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乃東
(江蘇省連云港市城頭高級中學 222100)
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將情境教學法應用至課堂實踐中,除可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進入學習狀態外,還可幫助學生針對化學知識形成深層次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化學知識應用能力,推動學生化學綜合素養發展.課堂教學活動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具備較強靈活性,教師可結合教學需求、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完成相應教學情境的設計,可有效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即圍繞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展開探討.
情境教學法即指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以課堂具體需求作為依據,將教材內容作為主要參考,實現具備感情色彩的課堂教學場景,或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借此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調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借助此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可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進入教師所設定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調整為最佳學習狀態,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學生在教師所設定的教學情境中,除可實現自身思維及感悟的充分調動外,還會促使學生在身心輕松的狀態下獲取化學知識,學生可在教師引導下,充分發揮自身主體作用,推動學生知識水平的不斷提升.現代教育理論中指出,情境、學習二者間具備密切關聯,知識具備一定情境性,因學生所處學習情境不同,針對知識的理解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產生直接影響.教育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的重點并非在于學生針對知識的掌握,而是要求學生在相應情境下獲取知識,并將知識應用至生活實際問題解決中,實現所掌握知識的遷移,推動學生知識靈活應用能力的提升,針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可起到一定重要作用.由此可見,教師在化學教學活動中引入情境教學法具備重要意義.
1.構建實驗情境
化學實驗、理論知識為高中階段化學教學內容的兩大部分,從某種程度而言,二者間具備密切關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實驗情境的構建,促使學生借助實驗活動的展開,在獲取理論知識的同時,推動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探究實驗及演示實驗為高中階段化學實驗的兩種主要構成方式.其中,演示實驗具備高效、直觀、便捷等優勢,此實驗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的應用,將實驗步驟向學生演示并講解,促使學生可對實驗注意事項、實驗過程加以準確掌握.而探究實驗中,則針對學生協作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提出較高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實驗為依據,向學生展開提問,同時為學生設計實驗任務,促使學生借助實驗活動的參與,觀察實驗現象,借助知識探究,獲取新化學知識,還可有助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
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金屬的腐蝕與防護”此部分知識時,便可組織學生展開探究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先將基礎知識向學生講解,為學生展開探究實驗提供理論基礎,還可為學生分析化學現象提供理論依據.電化學腐蝕、化學腐蝕為金屬腐蝕的兩種類型,通常情況下化學腐蝕即指堿、酸等可同化學金屬產生反應的物質.化學腐蝕速度略慢于電腐蝕速度,多數情況將將比被腐蝕金屬更為穩定導電物質融入其中,便可發生腐蝕反應.化學腐蝕過程中,借助酸濃度的調控也可影響腐蝕速度.隨后,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從身邊事物著手,設計并實施化學實驗.實驗設計時,一名學生以鐵釘展開實驗,將水噴灑至鐵釘表面,經一段時間后發現,鐵釘生銹.隨后,其他學生受此啟發紛紛展開相關實驗設計,教師針對學生所展開實驗是否為金屬腐蝕實驗加以判斷,教師還應以鐵釘生銹現象為例,引導學生圍繞腐蝕現象的避免展開探討,部分學生指出,應避免水同鐵釘接觸,也有部分學生指出,可將油涂抹在鐵釘表面.最后,教師針對學生所表達想法加以分析,將其中化學原理向學生講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借助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著手,設計探究實驗,除可實現學生勤于動腦習慣的培養外,還可實現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鍛煉,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
2.構建問題情境
教師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可利用課堂提問實現問題情境的創設,促使學生在問題引導下,實現化學知識的掌握.此外,教師在設計問題情境時,還應以化學知識作為依據,促使學生借助化學知識的分析,獲取新知識.此外,因化學知識同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還應重視生活元素的引入,借此可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推動學生知識的遷移.分析物質的化學性質發現,因化學性質不同,物質保存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若學生在學習此部分知識時,僅知曉物質應保存在哪種條件下,卻并未對此種保存條件的原因加以了解,使得學生難以將所掌握知識應用實際生活中,學生良好問題意識也為養成.針對此現象,要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將學生對知識的應用、遷移作為重點.高中化學及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金屬鈉的性質、保存、制取和用途”時,學生需掌握的知識點為金屬鈉極易被氧化,因此在保存金屬鈉時,需重視空氣的充分隔絕.教師在此時,可借助教學案例的引入,為學生應用知識創設相應場景.如廣州珠江河段層發現6桶“水雷”,其中3桶“水雷”在打撈上岸不久后,便發生爆炸現象,伴隨一聲巨響,迸發蘑菇狀水柱,瞬間水面伴隨白煙升起黃色火苗,同時,接觸此物質的人們雙手產生劇烈痛感.此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猜測一下,此種物質是什么呢?為什么會發生爆炸現象?其余3桶“水雷”在打撈上岸后應如何保存?此時,學生已對金屬鈉的化學性質加以掌握,學生結合教師的描述便可猜測到水桶中裝有金屬鈉.為避免金屬鈉爆炸,需隔絕水分、空氣,最好的保存方式即為放置入煤油中.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借助此問題情境的創設,除可調動學生問題探究興趣外,還可有助于學生將所掌握知識應用至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3.構建生活情境
分析化學知識特點發現,化學知識廣泛存在于學生生活中,因此,教師在化學教學活動中借助生活情境的創設,可有效提高學生化學知識實際應用能力,針對學生化學綜合素養的提升而言也可具備重要作用.化學教學活動中,習題的訓練必不可少,為鞏固學生化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將習題訓練同生活情境結合,促使學生將化學知識、實際生活二者關聯,深化學生化學知識理解.為此,要求教師需具備高水平的教學能力,可將生活中所存在的化學現象轉化為生活化的化學課堂習題.教師在此過程中,需對日常生活展開細致觀察,找尋可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的化學問題,借此可于提高學生化學理論知識水平外,推動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師將“醋酸與碳酸的酸性”知識向學生講解時,便可引導學生展開生活化實驗,可將雞蛋殼置入食醋中,若雞蛋殼變軟,則可表明醋酸、碳酸二者相比而言,醋酸酸性更強.借助生活實驗的展開,促使學生針對化學知識形成更為具體、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還可將網絡資源應用至教學中,借此將學生實際生活、化學知識二者密切相連,向學生提供生活化化學習題.若教師可利用網絡資源完成在線習題平臺的搭建,針對學生而言則具備較強的吸引力、挑戰性.教師將網絡平臺引入至化學教學過程中,還可實現學生知識視野的開闊,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化學學科作為高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學科,針對學生學科綜合能力培養而言具備重要意義,因此,教師需積極探索先進有效的教學方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教師可將情境教學法應用至教學活動中,借助實驗情境、問題情境的構建,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