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百家

2015年11月7日,剛剛結束對美國友好訪問的中國海軍152艦艇編隊導彈驅逐艦濟南艦、導彈護衛(wèi)艦益陽艦和綜合補給艦千島湖艦,與美國海軍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梅森”號、“斯托克”號和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蒙特里”號在美國梅波特港東南海域舉行聯(lián)合演練。圖/新華
當前,中美關系正面臨自1979年建交以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中美關系的走向不僅影響中美兩國各自的發(fā)展,也影響世界的未來。本文中,我想提出以下三點看法:
其一,中美競爭的現(xiàn)實已不容回避,兩國間的競爭或博弈不斷向縱深發(fā)展是一個長期趨勢;盡管如此,中美之間建立起一種競爭與合作并存的新關系是可能的。
近二十年來,主要由于中國的高速發(fā)展,中美綜合國力的差距不斷縮小,這導致兩國間結構性矛盾的出現(xiàn),雙方在上世紀80年代得以建立互信的基礎已經消損。在這一背景下,美國將中國視為戰(zhàn)略競爭對手,而且是前所未遇的戰(zhàn)略競爭對手,這是中美關系不會回到從前的根本原因。事實上,中美之間呈現(xiàn)出競爭態(tài)勢已有一段時間。盡管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顯而易見,這場競爭包含對政治、經濟、科技、安全等多重因素的綜合考量,并被置于全球框架之下。
大國間的競爭是嚴酷的,但未必是零和博弈。中美兩國避免將競爭對手升級為敵手,逐步建立起一種有規(guī)則的競爭與合作并存的關系(簡稱“競合關系”)之所以可能,取決于三方面原因:
第一,中美關系現(xiàn)在的局面不同于兩國關系史上的任何時期,也不同于冷戰(zhàn)時期美蘇兩大國的關系。中美兩國的聯(lián)系空前廣泛而密切,同時又在諸多領域存在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矛盾。聯(lián)系與矛盾交織,“剪不斷,理還亂”,可說是對當前中美關系困境的寫照。在此情況下,按領域切分競爭與合作,不失為一種解決辦法。
第二,在中美正在展開的這場競爭或博弈中,雙方都有一定的回旋余地。這是因為,競爭雙方的目標并不完全屬于同一層次,美國要極力維護的是其全球領導地位,中國決心維護的是自身發(fā)展權。如能客觀地認清這一差別,兩國完全可以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各得其所,實現(xiàn)雙贏。
第三,以大歷史的眼光看,經濟全球化和高科技發(fā)展帶來的趨勢是世界的整合,而不是割裂;同時,解決環(huán)境、氣候、疫情等諸多全球性問題,在一個多極化的世界中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所要求的也是各國間的普遍合作,特別是中美兩個大國的合作。
我的第二點看法是,未來兩年,相對于2020年,中美關系在表面上可能比較平淡,但對兩國關系今后的走勢至關重要。雙方均會算計得失,調整政策,為競爭博弈的進一步展開布局,也可能在某些領域進行合作。
近期中美關系可能會相對平淡的原因,主要是未來兩年,雙方都有許多重要的國內事項需要優(yōu)先處理。對中國來說,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和“十四五”規(guī)劃的啟動之年,2021年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2022年將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對美國來說,目前正面臨政府換屆,拜登政府執(zhí)政初期必將集中精力,解決疫情問題,彌合嚴重的社會撕裂,恢復經濟增長,以及確保民主黨在2022年中期選舉中取得優(yōu)勢地位。
在對外關系方面,就中國而言,現(xiàn)行的基本外交政策將延續(xù)。其中包括:推進大國協(xié)調合作,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加強同發(fā)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積極發(fā)展全球伙伴關系;堅持多邊主義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對美關系方面,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致美國當選總統(tǒng)拜登的賀電中表示,中方愿與美方一道“秉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wěn)定向前發(fā)展,同各國和國際社會攜手推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
在美國方面,預期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向將與特朗普政府有很大不同。拜登政府將放棄特朗普“美國優(yōu)先”的單邊主義,以恢復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能力”。美國政府的政策,包括氣候變化、核擴散、疫情控制、貿易政策以及維持金融穩(wěn)定等方面,都可能作出重大調整。為避免中美關系失控,美國政府換屆后,兩國關系的某些方面會有所和緩,在某些領域甚至會有所合作。不過,視中國為美國的“戰(zhàn)略競爭對手”已成為美國兩黨的戰(zhàn)略共識,這一點不會因白宮易主而改變。中美“戰(zhàn)略競爭”仍將是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基準點,政策調整的重點是增強協(xié)調性,不僅是協(xié)調美國內部各方,而且將積極協(xié)調盟國和其他相關國家和地區(qū)的關系,力爭對華施加“整體壓力”,其對華政策中的意識形態(tài)因素也將進一步突出。

未來兩年,中美關系雖難有大的變化,但至少可為近年中美緊張關系提供一個緩沖期,為嗣后兩國關系的進一步轉圜做些鋪墊。
我的第三點看法則是,中美建立起一種穩(wěn)定的競合關系將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需有長期打算。中國在處理中美關系時,不僅要目標清晰,而且要注重目標、實力和手段的平衡,并在曲折復雜的博弈過程中實現(xiàn)對目標的戰(zhàn)略管理,保證不偏航。
中美這樣兩個具有不同歷史、文化、制度背景的大國要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與合作并存的新關系,這在世界歷史上可謂前所未有,殊為不易。就近期而言,中國在處理對美關系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必須堅決頂住美國極限施壓的做法,使其知難而退。特別在事關國家核心利益方面,如臺灣問題,不能允許美國突破底線。同時,也應限定核心利益的范圍,如果把核心利益泛化,必然使自己的政策失去彈性,導致過火反應。
第二,加強中美之間的危機管控,這對于防止事態(tài)惡化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兩國軍隊之間已經存在危機管控機制,應積極推進使其制度化,以防擦槍走火。另應爭取早日恢復中美兩國安全和經濟戰(zhàn)略對話,至少表明我方意向。
第三,在博弈過程中雙方常有一連串的政策互動,由于目前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中美雙方的政策互動以何種形式、向何種方向展開將至關重要。在此種互動中,應增強預判力,有智慧、講技巧,防止互動陷于惡性循環(huán),而是有利于逐步迎得轉機。
第四,在中美可以進行合作的領域采取積極姿態(tài)。雙方可以合作的領域很多,包括氣候與環(huán)保、防止核擴散(伊核/朝核)、應對疫情、維護金融穩(wěn)定、經貿交流構架重組、人文交流等,特別是解決全球治理所面臨的問題,離不開中美兩國的合作。
最后,中美要形成良性競爭與合作共存的新關系,需要對競爭與合作的領域進行細分,具體解決雙方的結構性矛盾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并在對等基礎上建立規(guī)則。這意味許多方面的工作可能要從零開始。困難是多方面的,談判、協(xié)商、沖折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然而,事在人為!

2008年1月7日,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消費電子展上,中美合資企業(yè)在展場插起兩國國旗。圖/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