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有各種不實消息及謠言出現。公眾渴望獲得正確的信息,成為應對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有力參與者和貢獻者。傳統電視媒體的消息具有較高的權威性,但其線性傳播特性未能滿足信息化時代受眾個體化、碎片化和移動化的需求。而基于傳統電視媒體的融媒體短視頻產品,則因為主持人及其背后支持團隊的通力配合,更具話語權與公信力,可在這場全媒體融合的變革中提供快速準確的權威信息。
2020年收視數據顯示①,廣東省電視新聞節目收視率同比大幅上升。作為電視欄目公信力體現終端的電視新聞主持人,在受眾中擁有更多信任感。新聞主持人會呈現出新聞事件最客觀、真實的信息,深入到事件之中,為觀眾解析事件,引導輿論②。而要對重大公共疫情的走向進行披露,消除公眾的疑惑,驅散以謠傳謠的負面影響,新聞節目主持人的話語權與公信力顯得尤其重要。那么,新聞節目主持人如何將自己在傳統媒體中的公信力體現在新媒體上?電視媒體如何打造融媒體短視頻產品?這些都是廣東廣播電視臺在實踐中逐步解決的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廣東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發動全體新聞節目主持人,以觸電號、抖音號為主要平臺,根據各自欄目的風格特點推出《主播戰疫》《主播說安全》等系列融媒體短視頻產品。該系列產品內容制作精良,具有時效性及針對性,及時解答了公眾疑惑,凸顯了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索與積累,這批短視頻產品確定了兩種主要的制作模式,雖各有特點,但均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的提示與警示作用,實現了權威媒體在融媒體時代的正向引導。
在廣電媒體中,具有新聞屬性的融媒體短視頻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主播說聯播》最廣為人知。這款根據主持人風格打造,話題及點評經過精心設計的融媒體短視頻產品一經推出,就迅速在抖音和微信平臺引起較高的關注。其“主播銳評”模式隨后也成為各地方廣播電視臺制作的一個參考方向。該模式既可保持傳統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權威的形象,又可利用新媒體“短平快”的語言特點快速表達主題,其核心競爭力是:在碎片化傳播語境中,凸顯公信力。
廣東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在抖音號和觸電號上推出的《主播說安全》,正是參考了《主播說聯播》的“主播銳評”模式制作的。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屬于國家級媒體,本身影響力巨大,所以地方電視臺必須在制作中體現出地方特色,才能吸引受眾,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主播說安全》融媒體產品重點突出新聞節目主持人的粵語方言特色,固定在《今日關注》《今日最新聞》等粵語欄目的抖音號、微信號推送。推送用粵語方言報道疫情信息的短視頻,在廣電新媒體的公共賬號中尚屬首創。
粵語為古漢語的一支,聲調、音節比較豐富,除兩廣地區外,收視人群還廣泛分布在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粵語抗疫短視頻因此也具有了特殊的對外傳播意義。《主播說安全》結合時事熱點、趣點、閃光點,多使用民間俚語和具有嶺南特色的歇后語實現深入淺出的表達,使主播語言更為生動、幽默,傳遞更為直接,深受粵語人群歡迎。
粵語新聞主持人自帶流量,在融媒體時代仍然是內容發布的核心。廣東廣播電視臺粵語新聞主持人在每天播報電視新聞的同時,會挑選當天廣東省內涉及疫情通報、防疫一線、政府部署、社會影響、呼吁倡議等熱點,以演播室欄目背景襯托,在主播臺上用手機高清豎屏規格錄制。他們以即興點評等方式表達觀點,時長限定在一分鐘以內,充分利用短視頻短小精悍、沉浸感強的特點,并根據疫情發展階段及時調整報道方向和切入點,積極設置正向引導性議題。其中“假期延長卻不能主動,為什么?”“N95口罩不能過度浪費”“鄭達建議大家:非常時期用手機拜年”“單位不提供口罩能上班嗎?”等短視頻的發布,突出了《今日關注》《今日最新聞》節目主持人的權威呼吁,而在經過精心剪輯和配樂設計后,主持人的風格特點也無縫融入到融媒體產品中。
這批短視頻產品因主持人的公信力、親和力,加上接地氣的粵語方言表達,推出后在省內新媒體端得到廣泛傳播,在短視頻覆蓋的場域充分發揮了輿論引領的主動性。同時在粵語受眾群體中也獲得了良好口碑,在以普通話為主的抖音、觸電平臺中顯得更為垂直,特點鮮明。
《今日關注》在2020年初開通抖音號,其中短視頻《鄭達建議大家:非常時期用手機拜年》,在三天內點擊量達到802萬。該產品充分突出了粵語主持人鄭達幽默風趣、點評犀利的特點,依靠其深入人心的形象,用生動簡潔的粵語方言呼吁大家過年期間減少聚集,提倡“手機拜年也是一種親情互動”的理念。隨著這條視頻產品傳播熱度的攀升,不少原來《今日關注》的電視觀眾轉化為新媒體粉絲,點擊量的上升也帶動了“今日關注”抖音號粉絲數量的大幅增長。以這次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為開端,“今日關注”抖音號更專注于新聞事件的內容,以“主播銳評”模式生產的視頻產品也一直堅持每周發布。至2021年2月,“今日關注”抖音號成為粉絲數量突破一千萬的媒體大號,位列廣東省排行第一,其發布的抖音短視頻有不少都是當天能夠達到一億點擊量的“爆款”。由此可見,傳統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在融媒體產品中的創新融合,既可最大化發揮傳統媒體的品牌公信力、權威性和信譽度,同樣具備引導輿論的能力。
