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5日至26日,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中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發展是新疆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為貫徹落實會議內容,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向西開放戰略,新疆民營企業應抓住“一帶一路”大好機遇,提高企業實力,為實現新疆企業“走出去”而盡一份薄力。
據統計,截至2019年,新疆共有企業單位185993個,如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其中內資企業185602個,占總比99.79%,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分別為157個和234個。而內資企業中有165184個是私營企業,占新疆企業法人單位總數的88.81%,可見私營企業在新疆企業中的主導地位;如按控股情況分類,國有控股和集體控股分別是7572個和1586個,私人控股有166582個,占總體89.75%,比2010年上升9.2%。近十年來,私人控股企業法人單位數比國有控股和集體控股企業法人單位數增速更快。
新疆企業資產規模小,自身融資不足,主要依靠外部資金,然而由于經營不規范,信用不足,所以獲得商業銀行信貸難度大。目前,由于商業銀行加大金融風險約束,因此比起民營企業,商業銀行更愿意向國有企業發放貸款,導致處于轉型期的民營企業,由于資金短缺,加大了轉型難度,甚至因為資金周轉困難而破產。此外,新疆金融上市公司極度稀缺,根本無法滿足新疆企業發展融資需求。
新疆企業缺乏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管理觀念落后,多為粗放式管理。家族企業比較普遍,親人關系牢固,企業內部管理缺少民主性、公平性和科學性。沒有有效的監督和激勵機制,員工培訓滯后,常常導致優秀人才因缺乏對企業的認同感而跳槽,嚴重降低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此外,企業管理人員缺乏現代管理知識,對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和壓力。
雖然國家制定政策積極鼓勵人才大力發展西部,但由于新疆地理位置偏遠,大多數人才不愿意來西部,造成西部極度短缺中高級人才,使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嚴重受到制約。新疆企業高管缺乏人才戰略意識,晉升制度和激勵機制的不完善。家族企業壟斷了企業高層,阻礙了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并且,企業薪酬福利并不高,造成員工工作積極性下降,導致企業人才流失嚴重。
新疆企業發展進程短,速度慢,規模小,基礎薄弱,自有資金有限。缺乏核心技術,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薄弱,缺少專業創新團隊和創新型人才,發展動力不足。不重視研發和技術創新,使產品未能得到進一步深加工,始終處于初級狀態,附加值低。新疆企業缺乏發展目標,與其他企業發展同質化嚴重,缺乏創造力和競爭力。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盲目追求企業發展。
新疆地域遼闊,主要以綠洲經濟為主。綠洲經濟交通運輸距離長,交通不便,物流體系滯后,由此生產的產品運輸時間長,周轉速度慢,運費貴,導致運輸成本增長,利潤空間下滑,減少了外資投資的吸引力,從而影響了企業經營,企業難以集聚形成規模效應,這就是新疆企業長期以來同內地同類企業相比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加強對新疆企業融資輔導和培育。支持金融機構在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提高業務服務范圍。鼓勵更多企業進行融資,通過多種方式拓寬融資來源,發行公司債券等債務融資工具等。優先發展新疆小型貸款公司,拓展適用范圍,加大微小企業信貸投放力度,更好滿足各地就業、創業、生產等活動需求。力求銀行和保險公司合作,開發“一帶一路”相關保險產品和服務,利用保險減輕貸款風險。鼓勵和促進企業充分利用金融服務,提升自我發展、就業創業能力。對于參與“一帶一路”的企業發生財務困難,可按有關規定實行貸款重組優惠政策。
在資金的支持力度上,國家先后發展了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四大銀行,給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3.2.1 優化發展種植業
糧食種在集中連片、高產穩產的農田。合理布局非糧食種植結構,主要集中在適合當地氣候,以市場為導向、經濟效益好的農村。提高園藝工作人員勞動力素質和園藝作物標準。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種植物,并堅持種植業因地制宜,生態放首位,種地養地相結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3.2.2 積極發展養殖業
在保護地方動物優良品種的基礎上提高品種質量,提升養殖技術水平和標準化管理能力,實現從傳統散養養殖模式向現代化模式的轉變,加強衛生防控工作,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實現環保型養殖方式。
3.2.3 大力發展林產業
結合新疆生態環境發展具有生態和經濟效益的林產業。促進林產業由初級加工向深加工轉型升級。大力推進高附加值林產業和基地的建設。提高林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強龍頭企業品牌建設,促進企業與農民合作機制,樹立農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理念。
