權”等“病毒”,它們會大大侵蝕西方政府管控新冠疫情的能力,導致開了又關、關了又開,疫情反反復復。
如果西方膨脹的“個人主義”治不好,那么新冠疫情就不可能“了”。這是歐美的宿命。
在世界安定之前,中國無法獨善其身。我們的“一枝獨秀”,是黨的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體人民咬牙堅持換來的,并且需要長時間地堅持下去。這個時間,或許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防控疫情和生產安全有些類似——防疫和安全不僅不能直接產生價值,甚至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物質財富;但如果我們不付出,現有的其他價值將會全部清零。這就是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的辯證法。從這個意義上說,疫情防控也是生產力。
安全生產天天喊、天天抓,抓著抓著就疲沓了、放松了,于是發生安全事故。
防控疫情也需要天天喊、天天抓,抓著抓著也會疲沓、也會放松,甚至不排除再次出現疫情反復。
怎么辦呢?沒有好辦法。我們只有強打精神,睡覺也睜一只眼,以“寧防一萬,不失萬一”的謹慎,踏踏實實持續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否則,稍不留神,“小冠”就會給我們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