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紅
(寧夏青銅峽市高級中學 751600)
數學知識邏輯性強,且抽象性強,對學生思維想象能力要求極高,尤其是高中數學,更為顯著,學生不愿學、學不好的問題普遍存在.教學實踐表明,現代教育技術的科學融入,對于改善教學質量效果顯著.然而,由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仍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很多教師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價值、應遵循的原則、實踐策略等缺少認識,兩者融合不到位.在本文中,筆者立足自己的數學課堂,就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的融合分享幾點心得體會.
1.學生學習興趣低
高中數學知識難度系數大,學生不容易理解、消化,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吃力,加上頻繁遭受打擊,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再則,很多數學教師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讓原本復雜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枯燥、乏味.所以,學生表現出來的興趣普遍較低,很多學生甚至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存在排斥心理.
2.學生學習質量低
高中數學知識相較于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來說,數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學生在課堂上需要接受的知識也變得更多,導致很多學生出現“消化不良”的問題.最常見的有學生跟不上教師的腳步,越往后問題積累的越多,在后半場甚至完全放棄了聽課.一節課下來,真正被學生理解和消化的知識寥寥無幾.
3.學生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
學生的數學素養參差不齊,對于課堂上教師所講的知識,有的學生能夠當堂消化,而有的學生卻不能.學困生學習吃力,一整節課聽下來,累積了很多的問題、疑惑.而尖子生學習輕松,往往是一節課聽下來覺得意猶未盡,希望能夠學習更多的知識.而教師精力有限,無法全面兼顧到每一個學生,導致學生學習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整體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自主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高效預習
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課堂上就能保持與教師同步,思維跟得上,腳步跟得上.這是提升學生聽課質量的有效手段.為了解決學生課前預習不知道從何著手,或者不知道按照什么樣的步驟進行預習造成的預習無效問題,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給學生設計自主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高效預習.
比如,在講解《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這節課時,教師先深入研究課本上例題,并結合新課程標準設計微視頻,在視頻中針對三角函數的結構特征、公式內涵等進行講解,讓學生理解三角函數誘導公式并且學會運用公式求三角函數的值,還學會化簡和證明簡單的三角函數式.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給學生設計電子任務單或學習單,遵循由易到難的順序設計問題.最后,教師再通過云課堂、釘釘、微信等網絡平臺,將自主學習資源分享給學生,要求學生課前自主觀看視頻,然后再完成任務單、學習單.這些建立在現代化技術之上的自學資源,為學生課前預習指出明確的方向并提供具體的指導和服務,從而保障學生自主學習效果.
2.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趣味課堂導入,喚醒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的主要價值包括激活學生思維、喚醒學生興趣等.在當前這個信息化時代,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課堂導入,以平復學生經過課間活動仍然松弛的心情,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去聽教師講課,這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課質量以及課堂教學效果.
比如,在講解《直線、圓的位置關系》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在正式講解直線和圓之間關系等相關知識點前,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唯美的“海上日出”視頻.視頻中,太陽剛剛從海平面露出頭,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逐漸上升,直到完全離開海平面.結合這個視頻,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這個視頻中,我們感受到幾何圖形的美,這個圖形中,海平面是直線,太陽是圓,說一說,從太陽剛露出頭到完全離開海平面,海平面與太陽之間的關系有哪幾種?”通過這個問題喚醒學生的探索興趣,進一步引導學生給出相交、相切、相離這三個概念.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引出本節課的知識,從而引導學生快速調整好狀態.
3.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有效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理解知識
數學知識邏輯性強,抽象性也非常強,尤其是一些空間幾何,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往往由于知識點過于抽象而無法理解,特別是在學習抽象性和概括性較強的數學公式、概念等知識點時候,學生感到尤為吃力.在講解這類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分析,對知識點進行可視化處理,從而達到化復雜為簡單的目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近幾年,函數動點、空間立體幾何等是高考的高頻考點,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有極高的要求.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若是采取口頭講解或簡單的板書形式,很難讓學生理解、消化.為了促進學生的理解,教師在分析這類問題的時候,可以將其制作成動畫,這樣讓學生直觀的看到解題過程并且深入了解其中的解題原理,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4.利用信息技術提供學生針對性的輔導,提升學生復習效果
一節課學習下來,有的學生積累了很多問題,存在“消化不良”的現象.而有的學生理解并吸收了全部的知識點,感覺到意猶未盡.為了最大化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習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
比如,很多學困生,由于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經過課堂上的學習,仍然還有很多的知識點沒有消化.對于這一局面,教師可以將上課使用的課件通過云平臺等分享給學生,要求學生課下反復觀看.而對于聽完課仍然感覺意猶未盡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分享一些拓展性的學習資源,如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實例的教學視頻等,以此提升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合理介入,對于改善教學質量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將信息教育理念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從課前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到課堂上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導入并創設教學情境,再到課后為學生提供針對性輔導等,取得很好的效果,學生的學習態度、數學成績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此外,很多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課的良好學習習慣,希望這些教學經驗能為廣大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策略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