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云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文化旅游以豐富的形式與深刻的內涵在新時期表現出強大的魅力。文化旅游迎合了現代人們追求的精神與審美感受。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的融合是弘揚地方文化的有效途徑,也是發展旅游業的必經之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點內容,旅游業被認為是“一帶一路”地區之間互通互聯共識最多、基礎最扎實的領域。國家提倡加大旅游合作,大力推進旅游業發展。在此背景下,應多措并舉,推動重慶成為國際知名的旅游城市。
因受2020年開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考慮到2020年重慶旅游業發展的相關數據可能不足以體現重慶旅游業近年發展的整體趨勢,尤其是重慶市文創旅游板塊,因此本文主要采用2019年及以前的相關數據。
據初步統計測算,2019年重慶市全市接待境內外游客6.57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739.0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0%和32.1%。旅游黃金時段的春節、國慶兩個長假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個小長假,重慶市共接待游客15907.9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80.62億元。
近年重慶市入境旅游呈現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兩倍以上。據統計,2019年重慶市接待入境游客411.3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0%。其中,旅游外匯收入25.25億美元,增長15.3%,入境游客就全市旅游總收入的增長貢獻了將近一半。由此可見,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重慶市已成為“一帶一路”旅游產業經濟紐帶上的一顆明珠。
近年來,在中央“互聯網+”新經濟發展模式的引導下,我國的旅游經濟也由傳統的發展模式進入“互聯網+旅游”的新時代。隨著新媒體的爆炸式發展,抖音、快手、微博等媒體平臺為重慶的城市旅游資源帶來巨大流量。在當今這個“得流量者得天下”的時代,重慶城市文化旅游資源宛如“互聯網+旅游”時代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在“抖音”平臺上充斥著各種重慶城市文化旅游視覺符號:“千與千尋”洪崖洞、“涂鴉藝術”黃桷坪、“輕軌穿樓”李子壩、“長江索道”解放碑,等等。由此,城市文化旅游在重慶旅游資源中的主導地位可見一斑。
文創旅游是一個新生事物,文化創意產業近年來在國內蓬勃發展,而文創旅游則是文化創意產業在傳統旅游行業領域的一次結合與延伸,是一種全新的旅游體驗與產業結合模式。重慶城市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獨特的地理地貌、風土人情,魔幻的交通網絡、城市建筑,巴渝文化、陪都文化、重工業城市的背景加持,無一不是重慶城市文創旅游發展的天然優勢,但是發展定位不清、頂層設計不明、資源挖掘不深、受眾群體針對性不強等問題使重慶城市文創旅游面臨重重困境。
從重慶城市文創旅游的總體發展態勢來看,重慶市政府對文創旅游產業的認識尚停留在抓旅游秩序治理、產業項目建設、企業服務的階段,但在當前“一帶一路”的發展背景下,對國際國內文創旅游產業現代化發展的狀態、趨勢和要求的研究不深、把握不透。措施欠缺針對性,對產業現代化的選點定位、主導產業、工作重點等尚待深入研究,重慶城市文創旅游產業定位尚不清晰。
重慶市政府近年來精心修繕了中英聯絡處、法國領事館、東華觀藏經樓、沈鈞儒舊居、抗建堂等一批重要歷史文物舊址,打造了十八梯、山城巷、魯祖廟、彈子石老街等一批文化底蘊厚重、山水風貌突出的傳統風貌區、老街區,同時也推進了“洪崖洞”“鵝嶺二廠”“北倉”“來福士廣場”等集文化創意、休閑消費為一體的文化旅游商業綜合體的建設。但目前重慶的文化創意與旅游仍然是“爹死娘嫁人,個人顧個人”的狀態,零散、混亂是目前重慶城市文創旅游發展瓶頸的代名詞。傳統本土城市文化與新生代城市創意文化的融合、文創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都處在停滯狀態,還未真正實現理念融合、產業融合、服務融合,文創和旅游的互融互通機制也尚未建立起來。頂層設計明顯缺乏科學、合理、可持續性的規劃與構建。
