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玉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育才中學 225200)
高中階段物理學科的教育價值很高,是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課程.有著較強的實踐性存在于物理課程中,在生活中得到廣泛滲透,所以,在對知識教學中,教師需要入手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識,通過實現二者的融合,不但能夠將物理授課資源的范圍進一步拓展,而且能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更有效的幫助學生學習.
高中物理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經常走入課堂,教學中物理理論知識成為了核心,傳遞知識是教師的主要角色扮演,而學生往往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在此過程內,單一、不加修飾的為學生傳遞物理知識,針對教師來講,課堂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是實現知識與生活的完美對接,簡言之,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為學生締造一個和知識系統相吻合的生活情景,這樣意義重大.其一,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授課價值;其二 ,在學生面前完美的展示物理與自然相融合的特征,讓物理學科的魅力清晰的被學生所認知;其三,推動學生更加積極的學習物理知識,由主動學習取代傳統的被動接受.
與此同時,通過生活化元素在高中物理課堂的滲透,并非一種隨意的授課方式,應該從具體的物理知識入手,基于生活視角讓學生理解記憶有關的知識內容,深層思索,拓展思維,借助所學內容處理生活中的常見問題.誠然,生活化元素在高中物理課堂的融入需要對一定的原則進行遵循:其一,學習知識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其二,設定開放性的教學內容;其三,個人特征與素養互相協調以及個體與整體進度相一致的三個選擇.只有對上述原則予以遵循,才會更好的發揮生活化元素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的作用,才會顯著提升授課效率.
如何實現生活化元素與高中物理課堂的交融,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發現,總結教學經驗與方法,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方針與對策.
1.生活化物理教材
高中物理教材中涵蓋了必修與選修兩部分框架內容,有大量的公式、概念以及實驗包含于其中,并且解題理念和方法都比較深刻,其選擇性、基礎性與時代性較為突出,主張物理授課要走出校園、走出教材,融入生活,努力引導學生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和奧秘,進而對學生的求知欲望給予滿足,對其物理綜合能力進行培養.比如,現在有一些插圖被安設到高中物理教材中,例如必修一教材內達到了170幅插圖,其中包括概念圖、裝置圖、模型圖、實驗圖、實物圖等,尤其是有很多生活插圖被設置其中,例如斜拉橋、速度計等,這些跡象說明,高中物理授課應該努力回歸生活,生活中引導學生強化物理技能、掌握物理知識,因此,在物理實驗中,教師需要深入積極的挖掘教材內的生活化元素,將生活中的現象融入課堂中,引導他們對生活中的物理知識進行感知,幫助其將科學的物理觀念樹立起來.
2.生活化備課形式
新課程標準倡導“生本”觀念,因此這就規定教師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給予足夠多的關注.面對新的教育環境,授課理念與策略都出現了改變,被動學習漸漸由主動學習取締,因此,在課程準備中,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充分的結合與關注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能力以及特征,制定個性化強的學習方案,將其物理學習效能不斷提升.在備課中,需要將生活元素融入到備課內容中,深入挖掘知識與生活元素的內在關聯性,然后向授課方案中融入,達到生活化備課的目的,進而將物理授課的趣味性顯著提升.比如,在教學“彈力 ”的內容中,多數男孩子愿意打籃球,這時可以準備一些籃球比賽的視頻,讓學生更有興趣融入課堂,讓其更主動的探尋物理知識.
3.生活化問題情境與生活化教學環節
教學高中物理中,教師比較喜歡情境化授課方法.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同學生的生活體驗結合,把對應的問題情境創設出來,在熟悉的生活場景內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知識.在導入問題中,可以對多元化的切入手段進行應用,引導他們探索處理問題的規律與契機,例如,通過組內合作、討論的方式點燃學生興趣點,去探尋物理知識奧秘,讓他們對生活中物理知識進行感受的同時,收獲更多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對生活化問題情境創設中,需要重點突出“疑”、“趣”、“異”三個方面,保證生活情境的創設可以將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起來,更加積極的探究新知.
設定生活化教學環節,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問題,通過所學內容處理所遇物理難題,這種形式的課堂生活氣息會十分飽滿.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把學生感興趣、關心的生活場景引出來,讓他們感受生活中物理知識的作用,進而更加積極的融入物理學習中來.比如,在對“牛頓三大定律”學習中,我們可以引入生活中有關汽車4加速、剎車的實例,對牛頓第二定律的運用進行更加深層次的體會,進而提高他們學習這部分知識的積極性,并熟練應用該知識點處理生活所遇問題.
4.授課理念的生活化轉變
就物理教師而言,其自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對課堂的實踐與組織效果會產生直接影響.所以,面對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為了不斷強化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強化其學科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在教學觀念方面做出改變,基于此對物理課堂授課進行指導.在高中物理課堂中融入生活化元素,需要從轉變教師的授課理念入手,基于教師方面重視生活化元素,進而實現其與課堂教學的交融.
盡管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知識存在,然后教師對生活化元素滲透中,需要靈活的應用其中的方法,將這些生活化元素進行潛移默化的融入.所以,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思想認知,對生活化授課的本質與內涵進行深刻認識,進而達到有效融入和滲透生活化元素的目的,這樣在學習物理知識中不但會感受到特殊的魅力,而且也能將學生物理學習的熱情激發,在其求知與探究欲望被調動起來的前提下,引導他們將個體學習目標更高質量的完成.
例如,教學“自由落體運動”的知識中,在講解概念與一些公式的內容時,就可以引入和應用生活化元素,借助生活中常見的自由落體案例協助學生深層次的認知自由落體的內容,既讓他們深刻記住自由落體知識,也能對相關的物理內涵與本質進行有效的把握.
總的來講,物理知識和生活聯系緊密,對于物理知識源于生活的精髓,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進行明確的認識,同時它又回歸生活.教學物理知識中,要出發和入手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探究物理學的本源,多鼓舞他們動手操作,讓他們發表對物理學習的看法和見解.與此同時,多引導學生用物理知識處理生活中所遇難題,讓他們懂得知識的深層含義是回歸生活.如此,不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識,對于學習成績的提升也會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