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雷
(甘肅省靖遠縣第二中學 730699)
模型認知即為學生能認識化學現象和模型之間的聯系,可運用多種模型對化學現象進行描述與解釋,根據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來構建模型,形成解決輔助化學問題的思維框架,預測物質及其變化可能出現的結果.在高考化學復習中有效運用模型認知,可讓學生遇到類似的化學問題時,通過思考與分析以后找到同當前問題相對應的模型,他們由此處理試題.
在高考化學復習中有效運用建模思想,把化學問題中非本質、次要的信息舍掉,能夠將本質知識變得更加清晰,也更為容易地納入到學生固有的知識框架之中,以使他們在復習中達到正遷移的效果.高中化學教師引領學生建構知識模型時,能夠將知識變得結構化、組織化與系統化,使其對化學知識進行記憶、再現與儲存,增強記憶,幫助他們夯實基礎.
比如,在進行“金屬的化學性質”復習時,當復習到化學方程式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金屬鈉的化學性質為基準建立模型,先出示能夠同鈉發生反應的一些物質類型,包括:氧氣、氯氣、硫等單質,氧化物,酸,熔融鹽與鹽溶液等,由學生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完成模型中的內容以后,要求他們畫出鋁、鎂、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且寫出元素化合價,比較彼此之間的活動性.接著,教師讓學生結合金屬單質的共性,動腦、動筆推理出與銅、鐵、鎂共性有關的化學方程式,引導他們在“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思想導向下尋找個性化內容,如:元素化合價、反應條件的不同等,實現共性與個性的相結合.
如此,教師通過共性和個性的巧妙整合,把多種同金屬化學性質有關的化學方程式呈現出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且由他們親自動手完成,使其建構化學知識模型的能力得到鍛煉.
化學模型中的大部分內容都屬于思維下的產物,在高中化學復習中,為有效運用模型認知,教師應從簡單問題著手,做好思維的起點工作,帶領學生學習知識,掌握化學方法與思想,并探尋答案,幫助他們循序漸進的建構化學認知模型.高中化學教師需從傳授實時、掌握學科知識層面上升至使用事實、發展學習觀念、建構思維模型,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例如,在開展“化學平衡圖像”復習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習經驗指導學生構建出有序的思維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看圖像,一看面,即橫、縱坐標的意義,二看線,即線的走向與變化趨勢,三看點,即起點、拐點與終點,四看輔助線,像平衡線、等壓線與等溫線等,五看量的變化,像溫度變化與濃度變化等;想規律,聯想化學平衡移動的原理,分析條件對化學平衡移動、反應速率的影響;作判斷,利用化學平衡的原理結合圖像,共同分析圖像中所代表化學平衡或者反應速率的線做出準確判斷.隨后教師要設計一些有關化學平衡圖像類的練習題,為學生提供實踐訓練的機會,讓他們運用化學模型解題.
上述案例,教師利用化學思維模型,將問題的分析過程變得可視化,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組織有關信息,使其清晰且有邏輯性的展開思考,促進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與處理問題.
在高考化學復習過程中,電化學知識是一類難度相對較大的教學內容,不僅理論知識的學習比較困難,解題環節更是困難重重,學生極易遇到障礙,復習就顯得極為重要,可以幫助他們突破疑難點的束縛.具體來說,高中化學教師在復習環節,應當指導學生根據守恒定律建立模型,使其突破電化學綜合計算的障礙,讓他們快速、準確的處理這類化學試題.
在實施“電化學”復習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著重分析這類化學試題的解題思路,即為:
(1)解題關鍵,依據得失電子守恒定律建立起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紐帶,建立計算時要用到的關系式;
(2)思維建模,如以通過“4 mol e-”為紐帶能夠構建出以下化學模型:該模型的中心是轉移“4 mol e-”,分別向四周輻射以下內容:上方為O2、2H2、2Cl2,下方是4Ag、4/n×M、2Cu,右方為4H+——pH(放氧生酸型),左方思維4OH-——pH(放氫生堿型),其中M是金屬,n是其離子的化合價數值.同時,教師帶領學生認真分析這一化學模型,指出該模型具有總覽電化學計算的價值與作用,可以準確判斷出電極產物.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利用這一化學模型將有關電化學的知識整合在一起,顯得清晰明了、直觀具體,學生通過有效運用便能快速求解出常見的電化學計算類問題,變得化繁為簡.
工藝流程類題目是高考化學中的一類??碱},通常把化工生產中的生詞歷程通過框圖形式來表示,要求學生依據生產流程中相關化學知識逐步推進,這屬于無機框圖題的改進,以現代工廠生產為基礎,同化工生產成本、提純產品與保護環境等相結合,考查物質的制取、檢驗、提純或分離等,教師需指引學生根據解題思路建模,助推他們解答工藝流程問題.
在“化學工藝流程題”復習中,教師指出鐵硼礦的主要成分有Mg2B2O5·H2O與Fe3O4,還有少量的SiO2、Al2O3、CaO、FeO、Fe2O3等,以此為原料制備硼酸(H3BO2),具體工藝流程:鐵硼礦粉——硫酸浸入——過濾1(浸渣)——凈化除雜——過濾2(濾渣)——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3(含鎂鹽母液)——粗硼酸.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建立解題思路模型,第一步是原材料,分析鐵硼礦的主要成分與雜質;第二步是核心化學反應,包括制取硼酸的核心反應、硫酸浸出時發生的副反應;第三至最后一步是產品的分離與提純,過濾1除去不溶性的生成物與雜質,凈化除雜包括氧化、調pH和過濾2,蒸發濃縮冷卻結晶與過濾3.
針對上述案例,教師著重引領學生形成從流程或物質本身出發分析問題的模式,千萬不能脫離實際問題而建構模型,使其根據具體流程建立出解題思路模型,高效解答該類試題.
實驗教學本身就屬于高中化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類題型也是高考中的??碱}目之一,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實驗方面知識及技能的掌握情況,是一類相對特殊的試題.對此,高中化學教師在平常的實驗教學中,應當通過反復練習指導學生建立實驗解題模型,即明確實驗目的、分析實驗原理、設計路線、完善細節與規范解答,輔助他們快速解題.
以“實驗專題”復習為例,教師出示題目:請補充完整由NaHSO3溶液制備無水Na2SO3的實驗方案:____,用少量污水乙醇洗滌、干燥、密封包裝.指引學生根據上述驗解題模型來解題,明確實驗目的是利用NaHSO3溶液制備無水Na2SO3;實驗原理第一步加入NaOH把NaHSO3轉化成Na2SO3,第二步依據含硫微粒和pH的關系來控制pH,第三步根據Na2SO3的溶解度曲線確定出分離的方法;設計路線為NaHSO3溶液——NaOH——Na2SO3溶液——調節pH——結晶——無水Na2SO3;完善細節,滴加多少NaOH,滴至溶液pH約是10,結晶的方法是加熱濃縮至出現大量晶體,即為蒸發結晶,獲得Na2SO3的方法是高于34℃時趁熱過濾;最后一步將以上流程整理成規范的化學語言即為本題標準答案.
對于上述案例,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平常建立好的化學實驗解題模型進處理題目,可以有效節省他們的時間與精力,使其在考試中遇到此類試題時能夠輕松的應對,且正確率較高.
在高考化學復習活動中,教師需充分意識到有效運用模型認知的重要性與價值,利用平常教學中的各個契機指導學生建立多種多樣的化學模型,使其處理化學問題時可以對原有認知模型進行合理的加工與優化,逐步提高他們的模型認知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