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傳統廣電媒體具有“重資產”的特點,作為主流媒體,在管控輿論主戰場、推進全媒體平臺建設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推進廣電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思維理念、工作方法和體制機制的限制,部分廣電媒體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在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融媒體時代,廣電新媒體應主動從內容、技術、產品和服務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確保廣電新媒體健康、長遠發展。
當前,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各類新媒體依托于現代化的電子設備不斷涌現,用戶能夠隨時隨地接受各類新聞信息,城市廣電媒體也逐漸向著多元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相比于傳統的城市廣電媒體,廣電新媒體充分運用了現代技術,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用戶需求進行精準分析和投放,使得新聞傳播的輻射范圍大大拓寬。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城市廣電媒體必須整合各類互聯網資源,讓數字化的內容真正與新媒體結合。只有根據城市用戶需求融合新媒體實現跨媒體發展,開發廣電新媒體的品牌內容,才能在新時代適應媒體的發展潮流,開辟新的發展空間,成為輿論主陣地的強者。
《2020年廣電政策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廣電新媒體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要支持廣電新媒體做優做強,促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就當前廣電新媒體的發展狀況來看,作為主流媒體,在播報社會新聞和宣傳黨的政策方針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肩負著服務社會大眾的重要職責。但是受到新媒體技術發展的影響,傳統廣電媒體的受眾數量呈現出下滑趨勢,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方便快捷的新媒體平臺,如短視頻、社交媒體等來獲取新聞信息。新媒體設備具有智能高效、方便快捷的優點,因充分運用了各種新技術,在迅速準確地收集社會新聞資訊的同時,還能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實現內容定制,在幫助用戶了解實時動態和獲取新聞資源方面有著傳統廣電媒體所不及的優勢。在此環境中,城市廣電新媒體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機遇,需要準確認識市場變化的趨勢,認清當前面臨的發展困境并制定合理的發展目標,主動尋求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路徑,從而構建融媒體時代城市廣電媒體的全媒體發展矩陣,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水平。
融媒體時代,傳統廣電媒體雖然能夠在新技術和新觀念的沖擊下做好改革創新工作,但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人才流失較為嚴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人人都可能成為新聞信息的制作者和傳播者,大量新媒體、自媒體的出現分流了廣電媒體的用戶群體,使得新媒體的受眾遠多于傳統廣電媒體的受眾。由此,大量有能力的新聞工作者不再局限于服務廣播電臺和電視臺,而是轉而發展自身職業。融媒體時代對新聞工作者的全媒體報道、整合營銷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擅長新媒體運營的人才又會選擇去企業發展或是自主創業,這就使得專業的新聞人才頻頻流失,廣電新媒體的人才隊伍儲備不足。
在此種困境中,廣電媒體為促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需要做出相應舉措。一是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要大力發展廣電新媒體,將自身打造為黨和國家輿論宣傳的主陣地,提升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在探索新媒體發展道路的同時,做好機構改革和廣電新媒體產業建設和技術創新,優化創新產品。二是充分整合各類發展資源,把握時代機遇,通過各種宣傳方式不斷擴大廣電新媒體的用戶規模和數量。三是結合大數據和新媒體技術實現臺網融合、數據融合和能力融合,從而形成廣電新媒體良好的運營新生態。當前,廣電新媒體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許多城市都制定了精細化的廣電新媒體規劃,主動盤活廣電新媒體的增量。此外,還要加強對新技術的研發和運用,培養專業人才隊伍,組建良好的廣電新媒體運營平臺。
