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蘭,謝麗媛,孟馳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中醫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1400
偏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原發性頭痛,常表現為反復發作的一側或兩側搏動性頭痛[1]。偏頭痛是慢性疼痛疾病中較為常見的病癥之一,影響著全世界近10%的成年人[2]。臨床以無先兆偏頭痛為多見,頭痛的持續時間為4~72 h[3]。偏頭痛屬中醫學“頭痛”范疇,常見證型有瘀血頭痛、肝陽上亢、痰濕頭痛等,均與體質關系密切。本研究擬選擇本院收治的200例偏頭痛患者和同一時期的20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中醫體質類型與偏頭痛的相關性,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例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診治的偏頭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入組為偏頭痛組,同時選擇200例在本院健康體檢、無偏頭痛的人群為對照組。偏頭痛組男60例,女140例;年齡(47.02±12.31)歲。對照組男108例,女92例;年齡(47.12±12.38)歲。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頭面痛學組制定的《中國偏頭痛診斷治療指南》[4]診斷標準:符合有先兆或無先兆偏頭痛診斷標準,偏頭痛每月發作小于15 d及慢性偏頭痛(無藥物過量情況下,偏頭痛每月發作≥15 d),持續3個月及以上。
1.2.2 中醫辨證分型標準 參照《實用中醫內科學》[5]中對偏頭痛分型,將偏頭痛組患者分為肝陽上亢證、痰濁內阻證、瘀血阻絡證、氣血兩虛證、肝腎虧虛證等5種證型。
1.3 病例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無心、肝、腎、造血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經頭顱CT或磁共振掃描證實無器質性改變。
1.4 病例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精神異常或其他原因不能完成該調查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研究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5 中醫體質的分類方法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6]中對于人體的體質分類標準。體質分為陰虛質、瘀血質、平和質、濕熱質、氣虛質、陽虛質、氣郁質、痰濕質、特稟質9種體質。
由兩名經驗豐富的中醫對研究對象進行檢查,并對其進行中醫體質的分類,對于偏頭痛患者再進行偏頭痛的中醫證候分類。當兩名中醫對同一對象的診斷結果相同時,則為此對象的診斷結果,當兩名中醫的診斷結果不同時,則由另外一名中醫進行診斷,確定此對象的診斷分類。
1.6 資料收集①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身高、體質量、婚姻狀況、吸煙、飲酒、教育情況等;②家族史:包括偏頭痛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疾病的家族史;③中醫體質及辨證類型;④實驗室檢測指標,如紅細胞、血紅蛋白、三酰甘油、膽固醇、尿酸等。
1.7 觀察指標①評估偏頭痛組與對照組患者基線特征;②評估偏頭痛患者中醫證型的分布情況;③評估中醫體質與偏頭痛的相關性。
1.8 統計學方法所有統計分析均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正態分布的連續變量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非正態分布的資料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描述,組間均數、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及Mann-Whitney U檢驗。組間差異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檢驗。將單因素分析中P<0.2及既往文獻認為是偏頭痛的因變量納入偏頭痛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計算各影響因素的優勢比(OR)及回歸系數。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及實驗室指標比較具體結果見表1。
