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夢圓
孔子“克己復禮”,將“仁”升華為最高道德標準,所有合乎禮的儀節,孝與敬,及恭、寬、信、敏、惠等品格,都是仁的外顯化和具體化??鬃又螅叭省背蔀槿寮宜枷氲暮诵挠^念,不斷地被歷代儒者闡釋和擴充。“仁義”一詞在《莊子》中是一大論述對象,他用不同的寓言故事來闡述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其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表述影響著后代。莊子學說的核心是天地萬物歸為一,他講究的是整體的氣度與韻味并非拘泥于小節,要有長遠的計劃和打算。莊子強調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敬畏天地與自然,敬畏我們身邊的花草樹木,用靈魂深處的悲憫和熱情去守護世界的整體性、萬物的多樣性,感受生命最自然純粹的本真。
電影作為第七大藝術已然走進了千家萬戶,電影藝術對于一般觀眾的思想來說是超過其他藝術的,我們都不否認電影藝術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有群眾性的藝術。中國導演用自己獨特的影像風格和鏡頭視角來展示我們的中國故事。
傳統文化首先進入第四代導演的藝術視野,他們自覺地承擔歷史賦予的時代使命,滿腔熱情地進行文化的再啟蒙。第四代導演群體在不同程度上延續了近代史和現代史上中國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建立在第四代基礎之上,第五代的導演具有一定的突破意識,他們的作品更加注重歷史文化反思。到了第六代,導演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懷,我們能夠深刻體會到一種對生命和人性的禮贊和思考,他們貼近生活,普世關懷的創作理念不斷地在電影中運用,電影反映著人性,呼吁著真善美。
第六代導演賈樟柯是中國知名導演。從《小武》《天注定》《山河故人》到《江湖兒女》一系列的作品中,他一直用自己獨具特色的鏡頭語言記錄著來自中國本土化的小鎮故事。因為家庭原因,賈樟柯一直擁有農業社會的背景,在成長階段奶媽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奶媽告訴他:為人講義氣,待人要厚道,對父母要孝順,遇事要勇敢。原生家庭的經驗教育以及小城鎮活動空間的關系,不斷印證了奶媽口中的生活經驗,這種生活經驗一方面來源于農耕文化中的傳統道德,另一方面來源于長期以來的“天人感應”迷信思想。因此他從一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身上看到更加真實的中國本土狀態以及接收到來自民間的中國傳統文化。在他創作的電影中,故事發生的地點大多是汾陽、奉節、大同,這些是發展欠發達、信息渠道狹窄的小城鎮,鏡頭聚焦于懷揣夢想并有著江湖情義的底層人民。
莊子在《逍遙游》開篇便展示了一個“身大不知幾千里”的鯤鵬和蜩學鳩等小蟲共同存在的世界,這個世界生機勃勃、絢麗多彩。在莊子勾勒的畫卷中,世間萬物有自己的生存形態和活動方式,千姿百態的生物可以共存、繁衍,生生不息?!豆返臓顩r》中麻袋里呻吟的小狗,《天注定》里籠中被束縛的老虎,他們為自由而抗爭,映射著社會底層的蕓蕓眾生,肉體被桎梏在實際空間之中?!督号分谐霈F了飛碟,螻蟻一般的底層人民在現實中找不到困境出處,作為“宇宙的囚徒”,渺小的人類已經將希望寄托于外來星球。巧巧緩緩走出監獄,獄警盯著巧巧良久,囚犯與獄警互為鏡像,獄警一輩子將困于此,是真正的囚徒。《山河故人》中到樂在國外長大,衣食無憂,但缺少母親的關愛,身上處處顯露著漂泊感與無根性,雖是中國人但不會母語,和父親交流時需要別人翻譯,隱晦地展現出導演對于大環境之下文化認同危機的擔憂。萬分想念自己的母親卻只記得母親名字里有tao,和海浪有關,暗示著母親和到樂漂泊者的身份。少年和自己的老師有著忘年戀,想必是為了彌補自己缺少的母愛以及埋藏了對故鄉深深的眷念之情,是追尋母體的鏡像所現。
