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景,張宏娟
(西安財經大學,陜西 西安 710100)
鋼鐵工業是國家的根基型產業,覆蓋面廣、關聯度高。然而因為盲目的擴張,我國鋼鐵行業陷入了產能過剩供過于求、庫存積壓、應收賬款時間過長、壞賬損失加重、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下降等諸多問題交錯的窘境,這些問題均與企業現金流管理密切相關。因此,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鋼鐵企業應加倍重視現金流的管理。
M 公司目前作為我國最大特大型鋼鐵企業,主營業務是鋼鐵的生產和銷售,行業內地位舉足輕重。因此本文以M 公司為例來探究供給側改革下鋼鐵企業現金流的管理。
與工程機械行業、煤炭等行業類似,鋼鐵的發展也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較大。2011 年前,我國國內宏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M 公司順勢通過兼并、收購來解決其產能不足問題。但這之后M 公司的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滑,由2011 年的80%降至2015 年的70%以下,與此同時固定資產周轉率也開始明顯下滑,展現出產能過剩、企業經營效益不佳的信號。
為應對此類問題,在企業材料占比下滑的趨勢下,M 公司開始著手于穩定半成品的占比和不斷提升成品比重,不斷提高產能利用率,并逐步放緩對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扭轉了固定資產周轉率下滑的局面,于“去產能”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圖1 M 公司2010-2019 年存貨周轉率圖
由于鋼鐵企業因為生產周期長,在生產階段需要大量的投入資金,但回籠資金慢,生產過程中會面臨較大的庫存壓力,周轉率也會隨之下降,占用企業大量的運轉資金。2015 年前,M 公司的流動資產規模在持續降低,存貨資金幾乎達到了流動資產的40%。與此同時,存貨周轉率波動明顯,這就使得資金周轉緩慢,存貨運作效率低下,積壓問題變得嚴峻。
2016 年開始,M 公司積極響應供給側改革政策,對積壓的存貨有所重視。盡管存貨占比仍居高不下,但在流動資產規模擴大的情況下持續降低增長幅度,存貨周轉率也穩步攀升,開始真正著手于“去庫存”,解決流動資產配置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企業現金流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
M 公司2010 年-2018 年資產負債率變化平穩,并且在2018 年降至60%以下,已達到2017 年中鋼協座談會協定的行業優質區間。
其次,流動比率大致呈現先降后升的趨勢,2015 年之前流動負債比率的降低,但2015 年以后企業基本穩定,盡管比值偏低于最優數值2,但逐漸上升的趨勢已經表明其短期償債能力的改善。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呈波動上升趨勢在18 年達到新高,與流動比率口徑基本一致,由此確認,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在“去杠桿”政策后是持續上升的。
最后,通過對2010-2018 年的長期債務與營運資金比率的分析,可以發現M 公司的長期債務與營運資金比率除在2012 年驟然升高外,其余都是下降狀態,表明長期負債有足夠的營運資金予以保障,即“去杠桿”取得了較好成效,財務風險可控。

表1 M 公司2010-2019 年“去杠桿”相關比率表

圖2 M 公司2010-2019 年成本費用利潤率變化圖

圖3 M 公司2010-2019 年現金流凈額變化圖
M 公司管理費用雖然一路攀升,但是管理費用率自2016 年開始逐漸降低,另外,銷售費用在2013-2016 年持續上升,不過到2017 年銷售費用率也開始緩慢下降,雖然未達到之前最低水平,但也展現出M 公司在管銷費用的積極管控。而財務費用的變化較為起伏,2016 年后財務費用率波動下降,其原因是2016-2018 年成本費用持續上升導致費用總額不斷增大。
而成本費用利潤率自15 年后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這表明企業成本費用整體控制相對較好,盈利能力較強,“降成本、提質量”的工作已落實實處。但銷售費用的把控仍需繼續加大力度。
M 公司經營活動凈流量整體變化較為平穩,表現出較好的態勢,這表明供給側改革后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可觀,經營成果良好,成長性好,經營活動方面把控穩定。投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除2010 年和2014 年外,其他年份凈流量都為負值。這是由于當年M 公司資產處置且在建工程減少致使投資的現金流出降低。而2016 年以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上升、負擔較重等不利條件造成對外投資的增加。給企業帶來一定程度的現金流投資風險。
此外,2015 年后M 公司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這主要歸因于企業發展速度放緩,經營和投資帶來的現金流可滿足大部分生產所需。所以綜合分析M 公司三大活動現金流后,可以初步得出,M公司在現金流問題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償債風險,尤其是沒有重組資金償還債務的風險。
綜上,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后續M 公司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優化:
其一,緊握新興產業發展機遇,進軍優質產能行業,并建立環保監測系統,對鋼鐵生產進行跟蹤治理促進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綠色生產。
其二,加大其研發投入,借助創新驅動供給側動力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實現智能化,增強科技對經濟的帶動力度。
其三,從設計、采購、生產入手,構建“全員、全過程、全要素”的成本管理模式,并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戰略,建立全球性的生產和銷售體系,以降低成本并在國際鋼鐵行業取得競爭優勢。
其四,繼續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探索利率市場化驅動企業“去杠桿”機制路徑,最大化提升金融資源利用程度。
最后,可通過兼并、重整、債轉股等多種舉措減少存量債務,降低非金融企業的經濟運行風險,并擴大投資回報率高的債務占比,發揮債務籌資的杠桿作用,使“去杠桿”與保增長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