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人類生活會產生垃圾。一家一戶天天灑掃,要扔出很多雜物。工業生產會留下更多的廢棄物,開礦剝下了石方,煉鋼留下了爐渣等。據2016年統計,全人類一年產生的垃圾量是20.1億噸,足可以填滿130個西湖,平鋪開來可覆蓋4.1萬平方公里,相當于瑞士的國土面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垃圾之多,已成為人類的一大憂患。
鐵路線快變成了垃圾線,海灘和海洋也同樣成了人們傾瀉垃圾的場所,意大利一座濱海城市無奈之下只能樹起了一座垃圾紀念碑來提醒大家,再不要向美麗潔凈的海灘、海洋扔垃圾了。偏僻的山谷乃至渺無人煙的沙漠,也成了垃圾堆放的地方。生活垃圾腐爛后,惡化環境,有毒有害的化工產品廢棄物,甚至帶有放射性的廢渣,不但發出奇臭,還會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染上可怕的疑難雜癥。
各大城市同樣被垃圾困擾著。法國巴黎為撒遍街道的貓狗糞便犯愁,日本東京每年需要處理的垃圾有500多萬噸,香港這個不到1100平方公里的繁華都市每天丟棄的塑料垃圾約1000噸。
令人討厭的垃圾真的是毫無用處嗎?
人們早就設想了許多變害為利的方法。我國目前每年有10%的爐渣、60%的鋼渣、80%的煤粉和煤矸石、95%以上的尾礦以及20多億噸的植物秸桿等廢物未得到利用。一年3000萬噸煤矸石,如果經過處理用作燃料,相當于600萬噸標準煤;把20多億噸植物秸桿和糞便利用起來,可以產生1000億立方米的沼氣,相當于3.6億噸標準煤。充分利用這些垃圾,完全可以緩和能源危機。
將垃圾變廢為寶在我國江西省豐成市已作為支柱產業。它是最早把廢塑料、油渣、玻璃、廢紙、毛發、雜骨等按類分揀的城市,已建立了110個廢物加工廠。這110個加工廠占全市企業總數的1/6,每年產值達1億多元,實現利稅1000多萬元。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安徽省就曾利用粉煤灰生產出優質鋁氧和高標號的水泥。而沈陽市則用肉類加工廠剩余的豬血、肉渣生產出高蛋白飼料,可與進口魚粉媲美。
在國外變廢為寶的“點金術”也是隨處可見,英國倫敦南面的佩卡姆城還專門舉辦了一個變垃圾為財富的展覽,展出各種各樣的收藏品,使人驚嘆不已。巴黎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用垃圾焚爐搬走了一座座垃圾山,換來了1/3巴黎人取暖的熱水。日本人更是看中垃圾,將它們制成顆粒肥料和建筑材料,種出了大而甜的葡萄,建起了輕質堅固的住房,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國農村有把有機肥作為農家之寶用來肥田的傳統,沿海地區將大量廢棄的煉鋼爐渣和礦山廢石用來圍海造田,與海爭地。這些昔日的垃圾,如今已成為人類財富的一部分。
現在,許多城市鄉村實行垃圾分類,就是從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并通過分類清運和回收使之變成資源。垃圾分類后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既節約了土地,又減少了填埋或焚燒產生的污染,而且可以變廢為寶。
只要地球上有人類生存,垃圾總會不斷產生。把丟掉的垃圾重新擺到它應有的位置上,我們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