2025年張晉生帶著兒子到樂定居澳大利亞,對于面對著多種文化交融,居住地遠離家鄉,和父親始終無法建立溝通機制的到樂來說,他是孤獨且沒有歸屬感的。導演向觀眾描述了一個科學發達、技術先進的2025年中國全球化的“異托邦”,人們會因為地理距離而產生“異鄉”焦慮感,也會因為無法找到真實的自己而產生間離感。
賈樟柯的電影具有強烈的個性化色彩,最典型的是使用方言以及運用多種符號:《小武》中的電視,《站臺》里的城墻,《山河故人》中的鑰匙和綠皮火車,等等?!督号分胁恢挂淮纬霈F了關公塑像。民間對關公的稱呼是“關二爺”。“關二爺”,即關羽,是桃園三結義中的二哥,他在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中擁有很高的地位,象征著“忠義”“神武”。賈樟柯運用這一符號在影片中更多地想強調肝膽相照的江湖之情以及忠義神武的俠客之情?!渡胶庸嗜恕分袧龑Φ綐氛f:火車慢一點,媽媽就能陪你久一點。片末濤在雪中跳起了《Gowest》,緬懷自己青春的同時也已經返璞歸真,沒能等到到樂歸來,一個人回到傳統的生活中去,曲折的人生境遇對應了濤“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每個符號都有相對應的時代特征,反映了特定時代的文化記憶。這些物質符號和文化符號與主人公外在物質和內在精神融為一體,它們是人物情緒以及生存狀態的隱喻體現,也是時代精神和民間道義的含蓄表達。
莊子在《馬蹄》篇中強調萬物都應該遠離因為政治關系或某種利益而存在的“仁義”,這種“仁義”的面具之下是一己私欲,足夠狹隘。莊子認為仁義是順應自然本性,保持最本真的自我就是“仁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就是“仁義”。我們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活在世界上有很多復雜的社會關系。我們的生存狀態和社會活動構成了這個運動的世界。雖然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會因為外在物質、內在性格、地理距離等因素而逐漸發生改變,但是我們每個自由的個體依然會遵守約定俗成的社會秩序來維持不同的人際關系。這里的社會秩序指的可能是與生俱來的自然秩序,可能是因為政治權利和利益而產生的人為秩序,也可能是中國傳統文化代代相傳的民族風俗習慣。
《江湖兒女》中男主斌哥曾經呼風喚雨風光一時,他帶領自家兄弟將不同產地的酒混合在臉盆之中,一眾小兄弟舉杯共飲這“五湖四海酒”,他們“義字大過天”,有著俠肝義膽的兄弟情。后來地位逐漸被人取代,斌哥追求金錢和名利,他心中的江湖仁義早已不在。女主巧巧在迪廳看到斌哥的槍支滑落,嫉惡如仇的眼神中讓觀眾感知此刻的巧巧依然是拒絕暴力,向往安定平凡的生活。真正讓巧巧成為江湖中人的事件是她替斌哥攬下私藏槍支的罪名后鋃鐺入獄,這時的巧巧是江湖道義的實踐者。巧巧勇闖江湖,斌哥淡出江湖,一個代表著江湖真性情的集體主義,一個是追逐利益和名譽的個人主義的縮影,兩個人彼此形象顛倒,巧巧因為所謂的江湖道義放棄了自保,卻被斌哥辜負,這就是所謂的“仁義攖人心”。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深入到每一位中國人的骨髓之中,滲透到不同形式的經典著作里。莊子思想一直影響著賈樟柯的影視創作,我們不斷被帶入賈樟柯建立的故鄉系列,感同身受著小鎮青年充滿道義的內心,領略著他們眼中的江湖秩序?!渡胶庸嗜恕泛汀督号费永m了賈樟柯一直以來紀實性的敘事方式,在中國新生代導演作品中顯得獨具一格。賈樟柯依然用自己的眼光來拍攝真實的中國,呼喚最樸實最深刻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