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建工集團第一安裝有限公司 何建寧
企業在開展成本核算工作時,實際上是對成本發生進行監督、匯總和分析,運用控制成本與管理成本的方式保證企業運營的合理性。就成本核算來講,主要是指在一定周期內,針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費用按照制定的標本進行核算,進而使企業在今后發展中獲得數據方面的支撐,使戰略的制定獲得科學指導。但是現代企業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漸趨于多元化,傳統成本核算以及成本管理已經難以滿足其實際發展需求,需積極對其進行改革[1]。
就企業實施的成本核算來講,實際上屬于企業生產進行的成本管理和成本監督,成本核算數據能為成本目標管理進行計量分析提供科學的依據,進而使企業正常運轉、經營得到充分保證,屬于企業經營和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并且二者之間相互影響、密不可分。就成本核算來講,需將企業在一段時期內經營過程中產生的費用根據地點、性質進行分類、核算、匯總,然后將產品實際成本與單位成本進行及時核算,并且將成本計劃實際執行情況作為依據,找出引起成本變動的因素,并通過不斷控制與完善,尋求降低成本以獲得長期競爭優勢的戰略途徑,其目的在于提高企業成本控制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實現綜合水平的不斷提升[2]。就成本管理來講,當前呈現出多維化以及多元化發展趨勢,因此需注重成本管理的合理性、整體性以及系統性,實現對企業內部核算體系與價值鏈的有效構建。從戰略角度來講,核算管理體系在構建時更注重長期性的體現,因此成本核算相關管理工作在實施過程中致力于多元化目標的實現,其中主要體現在可行性、歷史性、全局性、組織性、系統性等,然后將企業當中制定的定價策略作為參考,保證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實現,核算時將批次、品種、生產步驟等作為對象,計算時運用分批法、對應品種法、分步法等多種方法。現代成本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價值鏈分析、戰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動因,其構成了一個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體系,該模式致力于經營過程的不斷改善,促進企業在競爭力上的提升。對于企業來講,不同發展階段在開展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工作時往往要求也會有所不同[3]。在實施這兩項工作時,制度方面、政策方面都需要有一定基礎,應注重定額管理方面制度的建立與健全,其中主要包括收發制度、材料計量制度、盤點制度、領退制度等,保證成本核算開展時組織方式的正確性。在核算時不僅應核算生產費用,也需考慮到生產成本具體實施時,對費用進行界限的合理劃分。就時間與分配來講,應明確不同產品、不同月份產品在完工時產生費用支持以及費用支出的具體界限,從全局上對資本支出與收益支出的具體界限進行把握。運用適當方法針對成本項目在歸集過程中產生的各項費用在生產品以及完工產品之間進行合理分配,進而實現對系統成本的整體核算。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對于企業來講屬于全局性問題,能夠保證企業生產經營中的效益。成本核算工作在實施時,為了使成本控制獲得較好效果,應注重核算方法以及核算模式的改變,針對網絡核算相關技術進行開發,并強化人力管理工作,注重外部審計工作的實施,保證成本預測實施時的及時性與準確性,以及節能降耗目的的實現,促進企業科學管理。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企業成本核算相關體系不斷組建與完善情況下應注重與現代企業實際特征以及具體要求相適應,積極對西方國家企業成本管理成功經驗進行借鑒,并且在借鑒中體現出中國特色,保證特色的鮮明性,根據我國實際情況保證成本核算以及成本管理工作在實施時的有效性[4]。從宏觀層面來講,國家在政策上給予了改革支持,社會上實現了對多方資源與多方人才的積累,在此情況下為企業成本核算以及成本管理方面的改革與創新創造了良好條件。從微觀層面來講,我國企業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建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并且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與完善。同時在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中的各個細節都實現了徹底性翻新,以及對全新信息技術的運用,借此推動了動態性、完整性、多元性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系統的構建。
企業在構建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體系的過程中,部分賬目存在不夠清晰的問題,成本核算數據主次不分,信息化運用也缺乏全面性,因此會計處理在方法上會表現為繁雜無序[5]。對于企業來講,由于注重利潤最大化的實現,因此其在賬面上會出現較多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在于管理層成本意識相對薄弱和核算體系缺乏健全性,同時也會受到會計工作人員在技術上不夠熟練的影響,在此情況下會使成本在結轉時出現不規范問題,成本核算在實施時較為混亂,針對利潤方面的調節缺乏合理性[6]。此外,在此過程中,稅務機關給予的監督力度也較為欠缺,在偷稅漏稅影響下,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會出現隱匿混亂問題。管理控制在實施過程中,企業與相關工作人員在成本方面的意識較薄弱,受職能比較單一的影響,成本管理方面的理念相對落后,成本管理在范疇上較為狹窄與片面,單純局限在產品生產方面,并且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對于事后管理比較重視,對于事前預測與過程把控有所忽視,導致難以將成本預算和成本管理自身具備的預防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受成本信息面比較狹窄的影響,企業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方面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滿足,最終導致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在方法上與企業實際發展戰略之間相脫節。