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群,任 靜
(貴州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出現,數字經濟時代已經悄然到來,并且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我們可以足不出戶,通過手機移動程序在線程序就能夠在線交友、在線購物、在線娛樂等多種便捷服務。在數字服務越來越普及的同時,采取數字化商業模式的企業也迅速增長,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在推動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挑戰。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大量企業跨國經營,使傳統的稅收規則和征管模式難以為繼,我國政府如何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應對新商業模式帶來的挑戰,構建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稅收體系,減少數字服務稅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沖擊,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不同以往的新商業模式,既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強勁動力,同時也為傳統的稅收模式帶來了沖突和挑戰。在數字經濟時代,新商業模式的產生使交易的方式更加復雜,對稅源的監控更加困難,稅收流失的問題嚴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數字服務稅的概念應運而生。
數字經濟時代,跨國互聯網企業不斷增加,與傳統企業以實體經濟為中心的收入來源地稅收管轄模式不同,跨國互聯網企業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獲取經濟利益卻而不用繳納相應稅款,更容易產生利益的轉移。一方面,一些互聯網企業通過將利潤往低稅率國家轉移來逃避稅收,另一方面,國際稅收存在的漏洞會加劇各國貿易的緊張關系,導致國際稅收制度的混亂。因此,為了實現稅收公平和改革稅收利益分配原則,各國開始針對互聯網企業提供的如搜索引擎、社交媒體等數字服務征收數字服務稅[1]。對大型互聯網企業征收數字稅,一方面可以增加財政收入,解決互聯網企業的逃稅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對全球數字經濟下傳統稅收所面臨挑戰的回應。
近年來,歐盟、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積極推動實現數字服務稅的征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防止稅基的侵蝕。互聯網商業模式下,跨國公司利用國際稅收規則存在的漏洞和各國稅收制度的差異,借助跨國的因特網,向某一國提供服務,但公司的實體不需要建在該國內,因此其在該國的經濟活動和所獲收益不要繳納相應稅收,達到了逃避稅收和轉移利潤的效果。為了改善跨國的數字經濟巨頭對本國稅基侵蝕的狀況,減少政府稅收的流失,各國采取了數字服務稅政策[2]。
2.調整稅收的不公平。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公司間的不公平競爭,跨國互聯網公司由于其業務的特殊性,可以在賺取高額利潤的同時而逃避稅收負擔,跨國互聯網公司相比傳統企業承擔了更少的稅負,其成本也相應減少,因此在市場上更容易獲得優勢地位,導致市場的不公平競爭[3]。數字服務稅的提出,就是為了確保數字企業與傳統企業一樣,公平的在市場上競爭、公平的為國家財政做貢獻。
3.營造寬松的制度環境。各國提出數字服務稅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保護本國處在發展初期的數字經濟企業。美國互聯網巨頭企業在歐洲占有比較高的市場份額,發展比較強勢,這就使歐洲本土的數字經濟企業在全球的發展當中喪失競爭力,因此為了保護本國規模比較小又處在發展初期的數字企業,英法等國針對有一定規模的數字企業征稅,加重外國的大型互聯網企業的稅收負擔,為本國企業的發展營造寬松的稅制環境,有利于本土企業的發展。
4.加強對數字企業的監管。對跨國的大型數字企業征收數字服務稅,可以進一步加強對數字企業的監管,有利于完善稅收的監督體系,遏制大型數字企業利用其壟斷地位排擠競爭對手、侵害用戶權益的行為,規范數字企業的市場行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數字服務企業利用國際稅收體系的不完善逃避稅收,損害了一國正常的稅收權益,擾亂了國際稅收秩序。因此,在日益聯系緊密的全球經濟下,面對數字經濟帶來的挑戰,各國都無法置身事外。但對于當前國際稅收體系是否需要調整,國際社會還未達成一致的意見,因此,一些國家開始了數字服務稅征收的單邊探索[4]。
