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信息中心 謝麗春
市場經濟最為重要的就是信用,信用對于市場主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經濟當中,市場主體只有誠信經營,才能獲得客戶的信賴,才能在競爭當中占據有利的地位。市場主體的信用情況對市場交易的安全有著直接的影響,也直接關系到經濟的秩序。因此,探究市場主體信息監管問題和措施具有現實意義。
以往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強制性年檢制度來進行催報,這使得市場主體對這樣的方式產生了依賴心理,取消強制年檢制度使得市場主體缺乏對信息公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市場主體進行年報的過程中,對于一些項目存有疑慮,覺得一些項目是商業秘密,擔心填報后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使得這些信息在填報的過程中存在虛假數據等問題。市場主體自主公示信息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公示信息質量低的問題,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很多市場主體存在隨意填報信息的情況,或者委托代理機構來進行年報工作,一些代理機構對市場主體的真實情況缺乏全面的了解,造成了虛假信息的出現。在市場主體進行年報的過程中,會對信息進行有利的篩選,對不利信息進行隱瞞,這就造成很多隱瞞信息的存在。在即時信息的公示上存在著延遲,一些企業由于公示意識比較弱,變更信息后卻沒有積極主動地進行公示,使得交易主體在信息上存在失衡的狀況[1]。
行政部門之間在進行信息共享上存在不到位的情況,這會造成市場主體出現不完整的公示信息,難以進行全方位的監管。每個政府職能部門都有自身的監管系統,對一部分市場主體信用信息進行掌握,由于每個部門都是獨立運行的,使得各部門只能以自身掌握的信息來進行監管,缺乏完善的信息共享機制,使得一些市場主體在某一部門是誠信示范主體,而在另一個部門卻是失信主體的情況。缺乏統一的監管平臺,導致數據統一的標準很難,對信息難以進行強制征集,存在重復傳遞數據的問題,以及遺漏信息的問題等,使得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服務不能進行全面、準確的提供。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的實施雖然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在社會當中缺乏廣泛的認可,使得市場信用信息還不具有較強的權威性,使得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有著比較低的使用率[2]。
基層監管人員缺乏專業能力,只能對市場主體進行基本信息的形式審查,對市場主體申報的相關專業知識不能進行有效核查?;鶎颖O管人員在抽查的過程中,存在著形式檢查,如市場主體是否進行了信息公示,信息公示的內容是否符合登記的信息等,而對于市場主體很多實質性的信息卻缺乏重視,不能進行有效的核查,基層監管人員對這些信息缺乏獲取的渠道,也缺乏對這些信息進行真偽評估的能力,這就使得對市場主體的重點信用信息缺乏有力的監管,存在監管乏力的問題。在對市場主體即時信息的抽查過程中,市場監管部門沒能與其他部門形成合力,不能對這些信息是不是真實有效進行判斷,這就使得對這些信息的監管存在漏洞。
對于失信市場主體來說,要想將其移出失信名單是比較簡單的事情,有著比較低的移出時間成本和手續成本。然而對于多次失信的市場主體沒有進行區別對待,對于嚴重失信行為,比如,多次沒有公示即時信息,或存在弄虛作假的行為,當前的信用監管制度沒有對這些嚴重失信行為進行有效的區分和約束。在實踐的過程中,很多失信市場主體沒有得到有效的約束,還有一些市場主體由于失信受到約束后,不能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反而將責任歸咎于監管太嚴。市場主體的失信行為只會在工程招投標、銀行貸款、政府采購等方面受到限制,其他活動沒有受到什么影響,對失信市場主體沒有形成社會公眾監督的氛圍,在經濟交易的過程中,各市場主體沒有將信用狀況作為參考的主要因素,從而沒有形成失信受限的氛圍,不能讓市場主體更重視信用,對自身的經營行為進行規范。此外,信用監管機制缺乏制定科學合理的失信修復機制,沒有科學合理地規范失信修復的方式、時間等,這樣不能對失信市場主體起到激勵作用,讓其通過合法的修復行為來消除失信[3]。
