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其他行星上真的有植物,那么,它們會長成什么樣?我們目前還不知道。不過,天體生物學家提出了一些頗有根據的猜測。
地球植物通過演化,適應了太陽以及地球大氣共同營造的獨特環境條件。我們在地球表面收集到的大部分光都位于可見光譜的紅光區域。科學界認為,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葉綠素以及光合作用背后的細胞機制——吸收了大部分紅光并且反射出綠光,因此,我們看到的植物大多數都是綠色的。
演化過程對環境條件非常敏感,因此,外星世界上的植物可能和我們熟悉的植物大相徑庭。我們眼中的大多數宜居系外行星都圍繞著紅矮星運動,而這種恒星要比我們的太陽小且冷。研究人員據此推斷,在這些天體系統中,植物使用的光合色素會讓它們的葉子呈紅色、黃色、紫色,甚至是藍色,具體如何完全取決于該行星表面接受的光主要是什么顏色。
如果這些天體系統中的恒星尤其昏暗,或者離行星尤為遙遠,那么行星上的植物甚至可能會呈現人類肉眼中看到的黑色,因為它們必須吸收可見光譜中大部分區域的光才能完成光合作用。此外,研究人員還推斷,如果外星植物長期暴露在重度恒星耀斑的環境中,它們可能會分泌出某些天然防曬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