加快培植旅游等地方特色優勢產業,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加強農民與企業的之間的合作,結合市場需求,充分利用地區資源優勢,開發出能帶動地區經濟的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國家支持企業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積極發展特色文化旅游,保護和傳承傳統民族工藝品,促進農村地區家庭婦女就業并制作手工旅行藝品,開發創新,推出具有紀念意義的商品。為此規劃推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精品旅游路線,共享游客資源,加強旅游服務能力,培訓和就業。企業合理開發農村旅游資源和特色鄉村旅游產品,加強“地名+地理標志”商標注冊,比如,和田薄皮核桃,利用地名文化幫助新疆各地標志性產品“走出去”。促進就業,拓寬增收渠道,提高旅游景點服務能力,增強品牌培育力度,獲得規模效應。此外,近幾年來政府還加強了對基礎設施的建設,不管是烏魯木齊市開通的地鐵也好,還是新疆到內地的高鐵也好,大大方便了新疆的交通信息網絡,使新疆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都更加方便快捷。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一帶一路”的決定中提出強化以企業合作為載體的協作,鼓勵東西部按照當地主體功能定位共建產業園區,推動東部人才、資金、技術向西部流動,不僅為新疆企業提供了創業條件,創造了就業崗位,拉動了人口就業,也深化了東西部地區間的交流與合作。各地要將有創業意愿的服務期滿“三支一扶”人員及時納入本地“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育計劃”農村青年創業富民行動等,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指導、創業孵化等創業公共服務,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稅費減免、創業擔保貸款等扶持。支持大學生村官和大學生返鄉開展網絡創業創新,建立綜合服務平臺,支持農村地區大學生村官和大學生反哺歸鄉創業創新,特別支持女大學生歸鄉創業創新,帶動農村人口就業增收。面向農村市場需求,加快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支撐平臺,有效匯聚智力、資金和技術資源。深入實施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大學生返鄉創業行動,通過技能培訓、金融支持、創建站點、跟蹤服務等方式,支持新疆地區青年電商創業致富。
為提升農村地區整體信息化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優先推進民族地區的網絡覆蓋工程。國家鼓勵有條件的電商企業建設電商基礎設施和物流設施,培訓電商人才,家家戶戶按需求負責寬帶入戶,并給予寬帶網絡優惠。積極引導新疆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和名勝產品等特色產品的網上銷售平臺。加大對特色產品的推廣和宣傳力度,積極引導農民使用手機客戶端,滿足基本使用需求,同時保障農村地區特色產品在網上推廣來加快銷售,增加農民收入。也可以說,在“一帶一路”的政策方針下,國家在政治環境層面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機會,使企業有信心與內地乃至世界各地實力相對雄厚的企業互相競爭。
融資難一直是新疆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然而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為了新疆經濟和企業跨越式發展,國家先后出臺不少優惠政策,為新疆企業長期以來融資難提供了歷史新機遇。新疆企業應積極參與融資輔導和培育,學習使用債務融資工具,通過小額貸款公司等不同方式來拓寬融資來源。規范企業管理,在加大投入有形資產的同時,重視企業商譽、品牌等無形資產。加強完善新疆企業擔保體系的建設,提高貸款風險分擔機制的作用,通過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來提高信用。時刻關注銀行新政策、新動態等,消除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信貸資源配置不合理所帶來的無謂損失。
新疆企業應引進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貫徹新發展理念,有效管理人力資源,減少家族企業內部管理弊端,積極發揮民營企業特定優勢,使得企業內部管理,民主、公平、科學。增加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強員工培訓,提高福利,發展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現代管理知識,減輕對企業帶來的壓力。此外,新疆企業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上去”,要制定全面的知識產權管理戰略,正視自身知識產權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預防貿易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差異矛盾,維護企業自身利益,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推進中贏得一席之位。
新疆企業為各地區提供工作崗位,實現促進穩定就業的目標。通過勞務合作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等方式,積極開發新疆農村勞動技能,提高勞動力素質,不斷提高造血功能,就近就地就業,增加農民穩定收入。積極引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工作。積極引進中高級人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完善計生制度和激勵機制,加強人才戰略意識。積極培養人才,調動員工積極性,避免企業人才流失。
新疆企業可以通過融資擴大企業規模,加快發展速度,增強企業基礎。積極引進核心技術、專業創新團隊和創新型人才,加強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積極研發和技術創新,使企業產品進一步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企業制定明確發展目標,避免與其他企業同質化發展。提高創造力和競爭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盲目追求企業全面發展。
企業發展目標無非是將企業利潤最大化。新疆廣闊的地域,綠洲經濟特征決定了新疆的交通運輸成本和物流成本高,獲取利潤空間有所下滑。國家為提升新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優先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從網絡覆蓋工程,建設電商基礎設施和物流設施,到培訓專業人員,并給予優惠政策,都變相地降低了企業綜合成本,使企業利潤有所上升。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也促進當地企業實現了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