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張雪茸
今年以來,根據國務院《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全國性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建設工作方案》和省國資委《山東省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建設工作方案》《山東省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建設實施方案》要求,聊城市國資委以滿足監管需要和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為出發點,多措并舉,加快全市國資國企在線監管信息化系統建設步伐。
聊城國資國企在線監管信息化系統建設是以國有企業風險管控為核心,以聊城財信公司作為精品工程進行推廣,通過建立國資監管平臺、大數據平臺、企業信息平臺三大平臺進行多系統互聯,實現對國有企業由信息化管理代替人員管理的在線實時監管。為達到“數據精細洞察企業、數據內外風險監控、數據驅動優化決策、數據驅動精準監管”的目的,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的監管機制,實行內外監管,形成有效的國資監管閉環。截至2021年6月底,三大平臺全部建設完成并實現系統數據對接,高標準超前完成系統建設目標。
完善國資監管平臺。國資監管平臺是聊城市國資委在線監管系統的主要操作平臺,在去年財務監督、業績考核、法人治理、黨建管理、產權管理、巡察整改、投資管理的基礎上,拓展“三重一大”、工資總額、大額資金、監督追責、國企組織信息等國資監管業務系統。通過對國資監管業務全覆蓋,實現對市屬企業整體運營全方位監管,滿足國資委對監管信息全面、及時、準確、動態的要求,全面提高監管的效率、質量和水平,增強快速反應能力和應急能力。
構建大數據平臺。結合監管工作需要和市屬企業實際,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構建國資大數據平臺,對國企業務數據進行采集、梳理,深度挖掘數據價值,從多個層次、多個維度對監管業務數據進行建模分析,揭示企業運行質量,及時反映企業運營狀況和發展趨勢,形成國資總覽、經濟運行、投資分析、國資布局、風險預警、法人治理、“三重一大”7個主題分析的聊城國資大數據中心,實現了各類數據分析、預警、研判、追溯等功能,為輔助領導決策提供有力支撐。同時,通過建立智慧大屏方便各級領導對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各類指標和企業經營情況的動態監督,能夠及時、準確、全面了解企業情況,實現“一屏觀天下”“一屏指天下”的目的。
搭建企業信息化平臺。按照既滿足監管需要,又不干預企業自主經營的原則,合理確定8家市屬一級企業列入現階段搭建信息化監管平臺范圍。目前,8家企業全部完成“三重一大”系統搭建、上線培訓、數據上報。其中,以聊城財信公司為試點搭建企業信息化平臺,共建OA協同辦公、投融資系統、黨建管理、項目管理等業務系統,在實現企業自身經營管控的同時,通過數據采集交換平臺與聊城國資在線監管平臺互聯互通、相互集成,解決過去系統之間數據分散、信息數據不共享的問題。