2018 年,為了應對數字經濟對歐盟稅收體系的沖擊,歐盟首次提出了對數字活動開征數字服務稅的提案兩項提案。第一項是長期解決方案,對年度收入超過700 萬歐元或在一個納稅年度中在一個成員國擁有超過10 萬用戶、公司與企業簽訂超過3 000 項數字商業合同的企業簽訂商業合同的數字企業征收3%是數字稅。第二項是臨時的解決方案,對全球年收入總額為7.5 萬億歐元、歐盟收入為5 000 萬歐元的互聯網公司征收3%的數字稅,征收的范圍包括在線廣告、用戶數據銷售收入等數字活動。短期方案是確保長期方案實行的一個過渡方案,方案的實行使歐盟的成員國能夠從數字企業的經濟活動中獲得相應的稅收。
目前,歐盟有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開始或計劃征收數字服務稅,歐盟首先對數字企業征稅,制定了具體的數字服務稅征稅規則,對各國數字經濟規則的調整都有重要借鑒意義[5]。歐盟數字服務稅方案的提出對其他非歐盟國家也產生了示范效應,印度、新西蘭等國也提出了征收數字服務稅的計劃。
1.法國。國外對數字服務稅征收的試行首先開始于英法兩國,英法兩國征收數字服務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國內的財政壓力。2019 年,法國開征臨時性數字服務稅,對全球數字業務年收入達到7.5 億歐元或在法國境內提供數字服務達到2 500萬歐元的公司所提供的在線數據服務征收3%的數字服務稅。法國數字服務稅主要針對兩者數字經濟行為征稅:一是在線數字互動平臺服務,二是提供線上廣告服務和銷售數據的服務[6]。
2.英國。繼法國之后,英國政府從2020 年開始對向英國用戶提供社交媒體、在線服務和搜索引擎的公司征收數字服務稅,征收的范圍包括全球銷售額超過5 億英鎊、在英國收入至少2 500 萬英鎊的企業,旨在規避大型數字巨頭通過將利潤轉移到低稅率地區的方式逃避稅收的行為[7]。據英國海關署統計,數字服務稅的征收每年將為英國政府帶來8 700萬英鎊的額外收入。英國對是否征收數字服務稅的判斷放在是否具有“用戶參與”上,即用戶是否對平臺的使用創造了數字化內容和為平臺創造利潤等幾個方面。
3.印度。印度是最早對數字經濟征收獨立稅種的國家,早在2016 年就對數字經濟征收均衡稅,均衡稅的征收范圍僅限于特定的在線廣告服務,且針對以侵蝕稅基方式獲得大量收入的國外數字企業。均衡稅與企業所得稅相互獨立,有常駐機構的非居民企業只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而不需要再另外繳納均衡所得稅,造成重復征稅。
中國作為數字經濟大國,數字經濟占到GDP 三分之一的比重,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給我國社會經濟的管理來了挑戰。
互聯網的普及使數字服務企業能夠跨越國界,在世界各地經營而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如今,很多跨境數字企業通過網絡為我國提供數字產品和服務,而我國現行的稅收制度沒有針對數字經濟中的在線廣告模式、電子商務模式等進行界定,數字經濟方面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使得我國不能有效應對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的挑戰。
數字經濟下在對數字企業征收所得稅的過程中,納稅人的相關信息和經濟活動交易的地點難以收集和監管。互聯網方式的線上交易模式,使一些企業可能會利用技術手段掩蓋交易信息,為稅務機關征稅信息的收集帶來困難。因此,隨著互聯網交易模式和業務量的增多,稅務機關在對數字企業進行征稅的過程中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挑戰。
在數字經濟下,涉及更多的是知識和數據的轉移,針對這部分經濟活動征稅,課稅對象模糊,難以確定。同時,數字經濟下的經濟活動往往不是單一的一項,而是混雜著不同的業務類型,各類型間的界限難以劃分,導致稅率難以確定,此外,在當前的數字經濟交易模式下很多網絡平臺上的商家都沒有進行稅務登記,因此稅務機關無法對這類經營者征稅。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和信息是關鍵的生產要素,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數字化的經濟模式必將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數字化的產品和服務將成為國家重要的稅收來源。因此,征收數字服務稅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在此背景下,中國應該勇敢迎接數字經濟帶來的挑戰,學習和借鑒國外數字服務稅征收經驗,探索出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數字服務稅征收模式。