在融媒體時代,廣電新媒體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積極轉變工作理念,努力構建全媒體宣傳矩陣。一方面,廣電媒體要主動創新工作模式,建立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相匹配的新工作模式,在機制體制、技術運用和營銷模式上進行創新。在現代化傳播理念的引領下,廣電媒體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己運用新技術和新媒體開展新聞傳播工作的能力,在保持傳統媒體嚴謹、權威的基礎上結合用戶的現代化需求開發新產品。另一方面,廣電媒體應當堅持引入更多新元素,探索新媒體同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模式。新媒體具有信息處理速度快、效率高等優點,廣電媒體可以借助新媒體的處理能力來編輯新聞產品。同時,依托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通過云平臺、短視頻媒體等新媒體平臺構建全媒體宣傳矩陣,增強廣電新媒體的話語權。當前,越來越多的地方廣電媒體選擇在各個新媒體平臺上創建自己的官方賬號,以拓寬新聞宣傳的范圍,增強自身在大眾中的影響力。其中,微信視頻號和抖音等作為用戶量龐大的短視頻平臺,為廣電新媒體提供了發展的機會。
新媒體的涌現與發展使得更多的優質內容被推出,其打破了傳統新聞生產的模式和廣電媒體在輿論界的權威,對此,廣電媒體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要優化自身的內容建設,創新平臺產品,促進融合發展。首先,媒體格局的改變,對傳統廣播電視內容生產的形式產生了影響,創新性全媒體產品成為融媒體時代的必然選擇。要強化移動優先意識,創新移動傳播產品。其次,為了提高內容制作的水平,還必須深入大眾,了解用戶的需求和新技術的應用方法,從而制作出更多優質、用戶自愿分享的廣電新媒體產品。
廣電新媒體是傳統廣電媒體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產物,在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基礎上,又包含了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網站等新媒體平臺,對此,其必須適應多變的形勢,多渠道分發產品,從而實現傳播的倍數效應。當前媒體市場的用戶逐漸年輕化,他們追求多樣化的新聞服務,對時事新聞的敏感度更高,因此,廣電新媒體的傳播要重點針對此類用戶進行。要堅持構建相應的傳播平臺,將各類新聞信息資源加以整合,以文字、圖片以及音視頻的組合形式呈現,盡可能符合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同時在平臺上開辟不同的專欄并支持分享到不同的媒體平臺,使得用戶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獲取新聞資訊,從而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促進新聞傳播。還可以針對熱點新聞進行深加工,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新聞客戶端等差異化的媒體傳播渠道進行分發。
如今,用戶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但大數據分析技術的發展使得廣電新媒體能夠通過科學的途徑了解用戶需求,在把握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提高其為人民服務的水平。與受眾互動是廣電新媒體傳播的重要形式,必須在日常的新聞資訊播報中構建受眾和媒體直接對話的渠道。除了借助平臺留言、視頻彈幕等形式了解用戶的反饋,還要開辟專門的用戶反饋渠道,及時獲取用戶在閱讀新聞時的看法,并及時對用戶反饋作出反應。通過分析了解用戶喜愛的產品類型,擴展新媒體平臺的功能,以此提高服務水平。如“彈幕”功能最早是在嗶哩嗶哩視頻網站上出現的,受眾能夠及時在視頻中發布彈幕,表達自身的看法。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這種發表意見的方式也逐漸受到越來越多視頻平臺和媒體的歡迎。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受眾的想法,廣電新媒體也要借助這一獨特的形式為觀眾提供表達想法的機會。如深入運營相關官方賬號,在發布各類新聞信息的同時積極與用戶交流,通過用戶的評論和彈幕了解其意見,同時對各個媒體平臺的用戶需求進行分析,并在不同的新媒體平臺發布融合作品,實現定制服務,進一步吸引更多受眾。
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可以進行有效的媒體互補,更好地適應人們對各種信息的需求。廣電媒體工作者應當繼續深耕各個平臺的內容,加強探索媒體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勇于面對挑戰和風險,堅持運用大數據思維和創新思維武裝自己,強化移動優先意識,創新移動傳播融合類產品。在豐富廣電媒體傳播內容的基礎上加大輿論主流陣地的建設力度,使自身成為群眾的代言人,代表群眾的切身利益,最終使廣電媒體煥發活力,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