企業信息化系統建設培訓

國資大數據平臺(某企業經濟運行情況)
深入調查研究,建立有效工作機制。一是培訓先行,打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去年下半年聘請專家多次組織國資國企監管平臺系統培訓和專題講座,今年1月15日印發《關于做好聊城市國資國企在線監管平臺數據采集交換平臺對接與數據報送工作的通知》,為下一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系統建設做了很好的工作動員。二是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做好系統建設科學規劃。2021年年初,與國資監管平臺建設技術顧問,對企業數據采集交換平臺對接與數據報送情況開展專題調研,確定本階段國資國企信息化建設范圍和建設需求,為下一步“因企制宜”打造真正服務于企業發展的信息化系統奠定了良好基礎。三是將信息化建設納入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2021年3月,下發相關文件,進一步明確工作要求,落實企業責任。四是定期調度與通報。在定期召開調度會議的同時,對企業國資監管平臺建設情況進行月通報,推動企業加快系統建設。
建設標桿樣板工程,實現“以點帶面,全面開花”。在前期對各企業充分摸底的基礎上,以“結合實際、因企施策、精準服務、提高效率”為原則,選取企業規模較大、業務復雜的聊城財信公司為試點,搭建企業信息化平臺精品工程,采用新模式、新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財信公司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透明化、信息化建設,通過數據采集交換平臺全面實現“三重一大”、財務、資金、項目管理、投融資、人力資源等10個系統數據與市國資委監管平臺互聯互通、相互集成,有效提高集團公司的整體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既滿足內部信息化建設需要,又滿足市國資委監管需要。
財信公司按實際工作需求打造的投融資運營管控系統是一大特色。通過投資維度和融資維度來實現投融資業務管理邏輯,兩個維度運轉過程中以風險預控、費率計算、預警提醒和數據分析等作為系統核心點,并對業務過程進行監控、分析、預警及提醒。為國資委按照年度、季度、月度三種維度實時提供融資總額、融資方式總額占比、擔保總額、擔保方式總額占比、投資總額、投資總額占比等等多種投融資業務的分析上報,例如從銀行各類貸款利息、周期以及風險點、收益等多種維度進行分析。
聊城市國資委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在確保全面達到上級部門對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建設所定標準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探索創新、務求實效,積極打造“聊城模式”系統建設特色與亮點,通過信息化手段將業務工作與監管系統深入融合,真正滿足國資監管需求。
實現對“三重一大”決策事項全過程監督追蹤。一是通過對企業“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的制度、規則、清單、程序、內容和落實情況的全過程監督,能夠在線查看各企業有關“三重一大”事項的實施落實情況以及事項延期或停辦情況,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實時在線監管。二是8戶規模性企業全部完成“三重一大”系統數據對接,聊城市國資委國資監管平臺成為目前山東省內首個實現國資委與市屬企業“三重一大”數據聯動的平臺。三是有效推動了國有企業決策科學化、規范化,促使國有企業更好地承擔政治、經濟、社會三大責任,形成執行“三重一大”制度的硬約束,保證“三重一大”制度執行規范高效。
實現對企業財務數據實時監控和風險預警。一是建立經營指標評價體系。根據國務院每年更新的《企業績效評價標準》,按照不同企業、不同行業劃分標準,從資產負債狀況、現金流管控、對外擔保等23個指標綜合評估企業經營狀況,做到事前預判企業未來經營趨勢,為決策者提供數據支撐。二是實現風險警示。結合年初聊城市國資委對市屬企業開展的資產質量調查和風險排查工作,“量體裁衣”建立風險管控模型,通過國資監管平臺大數據收集分析,自動抽取企業各項財務指標,當某企業某時點到期帶息負債總額大于預計營業收入、可用授信額度、其他收入之和時,債務風險紅色預警。
實現工資總額動態調整,倒逼企業三項制度改革。一是建立工資總額上下限監管模型。按照對企業工資總額監管有關規定,建立對一級企業工資總額的管控模型,根據企業性質制定不同考核指標,其中勞動生產率選取最能代表企業發展特色的指標,比如公交集團選取人均年服務百公里數指標、水務集團選取人均服務用戶數指標、聊糧公司選取年人均儲備任務指標。國資委根據企業工資總額去年實際完成數及今年的財務預算數推算出企業工資總額管控的上限和下限,最終將對企業實現一個數的管控。通過對企業工資總額管理,推動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水平,倒逼三項制度改革。下一步,聊城市國資委將責成集團公司按照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對下級企業實施工資總額管控,完善國有企業工資總額決定機制。

國資監管平臺建設研討會
二是設置工資總額個例申報通道。按照《關于大力支持市屬企業加快科技創新的十條激勵措施》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要求,對市屬企業用于科研人員等獎勵的部分單列,不受單位當年工資總額限制,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在模塊中創建針對引進高端核心人才、突出貢獻獎勵開設個例申報通道,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對工資總額進行動態調整,推動企業不斷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
三是建立工資總額動態調整機制。按企業季度經濟效益、營業收入完成預算情況,推定工資總額應發數,警示企業工資總額是否超發,為工資總額預算調整提供依據,合理確定工資總額,確保工資總額增長幅度不超過經濟效益增長幅度。
下一步,聊城市國資委將繼續堅持“放、管、服”相結合,利用科技手段有效發揮出資人和國資監管職責,加快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時,在完善前期系統建設的基礎上,持續打造如市屬企業投資項目申報、審批(備案)及投資追蹤監管等亮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