在新聞屬性的融媒體短視頻中,除了“主播銳評”模式,“劇場敘事”模式同樣在這場重大突發事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傳統電視欄目《珠江新聞眼》制作的融媒體產品《主播戰疫》,則是“劇場敘事”模式在融媒體短視頻制作中的一次創新體現。其模式將新聞主持人的既定身份從“主持人”轉變為“演員”,從“高高在上”的播報狀態,轉變為接地氣的生動表達,也讓受眾印象深刻。
“劇場敘事”目的在于講出生動故事,引發觀眾產生共情,讓其更專注于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共情”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最初是由人本主義創始人羅杰斯提出,也有人將其翻譯為“同理心”,指的是個體準確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在特定情境下做出準確情感反應的一種能力③。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面前,人們很容易產生相像的情感反應。為受眾熟知、本身具有知名度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參與到“劇場敘事”模式里,制造了讓觀眾產生共情的良好契機。
《珠江新聞眼》欄目本身有著二十年的歷史,其收視率及市場份額在全省名列前茅,節目主持人均有十年以上的從業經驗,在公信力、親和力等方面有著良好的基礎。《珠江新聞眼》在新冠肺炎疫情伊始,每天在抖音號、觸電號推出融媒體產品《主播戰疫》,讓主持人變身為主創演員,結合疫情動態精心設計劇本,演繹不同的短故事。視頻內容一是科普抗疫知識,二是針對謠言進行辟謠,時長約一分鐘,用真實的場景、生動的故事來傳播抗疫知識和權威聲音。
在“珠江新聞眼”觸電號上,發布兩天點擊量就達到13萬的短視頻《當梁德華遇上徐朝偉》,巧妙利用電影《無間道》中劉德華和梁朝偉天臺舉槍相遇的著名情節,將主持人梁宇、徐潔的姓名代入,標題設置按照互聯網傳播規律,內容模仿電影情節對白,把疫情防控的測溫情景融入其中。“演員”徐潔舉起測溫槍,對準因不守規定進入直播間的“演員”梁宇嚴正提醒:不測溫則不能進行工作。該短視頻由于電影劇情早已深入人心,加上主持人演繹到位,短短一分鐘的長度就已達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戲劇效果,準確表達出“測溫很重要”的主題。視頻發布后,大量受眾,尤其是年輕群體對該視頻印象深刻,更加重視測溫環節,為疫情初期普及防疫基本知識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不少廣東省內的地方融媒中心也從該作品中得到啟發,用客家話、潮州話、粵西話等不同地方特色語種,制作出類似模式的短視頻進行防疫提醒,達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主播戰疫》以《珠江新聞眼》欄目的新聞主持人為創作主體,源源不斷地每天提供“劇場敘事”短視頻,如在“喜劇之王篇:口罩的正確使用”“主播住家篇:宅家也是做貢獻”“瞞報謊稱后果嚴重!涉嫌違法!”等視頻中,新聞主持人變成居家示范的“家庭主婦”、因瞞報動向被居委會大媽追責的“通緝犯”等,用極具感染力的不同角色力陳遵守防疫措施的重要性。以上視頻情節生動、幽默詼諧,均在觸電號上獲得了超過十萬的點擊率,充分體現出主流媒體在網絡中的正向輿論引導力。
“劇場敘事”融媒體短視頻制作模式中最重要的創新,在于讓新聞節目主持人一改以往正襟危坐的形象,用接地氣的“網絡化生活語言”展示劇情,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在眾多平臺的短視頻中顯得更加生動可信。由此可見,在短視頻創作上,要善于構建關聯,用貼近觀眾、貼近生活的主題凸顯社會發展的內在邏輯,這樣才更容易走進觀眾的情感世界,使其產生共情心理,接受作品所傳達的信息。
信息化時代,文化的整體趨向已從過去的精英文化范式,轉向了一種更為通俗化、娛樂化、更貼近日常生活的大眾文化范式,具有很強的生活伴隨性④。電視新聞節目是傳統審美精英的“儀式化”狀態,但基于其平臺制作的抗疫融媒體產品,不應只是電視文化的復制,更要向用戶學習,從民間文化中汲取營養,盡可能貼近用戶,才能在多元化傳播中得到更多的關注,為線性傳播的傳統視頻內容插上大眾化傳播的“翅膀”。
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因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優勢,會賦予融媒體短視頻產品更高的可信度,所以當新聞主持人融媒體短視頻從私人化表達開始走向公共化敘事時,這些產品會遵循生產機制與傳播特點,將個體視角的“微敘事”與國家的宏大敘事相接⑤,讓權威信息在謠言遍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達到最大的正向輿論引導效果。
注釋:
①根據廣東廣播電視臺 《今日關注》《珠江新聞眼》節目2020年1月-6月收視數據,同比2019年。
②林雪.新聞節目主持人公信力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4(12):125-126.
③楊娟.《早餐中國》的共情傳播探究[J].新媒體研究,2019(21):110-111.
④徐國源.詩意棲居與“生活美學”的出場[EB/OL].文匯讀書周報,2018-09-26.https://www.sohu.com/a/256271511_488357.
⑤鄒艷雪.時政短視頻如何呈現突發公共事件[J].北方傳媒研究,2020(03):11-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