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我國企業在發展中逐漸引入了國外比較先進的成本管理技術與核算技術,其中主要包括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法、作業管理等產品生命周期計算等,這些方法的運用使企業進行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改革獲得新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企業的不斷發展,而在對國外先進方法進行引入的過程中,應注重與原本企業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借此保證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工作在實施時的有效性[7]。信息技術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使企業進行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獲得了全新突破口,新型成本控制方面軟件的開發與運用和信息化管理快速高效的實現,已經成為企業在今后發展的重要趨勢,這一趨勢具有一定必然性,并且在此模式中能夠使企業獲得更廣泛的發展空間,同時信息化的運用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夠為其今后發展打下良好的數據信息基礎。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背景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將市場作為主要導向,生產經營過程中應將成本核算以及成本管理在整個生產經營當中滲透,促進成本核算以及成本管理在范圍上的擴大。在市場經濟體制影響下,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在實施過程中能夠更加便捷,科學化的特點更加明顯。當前互聯網、通信技術的發展使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在實施過程中能夠實現對外部信息的及時獲取,在國內外企業對先進技術不斷吸收的過程中,推動了我國企業在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方面的不斷進步。
網絡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生產管理的實施更為便利,但是相應也帶來了潛在危機。對于成本核算方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來講,在運用過程中常常會存在安全隱患。在網絡迅速發展過程中,黑客會造成商業泄密,以及在網絡病毒的影響下出現數據丟失與系統崩潰等多種問題[8]。同時在市場環境較為復雜的影響下,會出現各種惡性競爭以及竊取財務內幕問題的出現,在此情況下,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改革在實施時會受到阻礙。受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影響,傳統模式下的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在實施過程中應變性較為缺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原本的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需面對更為復雜的競爭[9]。在消費者實際需求變化迅速的情況下,在成本動因上會有所增加,因此成本核算以及成本管理中粗放型模式將會逐漸被淘汰。在市場環境不斷發展變化中,企業應和自身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發展時做到與時俱進,進而使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改革獲得更好效果。
從宏觀層面來講,企業成本管理應注重系統性、完整性、動態性、規范性等調控體系。就法規與審計來講,應構建規范性的制度體制,就頒布的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準則來講,盡量體現出規劃化和制度化,推動審計、財稅、社會監督等多個方面實現一體化[10]。就經濟體制改革來講,應注重外部環境的構建,以及經濟布局合理性的實現,保證資源實現有效配置,對產業結構進行逐步調整,促進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在實施時的協作化與專業化。在搶占市場過程中,應對公平競爭進行鼓勵,注重生產要素相關市場的發展,實現市場規則的不斷健全,逐漸將市場當中存在的障礙清除,進而實現規范性、系統性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體系的構建。具體實施時,可以針對宏觀層面的調控體系進行構建,促進社會上各方力量的充分發揮,審計部門和法律部門需構建規范化制度,建立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相關制度或者是準則,使企業在審計層面、財稅層面、社會層面的監督有效融合,并注重經濟體制有效整合的實現,推進良好市場環境的構建,進而保證企業在布局上的合理性,促進各項資源優化配置,企業產業結構合理調整。保證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以及成本核算時的協調性以及專業化,市場競爭體現出公平性與公正性,市場規則更為健全,避免市場出現滯后性問題。除此之外,應注重考核評價的實施,并且保證考核的公平性、科學性以及公證性,在此基礎上才能使企業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工作獲得有效管控。具體實施時,企業應注重全新檢測手段的運用,對監控裝置進行安裝,在此情況下能夠清晰了解生產經營中的實際物資消耗以及產品的具體去向??己斯ぷ髦饕远ㄆ诜绞竭M行,考核內容為工作中的各項成本指標完成情況、經濟效益、制度落實、管理意識等等。
從微觀層面來講,首先應在理念上的進行革新,與此相關的理念主要為環保意識、節約意識、效益意識、競爭意識、法制意識、經營意識等,在此過程中,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在實施過程中應注重一體化的實現,并將職能標準作為依據,促進成本在核算、控制、考核、管理方面的完善,同時注重系統的完善性。核算方法的實施主要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之上,實現由主到次各個擊破,與成本會計相關原則相符合。
總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企業需面對的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在此背景下,要想充分實現發展目標,就需給予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充分重視,并且和自身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積極推進相關改革的實施,并保證改革措施在實施時的針對性,使改革與自身發展、社會需要之間相適應,進而實現市場競爭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