2.2 偏頭痛患者中醫證型分布情況偏頭痛組中,中醫證型為肝陽上亢、痰濁、瘀血、腎虛及血虛等5個證型,其中,肝陽上亢證83例(41.5%),瘀血證33例(16.5%),痰濁證57例(28.5%),腎虛證12例(6.0%)、血虛證15例(7.5%),見圖1。
2.3 暴露因素與偏頭痛單因素Logistics分析進一步分析各暴露因素與偏頭痛的單因素關系,研究結果見表2。
表1 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及實驗室指標比較

表1 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及實驗室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1 mmHg=0.133 kPa
觀察指標 對照組(n=200)偏頭痛組(n=200)*性別(男/女) 108/92 60/140年齡/歲 47.12±12.38 47.02±12.31吸煙史[例(%)] 28(14.00) 20(10.00)飲酒史[例(%)] 16(8.00) 17(8.50)糖尿病病史[例(%)] 14(7.00) 17(8.50)偏頭痛家族史[例(%)] 7(3.50) 44(22.00)*高血壓病史[例(%)] 31(15.50) 38(19.00)體質量指數/kg·m-2 21.77±3.14 23.27±2.92*收縮壓(P/mm Hg) 136.37±21.06 137.45±19.54舒張壓(P/mm Hg) 83.89±13.29 83.63±14.73尿酸(c/μmol·L-1) 384.16±70.31 437.05±77.52*紅細胞計數/×109·L-1 4.51±0.76 4.50±0.75血紅蛋白(ρ/g·L-1) 123.41±14.66 123.66±12.20總膽固醇(c/mmol·L-1) 4.65±1.26 4.54±1.17三酰甘油(c/mmol·L-1) 1.81±0.92 2.09±1.58高密度膽固醇(c/mmol·L-1) 0.99±0.26 1.03±0.33低密度膽固醇(c/mmol·L-1) 3.02±1.07 3.11±1.10體質類型[例(%)]平和質 59(29.50) 19(9.50)*氣郁質 16(8.00) 59(29.50)*陰虛質 22(11.00) 36(18.00)濕熱質 18(9.00) 13(6.50)痰濕質 14(7.00) 19(9.50)瘀血質 16(8.00) 37(18.50)特稟質 10(5.00) 7(3.50)氣虛質 27(13.50) 5(2.50)陽虛質 18(9.00) 5(2.50)婚姻狀況[例(%)]單身 7(3.50) 5(2.50)已婚 183(91.50) 187(93.50)離異 10(5.00) 8(4.00)教育程度[例(%)]高中及以下 39(19.50) 36(18.00)大學 124(62.00) 125(62.50)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37(18.50) 39(19.50)

圖1 偏頭痛患者中醫證型分布
表2 暴露因素與偏頭痛單因素Logistics分析

表2 暴露因素與偏頭痛單因素Logistics分析
變量 統計值 OR(95%CI) P值0.000年齡/歲 47.07±12.33 1.001(0.985,1.017) 0.935吸煙史[例(%)] 48(12.00) 0.683(0.371,1.257) 0.220飲酒史[例(%)] 33(8.25) 1.068(0.524,2.179) 0.856糖尿病病史[例(%)] 31(7.75) 1.214(0.599,2.463) 0.591偏頭痛家族史[例(%)] 51(12.75) 7.777(3.408,17.745) 0.000高血壓病史[例(%)] 69(17.25) 1.111(0.743,1.662) 0.608體質量指數/kg·m-2 22.52±3.12 1.174(1.097,1.258) 0.000收縮壓(P/mm Hg) 136.91±20.29 1.003(0.991,1.014) 0.643舒張壓(P/mm Hg) 83.76±14.01 0.999(0.983,1.016) 0.930紅細胞計數/×109·L-1 4.51±0.75 0.976(0.748,1.273) 0.856血紅蛋白(ρ/g·L-1) 