對重慶城市文創旅游產業資源發掘不夠,規劃思路和發展手段較為陳舊,仍停留在傳統的粗放式開發經營狀態。依靠近幾年大火的影視作品《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少年的你》等,以及流量明星TF-boys、GAI的明星效應,只著眼于眼前的流量造勢,缺乏強勁的、持續的、吸引旅游消費群體的核心動力,而這種核心動力則來自于對重慶本土傳統的城市文化與新生代城市文化創意的深入挖掘。近年來,各大熱門旅游城市也在通過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及符號,打造文創旅游甚至研發文創產品來吸引旅游者關注。如故宮推出系列文創產品吸引了多方關注,不但吸引游客來參觀打卡,更是給廣大民眾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故宮文化的平臺。而這恰恰是重慶文創旅游所缺乏的,重慶的文創旅游展現出來的多是重慶本土傳統的城市文化與新生代城市文化創意的一鱗半爪,或是單一復制粘貼其中的個別元素、符號、形象,缺乏對重慶本土傳統的城市文化與新生代城市創意文化之間激烈碰撞的內涵的嗅覺,更缺乏對其視域形態的整體把控,這就會對重慶城市文化的傳播與文創旅游的發展造成阻礙。
從消費群體劃分的年齡段來看,80后、90后、00后這個三個年齡階層是旅游消費的絕對主力,旅游消費群體正日趨年輕化。對于這三個年齡階段的消費群體而言,他們的旅游消費需求早不同于60后、70后群體所接受的傳統旅游模式,他們追求的是個性化、深層次的旅游觀感體驗,想看到的是傳統文化與工業文明乃至新生代文化創意的激烈碰撞。而重慶這座復雜而濃烈的城市正好暫時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吸引了他們的關注。這也是這三個年齡階段的消費群體對重慶這座旅游資源并不豐富且集中的城市趨之若鶩的原因之一。但對于這一現象,重慶市文創旅游產業反應遲緩,并未主動針對消費群體的變化趨勢做出調整,重慶市政府也未做出及時的引導,也未發布有針對性的政策。
“一帶一路”倡議中明確指出文化旅游是重點發展內容。重慶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地區,政府將按照戰略規劃,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出臺產業發展政策、加大財政投入等,為文創與旅游合作發展搭建平臺。例如重慶素來有“西部會展之都”的稱號,可多舉辦展覽或者展會來強化重慶形象,如動漫節、非遺會展等各種文創創意展將為重慶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重慶這座城市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這個深居內陸西南一隅的城市匯聚了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甚至不同種族的文化,但這些看似差異極大的文化除了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以外,也能相得益彰、共存共榮,而這個文化現象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矛盾體。重慶是張獻忠“湖廣填四川”后的移民城市,絕大部分重慶本地人其實是各省移民而來,所以現在重慶的方言中仍能找到全國各地方言的痕跡。洪崖洞的建筑構造靈感來自于早年川東一帶的吊腳樓建筑,重慶的“洞子火鍋”是源于抗戰時期重慶大轟炸的防空洞,正是這些林林總總的文化元素和符號構成了重慶城市文化,文創旅游的傳播也正是要深挖并汲取其文化內涵,梳理、整合并重塑其視覺符號。
重慶文化內涵視覺傳播符號的重塑需要將重慶本土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新生代重慶城市文化創意的內涵相結合。首先,在重塑視覺傳播符號時,應當深度挖掘其內涵價值,加深對其的感知與理解,才能選擇出具有代表性的印象。其次,在構建中應加入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符號。再次,注重受眾的認知感受,視覺符號應具有可記憶性,讓大眾對其認可,使其具有良好的傳播性,讓更多的人喜歡上重慶,想來重慶旅游。
近年重慶市政府和旅游平臺通過在抖音、快手等熱門短視頻平臺以及綜藝、電影等大眾傳媒平臺做吸引年輕人的視覺傳播符號,利用明星、網紅、達人效應擴大宣傳,使這些視覺傳播符號成為時尚,重慶也因此走紅,成為網紅城市、“抖音之城”。如果要保持重慶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持續開發重慶文創旅游,而以上這些媒介的傳播途徑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進一步整合優化傳播途徑。從以80后、90后、00后消費群體為主的情況來看,可以引入創意團隊將重慶特色文化與“潮”文化結合,進行文創產品的研發。重慶老牌工業承載著抗戰時期工業西遷的歷史印記,利用好老牌工業、老廠房、老車間,將時代工業印記與現代文化創意相結合,改造舊工業區為城市文創園,集創業、文創、生活美學為一體,彰顯地域特色、個性特征,滿足年輕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引領其審美追求。
重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在重慶文創旅游的開發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其文化內涵,針對其獨特的地域性特色,加強內在文化價值的表達。利用特色優勢文化資源,在進行情感化設計表達的同時,充分發散創造性思維。重慶的城市文化及文創旅游具有極其重要的文化意義與經濟開發價值,在未來開發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寶貴的文化資源,善用視覺傳播符號策略,促進重慶城市文創旅游產業的發展。