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維
(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 221143)
在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下,以往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基于高中化學課程特點,教師應將高中化學與學生生活更好的連接在一起,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自信心,使學生能夠在愉快且輕松的環境下學習.
1.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
生活與教育存在本質聯系,也可以說開展教育的部分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務生活.高中生區別于其他年齡段的學生,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思考能力,而針對高中所開展的化學教學活動,并不能一味的僅是將知識點灌輸于學生,如若只是讓學生背誦相關公式和概念,即使學生明確知識點內容,也無法將其合理運用.只有引導學生“消化”知識點,將化學知識應用到極致,才能達到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講解“離子反應”一課時,僅是告誡學生背誦化學方程式,并未考慮學生是否真的思考事物的化學反應及性質,那么最終的教學效果將無法達到教師預期.生活化教學與高中化學的結合,是基于傳統化學教學模式而延伸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能夠通過生活元素展現化學知識,幫助學生細化分析化學知識重點,在強化學生創新思維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之間專注的投入到學習當中.
2.強化學生實踐能力
高中化學內容較為復雜,而理論內容的呈現過于抽象,但從課本內容了解化學知識缺少全面性,正因化學科目的此項特點,學生在學習時常感到迷茫,難以理解知識重點.在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對學生提出許多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如聚苯乙烯是否可以作為包裝材料、為何夏天雷雨過后會感覺空氣清新等,此類問題更貼近于生活,也更利于學生去探索,通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式,加強學生在生活中的實踐能力,從而強化化學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另外,以生活化教學開展高中教學活動,也使原本枯燥的教學課堂更具活躍性,加大教學趣味性,使能夠更為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于腦海中形成生活與化學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透過表面,深入了解化學、喜愛化學,進而實現化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1.引導學生思維,實現化學知識與生活融合
在開展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前,教師應考察學生是否具備生活經驗,根據學生基礎情況將化學知識于生活相聯系,不斷創新教學模式,通過訓練學生化學思維的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實際過程中需注意,化學知識不可脫離生活,應以化學知識為主生活為輔的教學方式,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更為主觀的參與到帶有生活化的化學知識學習中.如教師在講解“乙醇和乙酸”一課時,應明確二者的區別,乙醇作為可燃物且具有揮發性,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帶有乙醇物質的有哪些物品.乙酸帶有刺激性氣味,常出現在何處?假設此時父母在燉魚,在鍋中放入一些醋后,魚肉所帶有的腥味便消失不見,而其中的原理為何?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通過生活經驗來獲取答案,教師可在第二天收集最終結果,同時對學生做出正確引導.如:之所以乙酸能夠緩解魚的腥味,因為乙酸又被稱作醋酸,食用醋中含有醋酸成分,因此,能夠與魚產生化學反應,從而降低魚肉中帶有的腥味.在知識點教學完成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實踐延伸,如:“同學們在了解乙酸成分后,思考乙酸還有其他何種作用?”通過進一步思考,加深化學知識點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建立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加強學生實踐能力
將高中化學課程與生活相聯系的主要目的在于,希望通過生活化教學,明確學生化學知識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通過知識的學習,利用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近些年的高考題目,都更接近于生活,不論是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出發,或是從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角度出發,教師都應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鍛煉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從而培養出更為全面型人才.目前,已經有許多高中化學教師意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通過不斷的創新和完善制定更為系統的生活化教學課程,但每個學生成長環境不同,對于生活經驗的積累也存在本質區別,為此,教師必須以更為妥善的方式將生活轉化為高中化學科目的“教育資源”,使每位學生都能擁有學以致用的機會并將自己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當中,從而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
實際過程中,教師在講解“金屬材料”一課時,可先為學生講解金屬冶煉的歷史,明確我國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成功研制出冶煉鐵金屬的方法,幫助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使學生能夠被祖國的強大所震撼,從而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化學課堂中.而后,教師可創建題目對學生進行知識點提問,如:“假設某位同學想要冶煉金屬,會選擇哪種技術和手段呢?”這類問題能夠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而后教師可組織小組進行問題討論,由每個小組組長記錄下冶煉金屬的技術和手段,最終比較哪組總結的答案多.此種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勝負欲,學生希望獲得勝利,便會積極思考問題,從而達到最終的教學效果.
3.以生活作為中心充實化學課程
高中化學知識點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不但要求學生理解理論知識點,還需要掌握實踐能力,而化學知識點本身涉及的領域較廣,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感覺難度過強.教師若是能夠將理論知識點以更為靈活的方式呈現,將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帶動學生學習興趣.實際過程中,教師可積極挖掘生活中帶有化學知識點的事物,同時將其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實現生活教學與課堂教學的完美融合,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框架,使學生能夠掌握知識脈絡,從而達到學習效果.以往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輸入忽略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隨著教育模式的創新,高中化學教學課堂已經打破傳統束縛,以一種更為活躍的方式呈現,學生也不再受思維上的局限,更愿意參與到實踐中.教師應巧妙利用這一特點,為學生營造更為生活化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印象,從而達到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教師在講解“乙烯”課程時,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各類水果圖片,向學生提出關于知識點的相關問題,包括:“如果將成熟蘋果和未成熟的香蕉同時密封在容器里,是否能夠加速香蕉的成熟速度.”在教師提問后,無需告知學生該問題屬于哪節課程知識點,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翻閱相關資料進行查詢,在學生提出“乙烯”課程時,再為學生講解詳細知識點.此種教學方式不但鍛煉學生思維能力,還幫助學生建立化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更為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感受化學知識的魅力.
許多知識大多都是通過人在生活實踐中總結得出,化學知識亦是如此,加強生活與化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不但能夠明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點的作用,還能夠帶動課堂活躍性,加強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正是希望能夠從多個角度幫助學生實現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充分明確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將高中化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以更為輕松、愉快的方式開展高中化學教學,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強化學生思維能力,從而打造全面型人才,為學生日后發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