123.53±13.47 1.002(0.987,1.017) 0.827尿酸(c/μmol·L-1) 410.61±78.51 1.010(1.007,1.013) 0.000總膽固醇(c/mmol·L-1) 4.59±1.22 0.889(0.738,1.070) 0.212三酰甘油(c/mmol·L-1) 1.95±1.30 1.109(0.924,1.331) 0.265高密度膽固醇(c/mmol·L-1) 1.01±0.30 1.737(0.687,4.391) 0.243低密度膽固醇(c/mmol·L-1) 3.06±1.08 1.035(0.836,1.281) 0.755婚姻狀況[例(%)]單身 12(3.00) - -已婚 370(92.50) 1.431(0.446,4.589) 0.547離異 18(4.50) 1.120(0.256,4.905) 0.880教育程度[例(%)]高中及以下 75(18.75) 1 1大學 249(62.25) 1.092(0.651,1.831) 0.738研究生及以上 76(19.00) 1.142(0.603,2.162) 0.684體質類型[例(%)]平和質 78(19.50) 1 1氣郁質 75(18.75) 11.451(5.373,24.402) 0.000陰虛質 58(14.50) 5.081(2.423,10.657) 0.000濕熱質 31(7.75) 2.243(0.929,5.412) 0.072痰濕質 33(8.25) 4.214(1.779,9.984) 0.001瘀血質 53(13.25) 7.181(3.286,15.693) 0.000特稟質 17(4.25) 2.174(0.727,6.501) 0.165氣虛體 32(8.00) 0.575(0.194,1.702) 0.318陽虛質 23(5.75) 0.863(0.282,2.637)性別[女(%)] 232(58.00) 2.739(1.816,4.131)0.795
2.4 偏頭痛相關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為進一步評估偏頭痛多因素分析的影響因素,采用了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單因素分析中P<0.2的自變量以及文獻認為與偏頭痛有關的因素作為自變量納入模型中分析,最終納入的變量有性別、偏頭痛家族史、體質量指數、尿酸、三酰甘油、體質分型、吸煙史、飲酒史等,因變量為是否偏頭痛。全部變量調整后,結果見表3。

表3 偏頭痛相關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偏頭痛是臨床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據《全球疾病負擔(GBD)研究報告》顯示,偏頭痛在全球患病率高達14.7%,是世界3大常見疾病之一,且高居世界致殘性疾病第6位[7-8]。世界衛生組織把嚴重的偏頭痛與肢體癱瘓、精神障礙、癡呆并列為最嚴重的慢性功能障礙性疾病。由于偏頭痛易反復發作,不僅造成患者身心痛苦,而且可以導致正常工作無法進行,甚至失業,失去其照顧家庭或履行社會義務的能力,降低生活質量。偏頭痛可并發缺血性卒中、腦梗死、抑郁癥等疾病[9-10]。然而,迄今為止,關于偏頭痛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11]。現代醫學臨床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12],而中醫藥對偏頭痛有較好的理論基礎及臨床療效。
中醫體質學認為,體質是由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所形成的在形態結構、功能活動方面固有的、相對穩定的個體特征,表現為在生理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適應上的某些差異性,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罹性和病態發展過程中的傾向性[13]。近年來,王琦[13]經過對大量文獻資料研究,提出了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等9種基本中醫體質分類法。體質學說認為,體質決定著是否發病,并決定著發病傾向。體質的差異是人體內在的臟腑陰陽氣血之偏傾和機能代謝之差異的反映,代表了個體的整體特征。