目前,我國的企業所得稅征收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模式,由于我國在數字經濟的發展方面還沒有出臺相關有針對性的稅收政策法規,在數字經濟企業的稅收監管方面也比較混亂,很多數字服務企業就很容易利用法律的漏洞,偷稅漏稅,轉移經濟利益,法律的空白和漏洞嚴重阻礙了我國稅收的征收和管理。因此面對當前稅收法律法規的漏洞,應盡快對當前的數字商業模式進行分類,并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應稅行為制定相對應的稅收政策,來應對數字經濟對傳統稅收模式的沖擊。
在稅收的監管當中,往往會因為信息難以收集和不對稱導致稅收監管困難,但區塊鏈技術的產生,為這個難題的解決提供了條件。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等特點,也有效解決通過虛開發票、虛報發票方式逃避稅收的問題,在降低征稅成本的同時減少征稅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加快利用和推廣區塊鏈技術在稅收征收和監管過程中的利用勢在必行。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各國的經濟密不可分,沒有哪個國家單獨依靠自身的單邊政策能夠解決全球的經濟問題,對數字服務稅的征收也不例外,一國對數字服務征稅,不僅涉及到本國企業的發展,還對在其國內提供數字服務的別國數字企業產生影響。因此,在對數字服務稅征收的政策制定的過程中,需要各國相互合作,便于將數字經濟企業在不同國家產生的收益合理分配,避免重復征稅。同時,更多國家協商一致的方案能夠提高征稅的效率,同時也避免帶來額外的爭端。
中國作為世界上數字經濟生產和消費大國,擁有全球最活躍的數字化投資和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在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全球各國圍繞數字經濟所制定的政策都可能對我國數字企業產生影響,各國制定的數字服務稅政策都是為了各國利益的考量,都是為了保衛各自的數字主權、維護本國企業的利益。因此,在全球數字化經濟挑戰下國際稅收規則的重塑過程中,中國作為不可缺少的角色,應密切關注全球稅收方案的改革動向,積極參加到國際稅收規則的頂層設計當中和國際稅收方案的制定當中,從維護我國稅基安全的高度,主張我國的利益,在稅收方案的設計上為本國的企業發聲,為維護我國數字經濟的稅收利益做好制度的設計,同時為全球稅收制度的改革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8]。
由于各國在制定數字服務稅相關政策時更多的是從本國利益考量的角度出發,因此各國制定的數字服務稅政策可能存在沖突,對自身利益維護的同時可能損害了他國的利益,不可避免會出現過度開征數字服務稅的現象,進而產生沖突和貿易壁壘,遭到其他國家的強烈反對。從長期來看,單邊主義的數字服務稅政策難以遠行。因此,我國在制定數字服務稅政策時,不僅要站在我國的立場上,制定符合我國利益的數字服務稅政策,也要積極參與全球解決方案的陣營,與國際方案協調一致。
數字服務稅的開征,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解決傳統稅制在數字經濟下的漏洞和不適應問題。近年來,我國大力推行減稅降費政策,深化稅收制度的改革,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為企業的發展注入動力,在此背景下,我們應當依據我國當前的國情和現行的稅制,制定相應的數字服務稅征收方案,合理銜接當前減稅降費的稅制改革目標,使數字服務稅的改革,符合我國當前的政策方向。
數字經濟的發展給現行的國際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此情況下,各國意識到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數字經濟下的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問題,在還沒有達成全球統一方案之前,一部分國家已經率先開始采取措施,制定措施解決當前數字經濟帶來的稅收問題。在對歐盟地區和英法等國的數字服務稅政策進行探討和分析之下,參考別國的經驗和教訓,再結合我國的數字經濟稅收現狀,總結出當前數字經濟給我國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得出幾點我國在當前應對數字服務稅的啟示。
從長期來看,征收數字服務稅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應正確認識并重視對數字服務稅的探索和研究。從短期來看,數字經濟給我國帶來多重挑戰,我國在應對數字經濟帶來的挑戰時,不宜采取單邊、臨時的數字服務稅政策,而應積極參與到全球方案的制定過程當中,在全球方案的制定過程中,為我國的企業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