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震
落實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規定和黨中央對教育界提出的基本要求。要完成好這項任務,就要把大中小德育一體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加以考慮。近些年來,我們已經在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師資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也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但是,面對不斷變化的形勢,下一步的工作應該進一步強化大中小德育一體化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從全面、系統、整體上下功夫。
首先,強化大中小德育一體化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要全面地考慮德育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教育自身要素與環節,形成全要素、全過程的育人機制。一是人的成長環境不僅僅在學校,社會大課堂對其影響是非常廣泛而深刻的。因此,必須注重教育與社會、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配合。社會是育人的大環境,只有大環境優化了,才能給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礎。目前,家庭教育過度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和勞動教育,但德育和勞動教育恰恰是學以成人的基礎,所以黨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門也特別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家庭對孩子道德成長的反饋,社會對孩子道德素養的要求,都是學校進行有效教育的參照點,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關注德育目標時,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會大大提升。二是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時代,還必須注意國際思潮和流行文化對學生的影響,這種影響會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三是學校德育工作也是一個多因素全面發力的結果,而這種工作也與時代發展密切相關。校園環境、校風、學校文化、教師素質、少先隊和團組織工作、班主任和輔導員隊伍等,都是各級各類學校德育不可或缺的元素,只有從方方面面入手,才能形成全方位、全員育人的有效機制。
其次,強化大中小德育一體化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要系統研究大中小(甚至也要考慮學前教育)德育的銜接問題,構建各學段環環相扣的育人體系,使不同學段的德育模式、課程教材、教育方法更加符合教育規律和人的成長規律。這就是說,縱向看要讓各個學段的德育工作實現有機銜接,橫向看要讓不同科目之間的德育功能實現相互配合,讓教育的各個環節形成育人合力。德育是一個過程。從哲學上講,人是“生成性存在”,人的道德成長是持續一生的事情。人一生都需要根據時代和環境的變化持續不斷地校正自己的人生理想,讓自己的道德情操時時得以升華。人的道德養成在青少年階段尤其重要,這主要是由于青少年時期不僅是道德的奠基時期,而且因為此時人的可塑性非常強,而由此也具有多變性的可能。唯有持續引導,才能幫助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不迷失方向。然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其身心發展具有特殊的規律性,教育必須研究人的成長規律,在大中小學不同階段,甚至在大中小學的不同年級,采取適合其成長規律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因此,在德育的實施過程中,我們絕對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而應適時及時地調整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最后,從整體的角度考慮大中小一體化,是德育為先的基本要求。教育的各個環節、各種因素必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才能發揮鑄魂育人的效能。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而道德是調節社會關系的規則,人的道德素養就決定了其成長過程是否符合社會文明進步的方向。在人的成長中,美德的養成是統帥;由此,在教育中,德育則是統帥。各級各類教育部門都要把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知識本位轉換為育人本位,把立德樹人放在基礎性全局性的地位,把育人工作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讓育人目標統率教育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譬如,不僅德育體系需要從整體考慮,加強頂層設計,而且需要把德育與其他課程專業的配合加以整體考慮,切忌“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模式。再如,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系就是一個需要從整體去考慮的問題。又如,德智體美勞也不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渠道去培養,而是在一個有機整體的教育體系中加以考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能。
總而言之,教育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必須從全面、系統、整體的角度著力,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這就是說,必須構建全面、系統、整體性的教育體系,而不能簡單地突出某一個方面的教育,也不能分割地去進行某一方面的教育;不能簡單地突出某種因素的重要性,割裂地看待各種因素的作用;不能簡單地認為各自學段注意自己學段的教育即可,忽視各學段之間的有機銜接問題。只有全面、系統、整體地考慮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以及勞動教育,才能真正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