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凱
(江蘇省南京市將軍山小學 211100)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概念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概念的理解也是小學生應用能力和邏輯思維養成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結合當前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提高課堂趣味性,強調理解記憶以及利用生活案例導入教學等方式來實現數學概念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優化.
對于抽象性較強的數學學科來說,概念是構成其整個知識體系的基礎.因此在小學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概念教學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教師只有在引導學生完成對概念的理解之后,學生才能夠進一步地將其應用在具體的案例中,實現自身數學學習和應用能力的提升.所以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課堂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對于當前環境下的小學數學課堂而言,概念教學的重要性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
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本身專業能力和素質不夠所造成的.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對傳統的數學課堂進行改革以尋求更好的發展已經成為了絕大部分教師的共識.但是在這種共識之下卻有教師存在對于新興的各種教學理念的不同理解和運用的方式.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一部分教師由于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的不足,在理解關注學生素質養成這一要求時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將素質教學與知識教學并重理解成了單純關注素質教學.這也就導致了教師在課堂上出現了極力避免理論性知識教學的現象.所以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師而言,概念教學是影響其實現數學課堂素質養成的障礙之一,自然也就不會在課堂上加以重視和強調.
另一方面則是教師在組織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存在問題,以致將概念教學的課堂變為枯燥的被動講解模式,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專注度和效率的大大降低,影響數學課堂整體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必須要進一步深入對概念教學的認知,切實強化自身相關的教學能力,以實現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不斷優化創新.
1.創新教學活動形式,增強課堂趣味.
對于當前環境下的小學數學課堂而言,教學內容對于小學生缺乏吸引力,課堂氛圍沉悶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主要的問題.所以內容和形式的枯燥是影響概念教學課堂效率和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要實現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課堂的創新發展,首先就需要解決這一問題.從其原因來看,教學內容和活動形式的枯燥是導致小學生對于概念教學興趣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探究其解決辦法也應該從兩個方面綜合來看.
從其內容而言,概念教學的部分過于理論化和抽象化,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學習和理解上都有一定的困難.且因為其教學內容是確定的,不能夠隨意更改.所以要實施概念教學課堂的發展只從內容上改變是行不通的,教師還是應該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教學活動形式的創新上.具體來說,教師首先需要關注自身引導學生完成概念學習的方式.如果只通過簡單的內容分析來講解,對于小學生而言自然是枯燥的.所以教師就需要對這種講解的方式進行轉變和創新.
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游戲這種最受小學生歡迎的方式來完成概念的教學.將本節課所要講解的主要概念和與其相關聯的舊知識概念、其主要的應用情境用卡片的方式展示出來,然后要求班級里的學生每人拿其中的一個卡片去交朋友.小學生在交朋友的過程中自然會主動地學習和理解概念的知識內容,在享受游戲的過程中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這樣的形式更有利于小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實現學習效率的不斷提高.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案例情境的方式來完成概念教學,借助于視頻等網絡資源來實現情境的構建,引導學生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實現概念的理解和記憶.通過這些形式豐富的教學活動來完成小學數學的概念教學能夠最大程度保證課堂的趣味性,從而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小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實現概念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完成.
2.實現知識遷移教學,構建知識體系.
實際上對于小學數學的概念教學課堂而言,其主要的任務和要求就在于幫助學生完成相關知識概念的記憶和理解,從而使其能夠在相關的情景之下加以應用.也就是說記憶是這一課堂上不可避免的學習任務.而這往往就是導致課堂趣味性降低,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并且教學效率也降低的主要原因.但是從根本上來看,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并不在于背誦和記憶本身,而是在于教師所設計的記憶方式和方法存在問題.因此要實現概念教學環節中的高效率高質量,關鍵在于教師如何處理記憶和理解這兩個部分的關系.
對于一部分教師而言,因為了解小學生自身由于年齡和生理發展階段的限制所以在理解能力、思維方式等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為了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率,盡可能快地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他們往往會限制甚至忽略小學生本身的思考過程,而是用自己詳細的講解來代替,也就是說在理解和記憶二者之間偏重記憶,將其作為概念教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任務.這種方法表面上是提高了課堂整體的教學效率,但是在小學生不求甚解的情況下所記憶的概念往往并不能實現其應用,也就是說從其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這種課堂教學過程是在做無用功,學生根本無法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獲得知識和強化能力.
因此,要實現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就需要處理好記憶和理解之間的關系,在兼顧二者平衡的情況下做到先理解后記憶.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對知識框圖、思維導圖等形式的運用,在開始教學講解之前將本節課所要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整體的展示,根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來引導小學生對概念進行思考.這種通過知識遷移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由已掌握的舊知識來學習和理解未掌握的新知識的方法不僅鍛煉了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這種在理解的前提下學習概念的方式也能夠減輕對小學生記憶力的簡單依賴,使得小學生能夠對概念知識留存更深的記憶,并且強化其對于概念知識的應用能力,切實強化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因此利用知識遷移和網絡來開展概念教學是實現小學生在數學概念教學課堂上高效學習的重要途徑.
3.結合生活案例引入,強化概念應用.
在數學學科中,學習相關的概念和理論知識是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概念教學對于數學學科來說十分重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應用則是概念教學的歸宿,是開展概念教學的最終目的.所以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從概念的實際應用出發來組織小學階段的數學概念教學.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將本節課所要講解的概念與小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比較熟悉的場景相結合,然后將這一場景為小學生進行展示,引導學生進入到場景中去思考和學習,進而以應用來帶動小學生對于理論性的概念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在進行“比較數值大小”這一部分的概念講解時,就可以將單純的數字化為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進行.即便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往往也能夠憑借生活經驗判斷簡單的如十以內的糖果等物品的多少,教師可以借此引導小學生回歸數字本身,以此來深化小學生對于單純數值大小判斷的概念的理解.所以說利用生活案例來引入概念教學不僅能夠使理論性的概念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加以展現,便于小學生的理解,同時也深化了小學生的記憶,使其對于相關的概念內容記憶得更快,也能夠更深刻,從而實現了概念教學課堂的發展.
綜上所述,概念是數學學科的基礎,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才能在解決實際數學問題時運用自如.因此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必須關注概念教學的部分,結合小學生年齡段的心理特征、行為習慣和學習特點等來綜合研究實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提高課堂趣味性,也強化小學生概念理解的速度,從而實現優化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