對市場主體信息公示的內容需要調整和修改相關法律法規,使公示的內容能夠將市場主體的真實信息科學地展示出來,對一刀切的信用評價體系進行有效的解決,對市場主體的信用情況進行科學的評價。為了使信用監管的信用評價標準更為科學詳細,需要對信用等級進行進一步的細分,運用信用評分制,來對不同類型的失信行為進行區別對待,特別是多次失信的市場主體,到達相應的標準就要對其進行信用降級,對于最低信用等級的市場主體就會面臨淘汰。對公示信息的范圍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對于市場主體顧慮秘密泄露的情況,可以從設計的機制上來進行打消,利用法律來對信息進行嚴格的劃分,對于要公開的信息,需要通過法律來強制公開,對于秘密的信息,要通過法律來進行保護。通過完善的制度使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的公開得到有效的保障,還能保護市場主體的秘密和隱私,使激勵相容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此外,對于信息公示的內容還需要依據市場主體類型的不同,使得信息公示的內容也不同。
對自主填報系統進行完善,能夠使市場主體更快捷、更準確地進行信息的填報,將信息傳遞的成本進行有效的降低。對行政部門的信息公示系統進行完善,對現有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從而構建全國統一的征信平臺,對公示板塊進行科學統一的增設,對信用評價標準系統進行科學統一的設計,對重復投入進行有效的減少,將社會統一的信用代碼來最為市場主體的唯一身份,利用系統來對所有信用信息進行推送、整合等,增加公示信息的完整性,便于公眾的使用。對板塊關聯功能進行增設,使公眾能夠更方便快捷地對信息進行查詢[4]。依法拓展職能部門信用信息公示的深度和廣度,還要逐漸覆蓋司法審判信用信息。實現一個平臺管信用,豐富信息抽取、獎懲聯動、大數據分析等功能,充分發揮企業自治、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共治方式。對信用等級進行分類監管,對市場主體進行分類監管。
首先,需要對日常監管機制進行完善。對監管工作系統進行完善和升級,將即時信息能夠更即時地發給監管人員,這樣能夠對市場主體公示信息的情況有更準確的掌握,還要在監管人員的個人考核當中納入即時信息的監管情況,這樣來增強監管人員的積極性。對年報日常監管機制進行完善,對于年報信息的真實性,可以利用多種形式來進行核實,對于發現的虛假信息,可以將其列入異常經營名錄,并對其進行責令整改,通過公示系統來進行公示。對分類監管機制進行完善。對市場主體不同的信用等級進行精準監管,對有問題企業要進行重點監管,分類監管不僅能夠對市場主體進行更精確的監管,還能減少行政資源的浪費。其次,設置科學的隨機抽查機制。通過大數據來對市場主體的信用情況進行抽查,科學設計抽查的對象、比例、內容等,對抽查對象進行不同市場主體的劃分,對抽查比例進行適當的調整,對于信用良好的市場主體可以將抽查比例降低,而對于不良的市場主體要對抽查的比例進行適當的調高。對于抽查的內容要聯合多部門進行綜合抽查。最后,加強與專業機構的合作。這樣市場監管部門能夠對企業的財務報表、社保信息等進行更科學、更專業的核實,有助于市場主體的公示年報信息更真實[5]。
建立多部門信息共享機制,能夠對市場主體的信息有更全面的掌握,增強公示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使公示信息的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使信用約束力得到強化。為了讓各部門能夠積極構建信息共享機制,需要安排強制性的法律法規,來強制各部門將信用信息共享到統一的平臺當中。構建完善的共享信息考核激勵機制,來調動各部門共享信息的積極性。針對市場主體信用信息不完善的情況,要加強對數據資源的整合,形成互聯互通的格局。
建立完善的守信激勵機制,要讓守信的市場主體能夠獲得實在的利益,來調動市場主體守信的積極性。各部門在進行市場監管的過程中,需要將信用信息和信用產品進行有效的運用,實施政策激勵,比如,對守信的市場主體可以簡化辦理程序,可以進行優先辦理,可以享受政策的優惠等,這樣能夠激勵市場主體更準確及時地進行公示。還要加大對守信市場主體的表彰和宣傳,在各類媒體上對誠信市場主體名單進行公開,來營造良好的守信氛圍。對于當前信用監管不夠強的問題,為了增強監管的約束力,需要建立完善的失信懲罰制度,來對失信市場主體加大懲戒的力度,增加失信成本,來對失信市場主體進行震懾,從而使市場主體提高對失信行為的認識[6]。
加強對以物品編碼管理為溯源手段的產品質量監督體系的研究,形成可以查看來源、可以追究去向、能夠追究責任的信息鏈條。構建企業產品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強化質量標準監管,實現企業和地方性標準的統一。增強各領域行政執法力度,尤其是重點領域。
在市場經濟當中,信用是基石,在建設社會誠信體系當中,市場主體信用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對市場主體信用監管問題進行分析,從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解決,對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市場主體進行監管,能夠使社會監督氛圍得到有效的擴大,使公示信息的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增強企業誠信經營的意識,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