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保險業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助推綠色發展藍皮書》,從強化綠色保險保障、加大綠色投資支持、深化綠色低碳運營三個方面,對2018—2020年保險業全方位助推我國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就保險業下一步更好地助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達成進行了思考并提出規劃建議。
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保險業累計為全社會提供了45.03萬億元保額的綠色保險保障,支付533.77億元賠款;用于綠色投資的保險資金余額從2018年的3954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5615億元,3年增加1661億元;三年間,保險業通過數字化轉型節約用紙8.2萬噸,相當于少砍伐樹木164萬棵,固碳量達3萬噸,并在綠色辦公、節約能耗、推廣綠色建筑、環保公益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6月1日召開的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人身險部主任陳映東透露,截至2020年末,18家保險公司在全國31個省(區、市)開展了大病保險業務,覆蓋了12.2億城鄉居民(包含部分城鎮職工);大病保險制度實施九年來,累計賠付5535.88萬人,全國大病患者實際報銷比例在基本醫保的基礎上平均提升了10到15個百分點,單人最高報銷金額達111.6萬元,有效緩解了城鄉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發展有積極意義。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進一步指導保險公司做好大病保險承辦工作。一是以《保險公司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業務管理辦法》印發為契機,選取典型地區開展調研,對大病保險承辦情況進行評估。二是支持中國銀保信建設大病保險信息平臺,并推動其與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開展信息共享,強化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三是鼓勵保險公司以承辦大病保險為抓手,積極參與醫療費用管控、支付方式改革等,服務好健康中國建設。
6月1日至4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在青島召開。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商敬國在“健康保險促進健康管理論壇”上發言表示,商業健康保險是準公共產品,是一個國家的國民健康保障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步入發達國家擁有可持續的高品質生活的一個重要標志。高品質的商業健康保險應該是“保險+健康”,重點應該落在健康上而不是保險上,發展健康保險應該從健康生態體系建設切入。
商敬國說,從中國市場看,健康保險是一個短缺品,需求方和供給方極不匹配,不斷上升的健康保障需求和有效供給其實是嚴重不足的,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保險公司供給的商業健康險只是健康保障供給的組成部分,絕對不是全部,基本醫保、健康管理、醫院、醫藥、醫生等,每一部分都無法單獨完成高質量健康保險供給,所以需要緊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