偏頭痛屬中醫學“頭風”范疇,《黃帝內經》提出了有關頭痛的論述,對本病有“首風”“腦風”之稱,認為伏邪為患是偏頭痛發作的基本病理因素,臟腑失調,氣機逆亂是偏頭痛發作的基本病機。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現,體質類型也是偏頭痛發作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其中醫證型的重要因素,兩者存在不可分割的關聯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體質分類方面,偏頭痛組以氣郁質為主(29.50%),而對照組以平和質為主(29.50%),兩組體質分類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以平和質作為參照,氣郁質[OR=11.898,95%CI(4.712,30.044),P<0.001]、陰虛質[OR=8.065,95%CI(3.120,20.849),P<0.01]、痰濕質[OR=6.440,95%CI(2.226,18.635),P=0.001]、瘀血質[OR =10.303,95% CI(3.908,27.160),P <0.001]、性別[OR=3.008,95%CI(1.618,5.593),P<0.001]、偏頭痛家族史[OR=18.847,95%CI(5.416,65.584),P<0.001];體質量指數[OR=1.230,95%CI(1.124,1.346),P<0.001]與偏頭痛有顯著相關性,而濕熱質、特稟質、氣虛質及陽虛質與偏頭痛則無顯著性相關性(P>0.05)。提示氣郁質、陰虛質、濕熱質、痰濕質及瘀血質可能是偏頭痛的獨立危險因素。氣郁質患者特點為:性情更易急躁激動,或郁郁寡歡,有時可伴胸悶不舒,善太息,一旦生病則會伴有胸肋脹痛或竄痛,女性月經前期時有乳房及小腹脹痛,經至則出現痛經等。中醫認為,肝主疏泄,疏泄異常,導致氣機郁滯。《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厥陰司天,其化以風。”肝病易于動風化火,可見肝氣、肝風、肝火、肝陽病變,以此變生痰飲瘀血,這些都與氣機失調相關。《靈樞·經脈》曰:“肝足厥陰之脈……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內……”故頭面部的疼痛與肝關系最為密切。此外,現代醫學認為,精神緊張、過度勞累、氣候驟變、強光刺激、紅酒、巧克力、奶酪均可誘發偏頭痛,女性患者傾向于在月經來潮前發作[14]。本研究結果亦顯示,女性的偏頭痛風險比為3.008[95%CI(1.618~5.593),P<0.001],證實了女性更容易患偏頭痛。這些均與足厥陰經關乎情志和神機的暢達、肝主疏泄及易于影響氣血津液代謝有關。總之,肝失疏泄是偏頭痛的發病基礎,氣機失常是始動因素,氣血逆亂、絡脈失和為病機關鍵。
痰濕以濕邪為主,水濕聚而不化,凝聚成痰,則為痰濕。“百病皆由痰作祟”,歷代醫家對痰生百病也多有見地。如朱丹溪認為“怪疾多屬痰,痰火生異證”;張介賓認為“痰生百病,百病多兼有痰”。現代人由于飲食追求辛辣油膩,生活上勞逸適宜、起居無常,所以更容易化生痰濁,阻塞氣機,而致濁陰不降,清竅被蒙發為頭痛。本研究結果顯示,三酰甘油[OR=1.353,95%CI(1.075~1.703),P=0.010]及體質量指數[OR=1.230,95%CI(1.124~1.346),P<0.001]都是偏頭痛的危險因素,而三酰甘油及體質量指數升高與飲食油膩、過于肥甘厚味有關。脾胃為后天之本,脾為生痰之源,過于肥甘厚味,脾雖受損,痰濕阻滯,清竅被蒙可致偏頭痛,與西醫發作性偏頭痛相符[11]。
清代王清任提出瘀血致頭痛的機理,《醫林改錯·頭痛》云:“查患頭痛者無表證,無里證,無氣虛,痰飲等證,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劑而愈。”此方即血府逐瘀湯證。瘀血阻絡證多是各種原因導致體內瘀血阻滯經絡而成,瘀血不祛,新血難生,經絡受阻則氣機不暢,不通則痛,瘀血難祛多成久病[11]。有研究顯示[15],在偏頭痛的中醫體質學研究中,瘀血質人群的偏頭痛患病率占9種基本體質人群的27.24%。此外,研究發現,通過推經刺絡、活血化瘀法,能有效改善瘀血體質,從而改善瘀血質偏頭痛的癥狀[16]。
中醫認為,肝藏血,肝氣主升,體陰而用陽,性喜條達;肝主疏泄,具有疏通、調暢全身氣機的生理作用。若肝失疏泄,肝氣郁結,氣郁化火,導致陰虛火旺,火性炎上,上擾清竅,則致偏頭痛的發生。李柱等[17]統計300例偏頭痛患者的體質分型后得出,79.33%的偏頭痛患者為氣郁質或陰虛質。趙艷敏[18]觀察300例女性偏頭痛患者中醫體質后發現,陰虛質占35.3%。以上研究提示陰虛體質與偏頭痛的密切關系,也證實了本研究陰虛體質與偏頭痛的獨立相關性。
綜上所述,氣郁質、陰虛質、痰濕質及瘀血質與偏頭痛有正向的相關性,以上體質類型可能是偏頭痛危險因素,為偏頭痛的體質辨識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